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口暢旺的搜尋結果,共139筆
華航(2610)前三季合併營收1,549.8億元,年增2.68%;合併營業淨利157.6億元,合併稅後淨利122.5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110億元,營收及獲利均創歷年同期新高,每股稅後盈餘1.81元。
華航(2610)7日公告2025年前三季財報,營收與獲利、每股稅後純益(EPS)均創同期新高。華航前三季營收1,549.77億元、年增2.68%,寫歷年同期最佳,稅後純益109.97億元,EPS為1.8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0.1元,也創同期高。
台驊控股(2636)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稅後淨利1.7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27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60.43億元,年減16.08%,稅後淨利7.95億元,每股盈餘為5.81元。前三季營收減少主要受到全球海運運價自高點回落及部分客戶出貨遞延影響。然而,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提升5.82%,反映倉儲成本下降與客戶結構改善成效,展現成本控管能力。
財政部部長莊翠雲5日就使用牌照稅修法至立法院備詢,她在回答「明年台灣人均GDP是否可破4萬美元」時,表示後續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包含美國關稅政策、匯率變動和地緣政治,都還要觀察。
立委李坤城今日質詢,台灣的今年的人均GDP再度超越韓國,台灣做對了什麼事?財長莊翠雲表示,政策選對了方向,推出加速台灣經濟發展3大方案,吸引資金回台,奠定AI供應鏈完整,促進出口暢旺。
AI投資大熱,市場逐漸出現泡沫化疑慮。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認為,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AI評價處於中上緣,但相比2000年網路時代的50~60倍低出許多,AI其實沒有泡沫,觀察AI龍頭輝達在獲利拉升時,本益比仍在下降,以此角度來看沒有泡沫。就台灣市場來看,所有與AI相關的公司,大部分本益比都在25倍以下,「更沒有泡沫疑慮」。
中華經濟研究院3日公布台灣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0.3,站上50榮枯線,結束連四個月的緊縮,重回擴張。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表示,製造業活動在第三季盤整後出現復甦的跡象,與主計總處公布的出口成長趨勢一致,但廠商對未來半年仍持保守態度,景氣走向需審慎觀察。
台灣在今年5月的匯率飆升到1980年代的高點,讓出口業、保險業苦不堪言,而央行作為子彈的緩衝資金水位也降低,讓下半年的匯率飆升風險再起,學者指出,若聯準會再度降息,匯率可能會出現劇烈波動。另有學者認為,華府要求台灣投資美國,有望放緩新台幣升值的壓力。
聯合國COP30大會預計10日在巴西登場,行政院近日可望核定台灣加速接軌國際NDC3.0減碳目標,在本周對外並向國際宣示,設定2030我國減碳較2005年基準年將加大減量26%~30%,2035年則減量36%~40%。其中,拍板綠電占發電配比2030年要達到3成,惟光電、風電開發落後,存在不小挑戰。
前一日創新高的韓股,28日開低走低,盤中最低一度跌至3,972.56點,最後收在4,010.41點,跌32.42點或0.8%。另外,韓元走貶,外資大幅賣超1.6兆韓元。
前一日創新高的韓股,28日開低走低,盤中最低一度跌至3,972.56點,目前在3,994.12點,跌48.71點或1.2%。另外,韓元也走貶。
韓國央行28日表示,因出口暢旺加上民間消費成長,上季GDP較去年同期上漲1.7%,漲幅不僅是過去6季以來最大,同時也超乎預期的1.5%。同時,上季GDP跟第2季相比成長1.2%,漲幅也是2024年第1季以來最大。韓國央行預估,今年韓國GDP為0.9%,2026年可望增至1.6%。
AI需求強勁,我國出口暢旺,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15日樂觀看我國今年經濟表現,坦言先前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4.45%「有點低估」,現在有信心突破4.5%,全年甚至有機會朝趨近5%方向邁進;不過,經濟成長果實未能平均分享,民進黨立委警示台灣「貧窮黑數」恐達250萬人。
全球AI需求強勁,我國出口暢旺,主計總處8月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至4.45%:主計長陳淑姿15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坦言,主計總處先前預測的4.45%,確實「有點低估」;由於亞銀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5.1%,陳淑姿認爲,亞銀推估較樂觀,我國全年經濟成長率應該會超過4.5%,甚至有機會朝趨近5%方向邁進。
出口旺到爆。財政部9日發布9月進出口統計,合計前九月出口規模4,526.8億美元、已創同期最高水準,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表示,出口在光輝10月確定即可提前改寫歷年全年紀錄,且今年出口「四季紅」確定成真。
財政部公布9月及前三季出口情況,由於人工智能AI需求崛起,今年出口暢旺的態勢確立,9月出口額542.5億美元,是連續第5個月出口額超過500億美元,年增率33.8%則寫下連23紅。
台股上周大漲1180.74點,收在26761.06點,站上歷史高點。分析師認為,台股中長期而言,AI需求和寬鬆貨幣政策的方向尚未改變,同時國安基金9日召開例行委員會議,退場的機率低,加上前3季出口可望創高,台股仍可望向上攀升。惟分析師提醒,要擔心「通膨」捲土重來,是目前市場上較不利的因素。
衝擊台灣今年經濟景氣的三大因素:美國關稅、匯率及中國內捲,及至8月已愈見淡化,25日發布的8月台經院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出現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三大業同步走高,反映了景氣波動比當初預期的還要樂觀,特別是整個AI相關的帶動。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25日指出,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會上修,「不排除有機會往5%挑戰」。
衝擊台灣經濟景氣的三大因素:美國關稅、匯率及中國內捲,及至8月已愈見淡化,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25日指出,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會上修,「不排除有機會往5%挑戰」。
經濟部統計處24日公布8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其中零售業營業額為3,915億元,年增率0.4%,終結連四個月負成長。統計處分析,業者掌握父親節、中元節等節慶採買及暑假出遊商機。但9月有21天為民俗月,預期9月零售業營業額將再轉為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