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刺激計畫的搜尋結果,共100筆
韓國央行28日公布關鍵經濟指標,受惠於國內消費反彈以及內需回暖,第三季GDP季增1.2%,不只優於央行預期1.1%,更寫下近六季以來最大漲幅,全年有望成長1%。
大陸經濟增長壓力加劇,近年致力以內需消費刺激經濟。前中國人民銀行顧問余永定近日指出,為重振國內需求,大陸政府在「十五五」規劃期間應實施大規模投資計畫,可效法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推出的「四萬億(兆)計畫」。
日本央行27日表示,當地服務業通膨的一項先行指標,9月已連續兩個月都在上升,跟日本央行之前的預測相互輝印,也就是說,日本服務業因勞動力成本增加,導致物價漲幅都一直維持在央行目標值2%左右。
消息人士22日爆料,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正在準備一項經濟刺激計畫,金額總數可能比2024年的920億美元更多,希望能幫助當地家庭對抗大漲的物價。
美國財長貝森特15日表示,如果日本央行(日銀)採取「適當的貨幣政策」,日圓匯率將找到適合的水位。外界解讀這位美國官員言下之意在呼籲日銀應採緊縮貨幣政策,俾以支撐日圓匯率。此外,日銀鷹派決策委員田村直樹(Naoki Tamura)也稱,該央行須開始考慮恢復升息,以免物價失控。
曾作為亞洲最大房地產商的恒大集團,8月25日宣告從香港下市退場,讓市值一度高達4000億港元的巨頭宣告墜落。但從力挺恒大的廣州城投公司操作來看,卻曝露大陸「城投債」風險,從大陸官方近年不斷進行債務控制,從金融政策工具再到推進城投公司加速「退平台」,就是要避免房地產外再有未爆彈。
日本央行(日銀)19日決議維持利率不變,但決定開始出售手中持有的風險資產,這意味該央行在逐步退出大規模刺激計畫又邁出一步。
根據日本政府19日公布的資料,當地不含鮮食但包括燃料的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從7月的3.1%,降至8月的2.7%,雖大於日本央行目標值2%,但漲幅卻是9個月以來最低的,表示日本生活成本上漲的壓力已慢慢在減少。
根據日本官方29日公布的資料,日本通膨先行指標東京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八月持續下降,但還是比日本央行目標值2%要高出不少,表示日本將來還是有升息的機會。
日本政府22日表示,當地七月不包括鮮食的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3.1%,高於市場預期的3%,但低於六月的3.3%。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周一表示,政府已經準備好編列一份額外預算,以緩解美國關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但是該預算也為日本惡化的財政增添壓力。
韓國股市周一收在突破3200點大關,為近4年來首見,目前市場寄望經濟刺激方案的推出,包括現金救濟,激勵相關股票表現。同時之間,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威脅徵收高額關稅。韓元對美元匯率則下跌。
彭博社11日報導,包括中國大陸人民銀行顧問在內多位學者都認為,北京政府應該再推出高達1.5兆人民幣,約2,090億美元的景氣刺激政策,藉此提升消費者支出,還有讓人民幣匯價更有彈性,才可避免經濟停滯不前的窘境發生。
巴克萊(Barclays)周三將泛歐Stoxx 600指數的年終預測目標上調到570點,理由包括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緩解,以及寬鬆貨幣政策的前景。
週四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民眾面對七月的消費者信心小幅下降,因為家庭儲蓄意願的增強,抵消了收入前景改善的影響。
隨著德國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俄烏衝突出現轉機,再加上美元面臨貶值壓力,非美元資產配置熱潮興起,歐元區資產獲得青睞。外銀看好歐洲投資等級債與高息股票,預期歐洲市場將在全球資產重新分配中,扮演愈來愈關鍵的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6日呼籲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降息1個百分點,是迄今為止首次對鮑爾最強有力的施壓。此外,美國財政部5日在提交給國會的匯率報告中表示,日本銀行(央行)應繼續推行貨幣緊縮政策,這將有助於「日圓偏軟的現象回歸正常化」和雙邊貿易的再平衡。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6日指出,日本政府將貨幣政策決策權交給了日銀。
德國的經濟專家委員會在周三下調了經濟預測,預計今年經濟成長將停滯,進入「明顯疲軟階段」。財政方案帶來成長機會,預計2026年經濟成長1.0%
中美宣告關稅戰暫停90天後,市場一片歡騰,多家機構近日亦先後上調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投行摩根士丹利21日將中國2025年GDP增長預測從之前的4.2%上調至4.5%,2026年GDP增長預測從4%上調至4.2%,理由是關稅戰對經濟的衝擊有所減弱。
摩根士丹利上調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4.2%,調高至4.5%,明年經濟增長預測則由4%,調高至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