以下是含有兩岸文教交流的搜尋結果,共17筆
針對陸委會日前表示,陸方若真有意推動兩岸文教交流與觀光,希望儘速回覆台灣方面的邀請,透過小兩會進行觀光議題的協商,並恢復陸生來台就學,兩岸才能進行健康有序的交流。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今天(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大陸今年年初宣佈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台灣團隊遊的政策仍然有效,盼台灣好好把握。
雙城論壇25日將在上海登場,激起是否以此討論兩岸觀光恢復開放契機。陸委會1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近年兩岸人員往來「去多來少」,主因來自陸方至今尚未恢復陸生來台就讀學位與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台旅會已於今年2月聯繫海旅會,表達溝通意願和項目,但陸方並未回應,再次呼籲盡速回覆我方邀請,透過觀光「小兩會」進行協商,並恢復陸生來台就學,讓兩岸進行健康有序的交流。
針對吉林大學舉辦的「北國風情冬令營」交流行程,教育部再度發函給多所學校,呼籲學校檢視參與活動是否違規及是否涉及政治性內容。學者表示,賴政府已將兩岸定義為敵對關係,教育部長鄭英耀也只是比照辦理,兩岸現在幾乎已經互不往來,希望還是民間交流持續,不要把氣氛弄得這麼緊張。
兩岸關係持續惡化,近期多所大學均收到教育部來文,並在公文強調,近來接獲陳情,多所學校轉發吉林大學舉辦的「北國風情冬令營」交流行程,且該活動由陸方提供落地招待。教育部要求學校必須申報自我檢核表,檢視參與活動是否違規,以及是否涉及政治性內容。據了解,已有大學因申報流程不符合規定而被記點,如再不依規定辦理,恐面臨扣減招生名額與補助款的處分。
台積電赴美投資1000億美金,民進黨政府為安撫人心而舉行的「賴魏會」上,賴清德總統被問及,台積電大手筆對美投資,能為台灣贏取哪些安全保證,賴清德回答時,竟只能引用川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後的共同聲明,以日美雙方均「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手段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來回覆;拿不出足以安定人心的說法。
台積電赴美投資1000億美金,民進黨政府為安撫人心而舉行的「賴魏會」上,賴清德總統被問及,台積電大手筆對美投資,能為台灣贏取哪些安全保證,賴清德回答時,竟只能引用川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面後的共同聲明,以日美雙方均「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手段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來回覆;拿不出足以安定人心的說法。
兩岸開放觀光仍陷入僵局。陸委會堅持應先通過觀光「小兩會」溝通,稱過去是「觀光1.0時代」,台灣業者抱怨只賺到「疲勞」和「垃圾」,須打造高質量的「觀光2.0時代」。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反駁,陸客為台灣經濟帶去超過2023億元新台幣收益,「難道這些真金白銀是垃圾嗎?」
馬英九基金會去年11月邀請大陸高校師生訪問赴台交流,出面接待交流的台灣大學社科院學生會會長郭又睿事後遭罷免。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回覆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這是民進黨當局發動側翼勢力製造「綠色恐怖」的又一拙劣伎倆,將政治操弄的「魔爪」伸向校園,意圖製造「寒蟬效應」,用心險惡,沒有底線、毫無下限。
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宣布,擬禁止大陸統戰部隸屬的廣州暨南大學、華僑大學與北京華文學院與我大專院校交流,並不再採認3校學歷。民進黨政府以「反統戰」理由嚴管兩岸文教交流,固然是這道禁令的主要意義,但從深層意義上看,政府文官體系已經完全被意識形態綁架,令「反中官僚主義」浮上檯面,這才是更嚴重的後果。
賴清德總統昨日首度出席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他在致詞時強調,近來中國大陸持續對台文攻武嚇,也呼籲各大專院校進行兩岸交流需謹慎,維護我國民主與國家安全。此番說法引起外界擔憂,兩岸是否更加敵對?大學校長認為,短期陸生仍持續來台,台生也會到大陸參加競賽,代表交流持續,因此兩岸文教交流仍有發展空間,不需要太悲觀。
大學即將開學,過往原則上應在1月召開的陸生學位生簡章會議,直到現在都沒有啟動。學界普遍認為,重啟大陸學位生招生依舊沒希望,除了兩岸僵局仍沒解決外,陸方有感陸生來台就學之後,受到台灣自由、多元的社會風氣影響,已影響到他們的政治與國家認同,因此對於放行來台,也開始有所遲疑。
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阮莉、閩南師範大學校長暨博士生導師李順興教授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7月號發表專文《「兩制」台灣方案視域下兩岸文化認同的挑戰》,作者認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國家認同的根與魂。1949年兩岸分隔以來,台灣文化在大陸文化和美國文化交互影響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呈現出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文化認同逐漸走低的趨勢。 因此,在「兩制」台灣方案的研製、實踐、完善中,發揮「文以載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首先必須直面兩岸文化認同的當下挑戰。本文嘗試以馬林諾夫斯基的文化變革動力理論為分析框架,通過「三列法」的技術路線,探討美國文化作為外源性文化對一國共有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衝擊,呈現台灣文化變革的過程、因素、動力,剖析影響兩岸文化認同的原因及挑戰,以圖對症下藥。 以偉大復興中國的「強自豪」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小確幸」的引力效應,以閩南文化「和合」兩岸的文化功能,以兩岸「美美與共」的胸懷,累積兩岸「同宗一國」的文化認同。 文章內容如下:
賴政府即將於520上路,各界好奇大陸學位生招生是否重啟?世新大學副校長李功勤認為,準總統賴清德的兩岸論述不會超出「可控範圍」,對於短期研修及交換生來台,並沒有影響,學位生則是恢復招收機會不大。
新政府將上任,各界期盼兩岸交流解凍,國民黨立委日前赴陸訪問,爭取恢復開放陸生來台,卻遭陸方反問:「你們有善待陸生嗎?」教育部8日強調,陸生在台求學滿意度逾7成。但學界認為,此番言論無助化解大陸學位生來台禁令,呼籲賴政府上任後,趕緊核定大陸學位生招生名額與簡章,主動向陸方釋出善意,才有機會解決陸生招生危局。
2014年「太陽花運動」翻轉台灣藍、綠政治板塊,藍營失去青壯世代的認同,綠營成為台灣社會多數,近三次總統選舉,藍始終無法扭轉頹勢,國民黨的中國印記似乎是選戰中的票房毒藥。蔡政府企圖以「天然獨」概念固化青壯世代的台灣認同,使之成為民進黨選舉時的鐵票部隊,助勢民進黨政權長期化。
2014年「太陽花運動」翻轉台灣藍、綠政治板塊,藍營失去青壯世代的認同,綠營成為台灣社會多數,近三次總統選舉,藍始終無法扭轉頹勢,國民黨的中國印記似乎是選戰中的票房毒藥。蔡政府企圖以「天然獨」概念固化青壯世代的台灣認同,使之成為民進黨選舉時的鐵票部隊,助勢民進黨政權長期化。
民進黨政府總統大選獲連任,兩岸關係持續冰冷,外界擔憂短期陸生來台政策受衝擊。陸委會近日公布最新「陸生來台研修及修讀學位統計」,研修生從過去最高峰的3萬多人,到疫情後的112學年度已跌落到2500多人,教育界人士分析,短期陸生來台屬校際交流,本無嚴格限制,但兩岸文教交流「已化明為暗」,副總統賴清德即將上任,520之後的狀態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