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凍卵補助的搜尋結果,共129

  • 澎湖獲最佳育兒友善城市獎肯定

     「禮運大同篇」寫道:「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自光復上任以來,對完善全齡化社會福利政策不遺餘力,如今澎湖全方位的育兒政策終於在媒體「2025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中榮獲「最佳育兒友善城市獎」肯定!

  • 新竹單身聯誼「實境解謎」超神助攻 配對率狂飆

    新竹單身聯誼「實境解謎」超神助攻 配對率狂飆

    新竹市政府舉辦今年單身聯誼活動,首場活動1日在舊城區登場,結合時下最夯的城市實境解謎遊戲、西式Buffet與輕鬆的派對桌遊,讓40位優質單身男女在充滿文化氣息與歡樂互動的氛圍中自然相識。活動氣氛熱絡,配對率達65%,活動滿意度更高達93.8%。

  • 竹市聯合婚禮登場 20對新人攜手步入人生新階段

    竹市聯合婚禮登場 20對新人攜手步入人生新階段

    新竹市民聯合婚禮1日在普天宮登場,由代理市長邱臣遠擔任證婚人,親自見證20對新人攜手步入人生新階段。儀式現場洋溢著浪漫與祝福氛圍,邱臣遠致贈新人6000元禮券及多項好禮外,也邀請新人今晚前往青草湖,在20時20分代表愛你愛你的時刻,一同欣賞煙火秀。

  • 強者不婚不生 8+9卻讓少女懷孕 他嘆:台灣未來怎麼辦

    強者不婚不生 8+9卻讓少女懷孕 他嘆:台灣未來怎麼辦

    台灣少子化嚴重,生育率全球墊底,一名網友在社群表示,近日聽到2個反差極大的消息,表哥和女友都是高知識分子,兩人交往15年,決定不婚不生;另外則是鄰居15歲的孫女和8+9交往,懷孕7個月才告訴家人。原PO忍不住大嘆,「台灣未來怎麼辦?」許多網友也相當有感觸,直言「黑子化問題更大」、「目前遇到的確實是家境不好的生得多」。

  • 工商社論》只靠撒幣難挽救生育低迷的現象

    工商社論》只靠撒幣難挽救生育低迷的現象

     行政院繼推動婚育住宅政策後,9月再為育兒祭出催生新政,除持續推動此前已實施的人工生殖、凍卵補助、首期孕、假期彈性應對養等措施,新推動者包括:簡化各種不同保險生育給付,調整中央統一每一胎兒補助10萬元,同時與地方既有的補助兼容,及推動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與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等「好孕」三大方案,希望讓新生嬰兒人數止跌回升。

  • 竹市難擋少子化衝擊 人口數年減1864人 托育、住宅成關鍵

    竹市難擋少子化衝擊 人口數年減1864人 托育、住宅成關鍵

    新竹市普遍被認為所得高、知識水平高及出生率高,但民進黨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指出,竹市今年8月底的人口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864人,顯示年輕人不敢生養的警訊,呼籲市府正視;市府表示,市府跨局處推出好孕、托育等多項政策,積極打造友善生育環境。

  • 癌友凍卵補助上路!醫界批年齡與癌別歧視

    癌友凍卵補助上路!醫界批年齡與癌別歧視

    少子化加劇,衛福部國健署自今年9月1日起,試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方案」,提供18至40歲的乳癌與血液癌症病患,提供凍卵、取精子補助。但醫界認為,政策限定年齡與癌別,不僅造成「年齡歧視」與「癌別歧視」,也落後日、韓國許多,呼籲拿掉限制,才能真正鼓勵想生育者。國健署表示,新方案上路尚不到1個月,已經有11家人工生殖機構申請,共17例患者通過核准,補助計畫會再進行滾動式調整。

  • 生育補助每胎10萬 Cheap提「眼鏡蛇」理論 就怕反效果

    生育補助每胎10萬 Cheap提「眼鏡蛇」理論 就怕反效果

    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行政院昨(18)日通過好孕三方案,分別為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與醫療性凍卵補助,其中生育補助的部分,將在既有社會保險生育給付制度下補差額,將每名嬰兒的補助額度補至10萬元,不過百萬網紅Cheap認為,此舉沒有解決少子化真正的原因,還可能導致民眾生了不養、濫領補助等社會問題,需要重視。

  • 政院推「好孕三方案」  蘇俊賓:正視女性就業環境不友善

    政院推「好孕三方案」 蘇俊賓:正視女性就業環境不友善

    行政院會18日討論「好孕三方案」,包含擴大生育補助、加碼人工生殖補助及提高醫療性凍卵補助。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台灣女性勞參率30歲後明顯下降,從近89%降至60至64歲僅28.1%,因育兒離職或環境不友善導致無生育意願,他呼籲,除提高各項生育補助外,現階段的就業環境,讓有生育意願的家庭沒有顧忌才是關鍵。

  • 跨境求子熱潮3年增2.25倍 台灣醫療技術吸國際家庭

    跨境求子熱潮3年增2.25倍 台灣醫療技術吸國際家庭

    全球每6人就有1人受不孕症困擾,需透過人工生殖技術協助受孕,近年國際家庭到台灣跨境求子人數迅速上升,3年成長2.25倍。國內同樣面臨少子化,行政院通過「好孕三方案」,擴大生育補助、加碼醫療性凍卵補助,未來試管嬰兒首次補助更提高至15萬元;醫師指出,年輕人不婚不生,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政府也應解決居住問題、擴大托育服務。

  • 挺政院「生一胎補助10萬」! 徐巧芯喊:刪除奇怪媒體宣傳費

    挺政院「生一胎補助10萬」! 徐巧芯喊:刪除奇怪媒體宣傳費

    行政院將通過三大育兒新方案,包括「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與「醫療性凍卵補助」,其中生育給付部分將由中央統一補貼至10萬元,雙胞胎將按比例給予,將可「中央+地方」兩邊都領,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國民黨立委徐巧芯表示,她個人支持行政院「生一胎補助10萬」政策,中央、地方都領。而該省下來或刪除的是那些奇奇怪怪的媒體宣傳費。

  • 政院出招「生一胎補助10萬元」有用嗎? 網友反應曝光

    政院出招「生一胎補助10萬元」有用嗎? 網友反應曝光

    為解決少子化問題,行政院今(18日)將通過三大育兒新方案,其中生育給付部分將由中央統一補貼至10萬元,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相關消息曝光後,引發網友熱烈議論,其中就有人認為「重點是生了之後的養好嗎」、「再送房就更好了」、「不是說沒錢?」

  • 「生1胎就補助10萬」政院明拍板  明年元旦上路

    「生1胎就補助10萬」政院明拍板 明年元旦上路

    因應少子女化的國安危機,行政院明將通過三大育兒新方案,包括「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與「醫療性凍卵補助」,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指出,其中生育給付部分將由中央統一補貼至10萬元,雙胞胎將按比例給予,將可「中央+地方」兩邊都領,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

  • 9月新制上路 博愛座改「優先席」 高鐵車廂禁通話

    9月新制上路 博愛座改「優先席」 高鐵車廂禁通話

    9月起多項生活新制上路,包括大眾運輸、教育、醫療及長照等都有新制推行,被不少人詬病的博愛座改「優先席」;高鐵將推出「寧靜車廂」政策,不願配合的乘客可拒載;高中以下學生進到校園,手機採集中管理等。《中時新聞網》整理9項新制細節,讓讀者一次掌握。

  • 9月新制懶人包 高鐵車廂禁講電話 高中以下手機集中管理

    9月新制懶人包 高鐵車廂禁講電話 高中以下手機集中管理

    9月多項新制上路,在交通、教育、醫療及長照方面都有變革,高鐵推出「寧靜車廂」政策,講電話須至玄關;高中以下學生進校園後,手機採集中管理;北市「生生喝鮮奶」擴大補助,納入設籍北市但未就讀北市學校的2至12歲兒童,每周可至合作通路領1瓶鮮奶;此外還有長照十年計畫3.0開跑、癌友凍精卵補助等。《中時新聞網》整理9大新制細節,帶讀者一次掌握。

  • 台灣少子化加劇!醫學會提3族群納凍卵補助

    台灣少子化加劇!醫學會提3族群納凍卵補助

    衛福部國健署9月起提供血癌與乳癌患者「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台灣生殖醫學會今天(26)發布建言書,盼擴大凍卵補助適用對象,如重度子宮內膜異位、反覆卵巢手術者,留住一線生機。

  • 2類癌友凍精卵補助 9月啟動

    2類癌友凍精卵補助 9月啟動

     為保存癌友生育能力,國健署今年9月起啟動「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將補助18至40歲的乳癌(0-3期)、血液癌(包括白血病、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凍精、凍卵。補助對象限本國籍,女性取卵療程每次補助上限7萬元;男性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000元,預估上路第1年將有600人受惠。

  • 國健署再拋少子化對策 9月起補助2癌患者凍精卵

    國健署再拋少子化對策 9月起補助2癌患者凍精卵

    衛福部長邱泰源少子化「聯誼說」發酵之際,國健署接連祭出新政策,為保存癌友生育能力,今年9月起啟動「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補助18~40歲的乳癌(0~3期)、血液癌(包括白血病、淋巴癌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凍精、凍卵,凍卵上限7萬元,凍精上限則是8000元,後續的保存費則需自費,預估上路第1年將有600人受惠。

  • 增發敬老禮金害縣府遭扣減補助款?審計室點名3項支出  綠議員炸鍋

    增發敬老禮金害縣府遭扣減補助款?審計室點名3項支出 綠議員炸鍋

    審計部苗栗縣審計室2024年總決算報告指出,苗栗縣政府2024年度開始發放「敬老禮金」、推行「學生午餐加碼10元方案」及「生育津貼補助」加碼補助等非法定社會福利現金給付項目,遭扣減補助款。報告內容在5日苗栗縣議會臨時會中,引爆綠營縣議員不滿,身為二寶媽的無黨籍縣議員陳品安就質疑如果今天為了要發一個生育津貼,然後還在討論排不排富?這個面向超出了她對福利政策的理解跟想像。民進黨籍議員陳光軒則提議將非法定社福,由中央改成法定支出,以減少縣市政府被扣款困擾。

  • 竹市府公布衛生政策6大成果 婦幼健康、長照服務再升級

    竹市府公布衛生政策6大成果 婦幼健康、長照服務再升級

    新竹市衛生局24日舉辦「衛生政策成果發表會」,向民眾報告新竹市2025年6大衛生政策成果,涵蓋「婦幼健康、長照服務、食品安全、癌症防治、傳染病防控與心理支持」等面向,全方位打造健康友善的宜居城市。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