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劉文雄的搜尋結果,共117

  • 架空、地下化哪個好? 電力界電網韌性研討會 聚焦實務挑戰

    架空、地下化哪個好? 電力界電網韌性研討會 聚焦實務挑戰

     為因應極端氣候對電網的衝擊,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5日攜手電氣工業同業公會及台電舉辦電網韌性研討會,邀請工研院、台電、成功大學、中央大學等產學研專家,共同探討電網地下化國際趨勢及實務挑戰,盼提升我國在氣候變遷下的電網韌性。

  • 台灣電網43.9%地下化高於日韓   專家:強韌線路需多道藥方

    台灣電網43.9%地下化高於日韓 專家:強韌線路需多道藥方

    不支持一味地下化!今年颱風電力受損,行政院長指示啟動全國電纜地下化先期評估。但今天一場地下化電網研討會,專家指出台灣電網地下化比例近5成,已高於鄰近日、韓。而地下化成本是架空線路的8到12倍,且搶修難度高,建議透過微電網、虛擬電廠技術提升系統穩定性。

  • 《產業》工研院號召跨域產業 探討電力韌性強化商機

    工研院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 工研院、台電推智慧電網 AI加強供電穩定

    工研院、台電推智慧電網 AI加強供電穩定

    全球AI技術加速各行業轉型步伐,同時也帶動用電需求增長,為此,完善的智慧化電網韌性不可或缺,不僅能穩定支撐產業用電,更可開啟新興商機。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我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達119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顯示市場前景可期。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29日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台電、台達電子、加雲聯網、工研院等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 人物側寫/張培仁期許扮演政府軍師 助產業獲利

     工研院舉行新任院長布達典禮,院長張培仁致詞時妙語如珠,讓典禮笑聲不斷。他期許工研院是政府擬定產業政策、經貿談判時的軍師和幕僚,也希望能協助中小企業轉型、賺錢。

  • 工研院新院長 張培仁接棒

    工研院新院長 張培仁接棒

     工研院舉行院長佈達和交接典禮,新任院長張培仁表示,未來將聚焦三大方向:凝聚專才、深耕台灣、布局全球。50年前前院長史欽泰那一代把技術帶回台灣,但我們這一代反而是把產業和產品帶出去,協助業者布局全球。

  • 張培仁接任工研院長 聚焦跨域創新、深耕臺灣、布局全球

    張培仁接任工研院長 聚焦跨域創新、深耕臺灣、布局全球

    工研院27日舉辦院長佈達暨交接典禮。由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主持。典禮中由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佈達新任院長張培仁,肯定張培仁深具領導力,是兼具政策及國際視野的科技管理人才,期許肩負起帶領工研院以科技實力發揮影響力,再創高峰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感謝前院長劉文雄帶領工研院聚焦市場導向的研發,積極協助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

  • 張培仁接任工研院長 宣示朝3大方向發展

    張培仁接任工研院長 宣示朝3大方向發展

    工研院27日舉辦院長布達暨交接典禮,由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主持,典禮中由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布達新任院長張培仁,期許肩負起帶領工研院以科技實力發揮影響力,再創高峰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感謝前院長劉文雄帶領工研院聚焦市場導向的研發,積極協助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

  • 玉山金推動永續 不遺餘力

    玉山金推動永續 不遺餘力

     玉山金控14日舉辦「2025玉山ESG永續倡議行動」,前總統蔡英文、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銀行局長童政彰蒞臨現場,為活動表達支持與鼓勵。自2021年起,玉山持續推動ESG永續倡議,從喚起氣候意識、設定減碳目標、打造永續轉型平台,到提供金融與非金融整合方案,逐步串聯企業、政府與學術能量,推動產業邁向永續發展。

  • 玉山ESG永續倡議行動 蔡英文三度出席力挺

    玉山ESG永續倡議行動 蔡英文三度出席力挺

    玉山金控14日舉辦「2025玉山ESG永續倡議行動」,前總統蔡英文、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銀行局長童政彰蒞臨現場,為活動表達支持與鼓勵。自2021年起,玉山持續推動ESG永續倡議,從喚起氣候意識、設定減碳目標、打造永續轉型平台,到提供金融與非金融整合方案,逐步串聯企業、政府與學術能量,推動產業邁向永續發展。

  • 張培仁將掌工研院院長 月底交接

    張培仁將掌工研院院長 月底交接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日前發出內部公開信,表示將在10月底董事會後退休,卸任長達逾七年的院長職務。經濟部證實,將由曾任工研院副院長、現任台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業務兼院長、台大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張培仁接任院長,並預定10月27日進行交接。

  •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月底卸任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月底卸任

     兩度獲留任的工研院院長劉文雄2日下午發信給院內員工,表達將於10月底董事會後,正式辭卸院長職務,並表示7年前因為對家鄉的使命感,毅然決然返鄉服務,此刻已達成階段性任務,卸任後將參與社會公益、推動草根運動;他以諺語「番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表達希望為下一代打造幸福永續的未來。

  •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卸任倒數 接班人受矚

     在中秋節前夕,國內高科技人才培育的搖籃傳出高階人事異動,已經任職長達七年的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發出公開信,將在10月底董事會之後,卸任院長職務,外界關注工研院大家長的接替人選。

  • 曾2度被留任!劉文雄發信宣布10月底卸任工研院長

    曾2度被留任!劉文雄發信宣布10月底卸任工研院長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2日下午發信予院內同仁,表達將於10月底董事會後,正式辭卸院長職務,並表示7年前因為對家鄉的使命感,毅然決然返鄉服務,此時已達成階段性任務,並在卸任之後參與社會公益、推動草根運動,並以諺語「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表達希望為下一代打造幸福永續的未來。

  • 工研院提3建議 聚焦AI無人載具

    工研院提3建議 聚焦AI無人載具

     AI無人載具市場需求持續上升,工研院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聚焦臺灣如何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出席院士包括施振榮主席、林耕華、林本堅、史欽泰、王康隆、張有德、楊育民、楊振通、劉德音、林憲銘、蕭慈飛、海英俊、李謀偉、劉克振、吳明賢、陳適安、童子賢、米玉傑、余俊彥、蔡長海、羅唯仁、倪衍玄。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院長劉文雄亦出席與會。

  • 《科技》工研院院士呼籲鎖定AI無人載具 建立國家級計劃

    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

  • 雞舍科技管理 巡檢機器人吸睛

    雞舍科技管理 巡檢機器人吸睛

     丹娜絲風災過後,工研院出動5座E-Cube移動式太陽光儲設備挺進災區,支援民眾緊急用電需求,幫手機、呼吸器充電兼冰存食物,除扮演馳援角色,E-Cube18日於工研院創新周活動化身冰淇淋吧、啤酒吧,展現作為臨時供電之外的商業多功能用途;雞舍管理巡檢機器人能即時偵測雞隻體溫變化,協助防疫。

  • 工研院E-Cube不只馳援災區送電 還可化身啤酒、冰淇淋吧

    工研院E-Cube不只馳援災區送電 還可化身啤酒、冰淇淋吧

    丹娜絲風災過後,為解決災區長時間停電,工研院出動5座E-Cube移動式太陽光儲充電站挺進災區,協助手機、呼吸器充電還幫災民冰存食物,除馳援災區外,E-Cube也能搖身一變為冰淇淋吧、啤酒吧等複合式用途,讓人眼睛一亮!

  • 工研院新院士誕生!千挑萬選五位出爐 蕭美琴親授證

    工研院新院士誕生!千挑萬選五位出爐 蕭美琴親授證

    副總統蕭美琴今(15)日下午前往新竹出席「工研院52週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創新週開幕」,肯定工研院在推動台灣工業化及經濟產業發展的貢獻與付出。她表示,面對國際情勢快速變化及諸多挑戰,期許工研院持續在融合產、官、學、研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艱難處境中尋找好的解決方案,帶領台灣繼續向前,成為改變世界、讓臺灣更好的力量。

  • 《科技》工研院聯手NPL 助全球半導體量測標準化

    工研院今(11)日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宣布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就半導體量測標準進行深入的跨國科研合作,包括共同執行研究計畫、人員互訪與新興技術共同開發等,盼協助台英掌握半導體國際標準主導權,讓業者能藉此降低成本、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