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公平貿易的搜尋結果,共451筆
由美國聯合鋼鐵工會(United Steelworkers)為首,多個工會組織發表聯署信,強烈抨擊美國總統川普暫停向中國船隻收取港口費的決定,認為此舉有礙於美國重振過往世界造船業的主導地位。
就在美國正式宣布,將暫停對跟大陸有相關聯的船隻,暫停收取為期1年的港口費之際,川普政府於美東時間6日表示,將對大陸在造船以及海運物流等全球主導地位進行談判。
美國最高法院週三(5日)就美國總統川普是否有權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全球加徵關稅,舉行聽證會。川普接受福斯新聞專訪,回應最高法院大法官就他是否有權單方面實施廣泛關稅的質疑時表示,如果敗訴,將對國家造成毀滅性影響。
國安局書面報告指出,美中戰略互疑,安全威脅、科技競爭等結構性問題難解,且競相強化關鍵科技及原料自主能力,降低相互依賴。此外,美國關切中共在臺海、南海地區軍事活動及脅迫行為,並將確保美盟在印太地區捍衛自身利益之能力,判未來美中地緣戰略角力將持續升溫,不易緩解。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釜山的再度會面,被全球市場視為可能開啟新一輪「貿易融冰」的契機。這場峰會看似帶來曙光,實則雲霧繚繞,雙方共同宣示合作意願,卻刻意迴避最棘手的矛盾。這場表面上的休兵,既非真正的和解,也難以掩蓋雙邊關係中深層的結構性裂縫。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表示,儘管川習兩國剛剛達成新的「停火」協議,美國仍將繼續對中國展開關稅調查。
第九屆POPUPASIA 2025亞洲手創暨生活展將於11月13日至16日假松山文創園區登場,以「Authentic-真實‧原創‧永續」為主題,集結逾200個來自台灣、日本、韓國、泰國與東南亞創作品牌,打造結合設計、工藝與生活亞洲手作盛會。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技術門檻與成本不斷降低,無人機的應用已迅速從過往以軍事與航拍為主,轉型為橫跨多元領域的智慧載具,成為推動自動化與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應用場景涵蓋能源、物流、農業及公共安全等產業,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潛力與成長動能。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28)日上午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日美首腦會談,兩人正式簽署協議,確保稀土供應,川普也證實接獲日本軍備訂單,他在會談中大談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讚高市將是偉大的日本首相。
在美國總統川普因不滿加拿大發布「雷根反關稅廣告」、憤而中止美加雙邊貿易談判後,負責推出該爭議廣告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長福特(Doug Ford)表示,為讓美加貿易談判重新恢復,將自周一(27日)起撤回該廣告。此外加國總理卡尼也向美方喊話,只要美方準備就緒,加拿大隨時願意重啟協商。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取消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原因竟然不是關稅或地緣政治,而是一支由加拿大政府投放、引用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演說的電視廣告。這則看似歌頌自由貿易的短片,為何會惹惱川普到中止談判?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原訂26日訪問中國大陸,在行前接受媒體訪談時,喊話北京放寬稀土出口限制,並對台灣問題發表看法,憂心台海開戰將影響世界經貿,還稱一中政策的內容可以自行決定,24日遭大陸外交部反駁。或因雙方行前的隔空交鋒,德國外交部24日宣布,瓦德福原定的訪中行程將延期。
路透消息,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將於10月26日出訪中國大陸。當地時間23日,瓦德福爾接受採訪時稱,他此行目標,在於說服中方放鬆關鍵礦產稀土出口限制,並指出通過台灣海峽這一重要貿易走廊自由流動貨物的重要性。強調台海要是打起來了,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貿易 。
中歐貿易戰再升溫。歐盟執委會當地時間20日宣布,對自中國進口的鋼製履帶板(steel track shoes)正式徵收62.5%的最終反傾銷稅,並追溯徵收先前已課徵的臨時關稅,以反制不公平貿易行為對歐洲本土產業造成損害。
美股隔夜全面收高,金龍中國指數急漲2.4%;iPhone 17銷售佳,蘋果市值創新高;美國總統川普說,美中如果在11月1日無法達成公平貿易協議,可能對中施加155%關稅,但川普也說,預計將與習近平達成貿易協議。港股在大漲一天,升611點之後,周二高開301點或1.17%。
受蘋果大漲帶動,周一(10月20日)美股主要指數全面勁揚。財報季初佳績頻傳,以及美國政府停擺僵局可望在近期內落幕,亦給市場帶來提振。
2025年10月14日起,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所有中國船東或營運商使用中製船舶進入美國港口的航程,徵收「港口費」。此舉不僅震撼全球航運業,也再次暴露川普政府對全球供應鏈與制度治理的根本誤解。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政策。中國也宣布向美船徵收「報復性港口費」做為反制措施。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台灣1980~2000年最大的創匯產業是紡織業,這個行業最高一年創造13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因此被稱為最大的創匯產業,主計處還曾以國情統計通報記載。
日本自民黨於週六(4日)選出高市早苗為新任黨魁,她也將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由於長期對中國大陸外交立場強硬,高市被外界視為「對中鷹派」政治人物。她主張日本於強化國防安全、推動經濟自主,並主張重新詮釋歷史觀,這些立場過去曾多次使中日關係陷入緊張,另外也長期主張從南韓奪回竹島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