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動態清零的搜尋結果,共21筆
新華社15日報導,「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大陸金融業成果豐碩的五年。截至6月底,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近470兆元(人民幣,下同),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債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外匯存底規模連續20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最大信貸市場和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更加穩固。
針對美國聯準會(Fed)18日凌晨降息一碼一事,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潘功勝22日表示,大陸的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均衡」的原則。強調目前大陸將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經濟持續回升走俏與金融市場穩定,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中共政治局是大陸權力核心,6月間審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海內外輿論賦予各式各樣的解讀與聯想,其中不乏集權或削權這類宮鬥劇本,若探究其條文綱目並瞭解其脈絡和影響,當知其目的是為提升決策品質、釐清黨政分工,是中共再一次的自我改革。
中共政治局是大陸權力核心,6月間審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海內外輿論賦予各式各樣的解讀與聯想,其中不乏集權或削權這類宮鬥劇本,若探究其條文綱目並瞭解其脈絡和影響,當知其目的是為提升決策品質、釐清黨政分工,是中共再一次的自我改革。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年是大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雨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大陸農業農村部方面指出,截至6月底,全大陸累計幫扶超過680萬監測對象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讓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鞏固拓展。
一年多前曾因「「老百姓有錢不敢花」而遭各界砲轟的大陸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岩松,在今年人大、政協兩會顯然已改變了觀念,他認為民眾是缺乏消費能力而非缺乏消費意願,。許多大陸經濟學者專家指出,與前幾年或許還有因為房市的亂象而有消費意願低迷的問題,但是自房價崩跌後,已經轉化成消費信心與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情況已迅速惡化並向其他經濟領域擴散。
曾遭北京兩度制裁的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上任後並未被北京拒絕往來,但王毅在與他通話時用「好自為之」,表達對其過往反中立場的不滿。北京對盧比歐「既接觸、又抗議」的靈活手段,正是中共政權特質的縮影:戰略清晰、有定力,戰術靈活、會調整。
曾遭北京兩度制裁的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上任後並未被北京拒絕往來,但王毅在與他通話時用「好自為之」,表達對其過往反中立場的不滿。北京對盧比歐「既接觸、又抗議」的靈活手段,正是中共政權特質的縮影:戰略清晰、有定力,戰術靈活、會調整。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27日指出,大陸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不斷健全。截至11月,大陸累計已有24個省(區、市)建立28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大陸一半左右森林、草原已納入補償範圍;近1/3縣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範圍;超過2億農牧民享受到補償政策。
現在,北京每3杯水中,就有2杯來自湖北十堰丹江口水庫。有了這杯從湖北運送至北京的「南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的1億多人不再為飲水發愁,許多地方告別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有了這杯「南水」,大陸華北受水區通過生態補水,多地淺層地下水位至少上升1米,河北滹沱河、白洋澱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有了這杯「南水」,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有了持續水資源保障。「南水北調工程」,民生之水、生態之水、發展之水。
房地產市場崩跌、國內消費下降、美國科技圍堵、歐盟針對電動車調查、國際信評評比的下修、人民幣匯率貶值…,長紅40年的中國大陸經濟,面臨空前的嚴峻。
近年大陸各地限電、斷電消息頻傳,2024年大陸政府正嚴陣以待,宣布堅守不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不發生大規模拉閘限電的底線,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大陸能源局29日指出,2024年以來,電力消費延續急增態勢,第一季全社會用電量年增9.8%至2.34兆千瓦時,預計今夏期間,用電負荷還將快速增長,最高負荷年增超過1億千瓦,電力保供將面臨一定壓力。
中國近幾年因財政緊縮要求公務員「習慣過緊日子」,各地官員們的反應非常迅速,許多地方政府已制訂新的公務費用準則來減少開支,除削減公務車預算、要求官員調高空調溫度之外,還要減少購置新設備、節約公務用紙,同時在出行時騎自行車與自帶水杯。
去年新冠疫情結束以來,由於大陸經濟恢復情況不如預期,因此中共不斷提出各種救市政策。然而,即使如此,西方「屠龍派」仍認為,由於大陸舊經濟模式無以為繼,且又面臨房市疲軟、消費不振、通貨緊縮、債務高漲、勞動人口下降、外資撤離、貿易壁壘、經濟趨緩等問題,因此就算不會馬上崩潰,也將潰而不崩。對於不斷「唱衰」大陸經濟的言論,中共除了多次重申並舉證「中國崩潰論」早已崩潰,並一再強調大陸存在制度、需求、供給、人才等優勢,因而迴旋空間大、機遇大於挑戰。面對這樣兩極的看法,根本的問題是:究竟該如何評價大陸經濟前景?
為了擺脫多年來因疫情而陷入的孤立,中國政府正在發動魅力攻勢,希望吸引外國人回歸。中國眼下所處的孤立境地,正在削弱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華爾街日報》分析,目前這波魅力攻勢可能更難奏效,企業高管和外交官表示,重建信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財政部公布2024年元月出口情形,金額371.9億美元,年增18.1%,2月則受到農曆春節因素,預估會呈現負成長。合併1、2月出口來看,財政部預估年增6.6到8.6%,復甦態勢未變。另對中國大陸出口揮別黑暗期,年增率17.2%,也創近2年來最大的增幅。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今天(1月8日)下午,中國民航局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春運將從1月26日開始,3月5日結束,共計40天。據預測,春運期間民航運輸旅客量將達到8000萬人次,日均200萬人次,有望創歷史新高。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將於明年1月17日公佈最新人口數據。外界預期,伴隨新生兒出生率下滑,中國大陸人口負增長的狀況正持續惡化。
中國經濟復蘇正被一組環環相扣的障礙所阻撓,外媒分析稱,由於低迷的勞動力市場和消費者信心,中國很難恢復國內房地產市場活力。但是要改善消費者信心並提振勞動力市場,還有賴於更加健康的房地產行業。除非中國政府能找到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否則經濟復蘇將持續步履蹣跚緩步前行。
外資11月狂撒2,221億元銀彈押寶歲末行情,加權指數28日大漲203點收17,341點,反觀恒生指數持續走疲,盤中最低下探17,303點,使台股相隔25年超車港股再現「黃金交叉」,寫下重要里程碑。法人認為,港股復甦仍需等待陸港景氣回溫,但AI需求明年看好,一旦超車,台股有望保有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