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典寶溪的搜尋結果,共43筆
高雄市橋頭區新市鎮第三期開發預計開闢60米道路連接台一線,但現行道路規畫將從橋頭糖廠園區中間經過,民間團體擔憂會切斷橋糖極具特色的五分車路線,也斬斷糖廠與宿舍區的連結,且新市鎮開發恐毀百頃森林,也可能增加典寶溪洪水沖入民宅的機率,呼籲開發應考量地方文史與防洪特性。對此,國土署回應,該案進入都市計畫審議階段,後續會蒐集民眾意見並規畫調整。
高雄市橋頭糖廠園區具有糖業博物館、日治時期老宿舍、與五分車體驗等,已成市郊重要休憩景點之一,不過在橋頭新市鎮第三期計畫中,將開闢的60米寬1-1道路,將橋糖園區一分為二,民間團體擔心道路開發恐讓五分車成絕響,大幅減少園區觀光休憩價值,新市鎮開發案也恐讓典寶溪沿線淹水情形加劇。對此國土署回應,此案目前正進行都市計畫審議,後續會正式召開說明會提供大眾表示意見。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2025年9月23日召開第1087次會議,審議通過「白埔產業園區設置計畫」都市計畫變更案,為南部半導體S廊帶發展再添重要基石,加速先進半導體產業鏈落地紮根。副市長林欽榮率市府團隊親自出席審查,展現市府推動產業轉型、建構高雄新經濟引擎的決心。
高雄市援中港濕地是凶狠圓軸蟹棲地之一,每到夏季夜間,就會開始有成千上萬凶狠圓軸蟹媽媽傾巢而出,護送幼蟹前往大海,但因溼地有與道路相隔,容易遭車輾壓命喪輪下,溼地志工每到繁殖季節,就會到螃蟹媽媽遷徙沿線護送,讓生態循環能生生不息。
針對連日豪雨災情,高雄市長陳其邁今(5)日表示,市府已盤點災損狀況,災區重建經費分為道路、橋梁搶修與野溪整治水保部分,其中市府管轄部分需約10億元,他也向中央喊話,希望那瑪夏、桃源等山區農損能「從寬、從速」處理,加快災區復原腳步。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9)日於豪雨災害應變中心第二次會議後,與賴清德總統視訊報告高雄防災現況。他表示,感謝總統及中央的關心,未發生重大災情及人員傷亡,僅昨晚至今有9處慢車道短暫積水,皆已迅速退水,雖高雄雨量未達氣象署預測,市府仍以「最壞劇本」準備,嚴謹因應潛在災害風險。
西南風增強帶來豪雨威脅,高雄市今(28)日進入強降雨高風險期,市長陳其邁上午緊急視察防災整備狀況,同時5個山區因土石流警戒啟動緊急撤離作業。民政局表示,田寮區、六龜區、甲仙區、那瑪夏區、桃源區正執行土石流紅黃色警戒保全戶撤離,截止晚間6時總計實際撤離人數1572人,包括收容、特殊病患、孕婦、依親者。
丹娜絲颱風來襲,各單位積極整備防災作業,高雄梓官地區卻有民眾反映,施工單位3日於典寶溪施作清淤工程時,用怪手將淤泥挖出後,又再將其推回溪流內,根本是清淤「假動作」,不法過程全被民眾錄影拍下,直言實在太誇張;議員也痛批,這種施工品質,難怪梓官區會淹水,要求高市府必須嚴懲施工廠商。對此,高市水利局回應,已會同政風人員查察,將依規定對廠商處罰。
高雄梓官區有民眾反映,位於福安橋附近的典寶溪,3日正在做清理淤泥的工程,但施工單位用怪手將淤泥挖出後,又再推回溪裡面,等於黑泥還是堆積在河川中,過程全被民眾錄影拍下,直言太誇張;民代也怒批,這種施工品質,難怪梓官區會淹水,呼籲高市府要懲處;高市水利局回應,已會同政風人員查察,並依規定對廠商處罰。
近年高雄市政府積極推動產業轉型,與中央攜手打造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隨著台積電及周邊科技產業進駐,北高雄發展迅速,為解決當地人口成長所面臨運動需求,位於87期市地重劃旁的岡山運動中心在114年6月21日全新落成啟用,座落岡山文化中心園區內,鄰近台1線、捷運岡山高醫站及岡山火車站,館內規劃有室內溫水游泳池、綜合球場、健身中心、SPA等,提供當地居民多元專業運動空間。
為了因應熱帶性低氣壓接近及蝴蝶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高雄市長陳其邁12日親自前往仁武、楠梓、梓官地區,視察水利設施防汛整備運作情形及側溝清疏進度,並慰問環保局清潔隊員,也立即指示災害應變中心擴大至三級開設。
高雄燕巢區福壽橋去年受到山陀兒颱風侵襲,加上典寶溪上游野溪溪水淘刷,導致橋體基礎下陷破損,為恢復並改善福壽橋通行問題,高市府水利局先前提報福壽橋災修工程,獲中央補助1821萬元經費,相關工程已於7日動工,預計將於今年10月底完工。
位於高雄市梓官區中正路的通安橋,2022年耗費1億2600萬元,動工改建安全性不佳的舊橋,預計今年可完工,不過高雄市議員黃秋媖反應,新橋完工後卻無路可走,無法銜接新台17線發揮交通功能,呼籲市府完善蚵仔寮漁港聯外道路,紓解通港路假日長期壅塞問題。高雄市工務局回應,已規畫開闢計畫道路,與新台17線連結提升梓官交通機能。
高市府水利局為強化轄內渠道防洪效能,提前規畫於汛期來臨前,優先針對易淹水區域及瓶頸段完成12.1公里渠道清疏,清淤量預計達14.6萬立方公尺,以確保排水暢通,對此,國民黨高市議員李雅靜肯定水利局超前部署,但也呼籲市府更應正視排水系統的根本問題,而非僅在汛期前做表面功夫。
今年汛期即將到來,高市府水利局為強化轄內防洪效能,今年共編列1.31億元辦理市管區域排水、滯洪池及美濃湖水庫的清疏工作,規畫辦理渠道清疏150公里,預計清淤量25萬立方公尺,而4月30日汛期來臨前會優先針對易淹水區域及瓶頸段完成渠道清疏12.1公里,清淤量14.6萬立方公尺,以確保排水渠道暢通。
行政院會20日拍板「重點橋梁行車安全提昇計畫」,針對台鐵8座橋樑進行改建,計畫期程為2025年至2029年共5年,總預算56.69億元。交通部強調,目前台鐵公司已辦理規劃作業,預計2025年底前完成,接續執行用地取得及工程發包施工,交通部將督促台鐵公司及鐵道局積極辦理如期如質完工。
高市府計畫在白埔農場設置88公頃「白埔產業園區」,外傳可能成為台積電擴廠地點。環團憂心恐將導致2.5萬顆樹木消失,影響保育類鳥類棲地,但在開發單位承諾針對環頸雉及草鴞的棲地進行具體規畫與監測下,今(19)日通過環評大會。經發局強調,開發將遵循法規,以實現經濟與生態平衡。
高雄市自從94年啟用全國首座生態滯洪池後,歷年來累積相當多的實務操作經驗、結合民眾意見加以歸納創新,並應用於陸續建設完成的滯洪池。如今,高雄市從北到南共擁有25座滯洪池,截至113年底總滯洪量達498萬噸。目前三民區正義公園滯洪池施工中,預計明年初可完工落成本市第26座滯洪池。
今年10月山陀兒強颱襲台,1名黃姓男記者在LINE某「新聞工作群組」內,發現有人提供高雄市岡山區典寶溪淹水影片(經查為凱米颱風時災情),黃為求搶快沒有進一步查證,就將影片做成新聞報導,士檢日前偵結,認為黃無主觀散播不實訊息,給予不起訴分。
受康芮颱風影響,高雄市今日下午開始陸續有降雨情形,市長陳其邁前往關切岡山及大社地區防汛執行情形,特地視察水利設施清淤及整備,聽取水利局工作簡報,同時請市民持續關注颱風動態,盡可能避免外出,以確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