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加工絲廠的搜尋結果,共80筆
2025年台北紡織展(TITAS)14日登場,儘管台灣紡織產業目前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對岸產能過剩與低價全球銷售,及來自美國關稅壓力,不過國內紡纖廠領導人,包括新纖董事長吳東昇、南紡董事長侯博明、台塑集團總裁吳嘉昭、力麗集團董事長郭紹儀、集盛董事長蘇百煌等人都認為,關稅對景氣的影響將會逐漸淡化,現在已是谷底了,再壞也不會比現在壞了,相信明年會逐漸好起來。
面對關稅、中國大陸競價,國內供應鏈紡纖廠指出,目前從全球品牌服飾廠接單量能來看,紡纖廠2026年的營運格局還是呈「上瘦下肥」。
在美國對等關稅、中國大陸紡品壓價的衝擊,國內紡纖廠再次進入產業轉型二次革命,不得不調整營運方向及改造產品結構因應。上中游的遠東新、新纖、南紡、佳和、聯發紡等已縮減國內規格、大宗化紡品產線規模,朝環保回收、電動車及科技應用發展,開拓多元市場,並透過資產活化提升獲利能力。
品牌客戶對關稅態度仍審慎觀察中,紡纖上中游紡品訂單動能仍未恢復,加上大陸產品壓價,工程塑膠、化纖、加工絲、尼龍廠新纖(1409)、南紡(1440)、力麗(1444)、集盛(1455)8月營收還在衰退,下游成衣廠儒鴻(1476)、聚陽(1476)、廣越(4438)業績則率先反應轉正,訂單能見度已較第二季好轉。業者預期,第四季營運將優於第三季。
品牌客戶對關稅態度仍審慎觀察中,紡纖上中游紡品訂單動能仍未恢復,加上大陸產品壓價,工程塑膠、化纖、加工絲、尼龍廠新纖(1409)、南紡(1440)、力麗(1444)、集盛(1455)8月營收還在衰退。下游成衣廠儒鴻(1476)、聚陽(1476)、廣越(4438)則較先反應正向,訂單能見度已較第二季好轉。業者預期,第四季應比第三季好。
新纖(1409)的化學回收(cr-PET)酯粒,尼龍、加工絲廠集盛(1455)的尼龍66(PA66)等高值化產品已陸續加入營運,業者樂觀下半年整體表現可望朝好的方向前進。
中國大陸紡品低價競銷市場壓力未減,加上台灣對等關稅稅率未定,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等上中游紡纖廠對第三季接單、營運仍保守看待;業者預期,2025年整體產業環境改善不易。
因應大陸競價、對等關稅、匯率波動等挑戰,加工絲廠力麗(1444)總經理陳漢卿26日指出,集團正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本業已不再追求大幅擴張,而是以「精準擴產」為目標,印尼廠布局生產一條龍,台灣廠主力擺在高值化及科技應用。力麗並結合「國內資產活化」、「能源轉型」等三大方向,持續推動多元經營,創造新的營運成長動能。
為改善營運體質,尼龍、加工絲廠集盛(1455)指出,已完成高值化產品尼龍66(PA66)產線的新建,主要瞄準工程塑膠,並朝車用、工業用、束帶、機殼類產品開發。另外則縮減不賺錢的尼龍產線、維持獲利穩健的加工絲產線稼動率,在匯率、金融評價利益等回升,預估下半年財務表現將較上半年明顯好轉。
紡纖廠在景氣低迷開發高值化產品成效顯現,新纖(1409)、福懋(1434)、佳和(1449)、集盛(1455)今年在出貨給AI伺服器、電動車輪胎及車材內裝的數量增加下,預期今年在毛利及獲利能力上都有提升空間。
在景氣低迷開發高值化產品成效顯現,新纖(1409)、福懋(1434)、佳和(1449)、集盛(1455)今年在出貨給AI伺服器、電動車輪胎及車材內裝的數量增加下,預期今年在毛利及獲利能力上都有提升空間。
為降低匯率與關稅對營運衝擊,國內紡纖廠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儒鴻(1476)、聚陽(1477)、廣越(4438)等都表示,稅率確定後,將與客戶、事業單位進行協商,一定會調整報價,力保獲利能力不受影響。
降低匯率與關稅對營運衝擊,國內紡纖廠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儒鴻(1476)、聚陽(1477)、廣越(4438)都表示,稅率確定後,將與客戶、事業單位進行協商,一定會調整報價。
關稅未定前下游客戶觀望未減,長單改短單;台幣升值又吃掉部分營收,紡纖上中游廠福懋(1434)、南紡(1440)、宏洲(1413)、宏益(1452)、集盛(1455)6月營收仍陷谷底,年衰退達2位數。在產線稼動率仍低、電價成本上漲下,業者對第三季營運仍持審慎保守看待。
紡纖上中游廠面臨對等關稅、匯率變動及中國大陸紡品衝擊,正積極擴大多元發展,除電子科技業、3C產品應用,電動車、自駕車更是重點,而環保生技及寵物用品市場也是新領域。
小編今天(10)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新台幣升值吃掉營收,以外銷為主的國內紡纖上中下游供應鏈5月營收幾乎呈年減,中游的化纖、加工絲廠在面臨匯率、大陸紡品搶單的雙重壓力下,5月營收年減幅更達二位數;成衣代工廠則在手中訂單能見度強下,受匯率影響的程度較小,廣越(4438)5月合併營收18.16億、年增35.27%,更刷新單月歷史新高。
新台幣升值吃掉營收,以外銷為主的國內紡纖上中下游供應鏈5月營收幾乎呈年減,中游的化纖、加工絲廠在面臨匯率、大陸紡品搶單的雙重壓力下,5月營收年減幅更達二位數;成衣代工廠則在手中訂單能見度強下,受匯率影響的程度較小,廣越(4438)5月合併營收18.16億、年增35.27%,更刷新單月歷史新高。
台幣升值吃掉營收,以外銷為主的國內紡纖產業,已公布5月營收的企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幾乎都呈年衰退。而中游廠化纖、加工絲在面臨匯率、大陸紡品搶單的雙重壓力下,5月營收年減幅度都達2位數。而成衣代工廠則在手中訂單能見度強下,受匯率影響的程度較小。
先前的對等關稅、近期的匯率波動、已衝擊國內紡纖廠第二季的營運動能;簾布廠福懋(1434)5月合併營收23.65億元,年減9.09%、尼龍及加工絲廠集盛(1455)5月營收5.71億元,年衰退41.34%、聚酯加工絲廠聯發紡(1459)5月營收8517萬元,年減21.36%。
匯率、關稅已影響全球品牌服飾廠下單動能,下游成衣代工廠接單能見度已縮減,直接衝擊加工絲、尼龍及紗線供應鏈,加工絲廠宏益(1452)5月營收1.05億元,降至近二年單月新低,年減幅高達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