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勞動生產率的搜尋結果,共40筆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網站29日發布消息,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測算,2024年中國大陸創新指數為174.2(以2015年為100),比上年增長5.3%。分領域看,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為186.0、162.6、215.8和132.4,分別比上年增長4.9%、5.1%、8.1%和1.9%。結果表明,2024年大陸創新指數保持穩步增長,大陸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創新產出較快增長,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大陸近年積極鼓勵央企「做大做強」。大陸國資委17日表示,十四五以來大陸央企資產總額91兆元(人民幣,下同),所轄上市公司市值超過22兆元,分紅達2.5元,累計上交稅費超過10兆元;不只是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重要力量,更帶動有效投資進一步擴大。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9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畫」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據《中國財經報》報導,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發佈會上表示,前4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達到5.5%,去年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歲。中國這麼大的體量和增量,又經受了世紀疫情、貿易霸凌等衝擊,在這麼大的基數上,能保持這樣的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
俄羅斯航空太空軍(VKS)25日接收新一批Su-35S「4++代」多用途戰機,用以強化烏克蘭戰場需求與俄國空優能力,隨著國內外需求增長,俄方大幅擴充產能,未來預計產能再增加30%,作為對抗北約與第五代長程攔截機計畫(PAK DP)延宕下的骨幹。本次交付為今年第3批出,結合2023年全年的4批、2024年3批,已經有10批戰機出廠交付。
關稅加碼背後的深層原因
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表示,將綜合施策擴大消費,提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比重,讓消費者有錢能消費,並適當提高養老金。大陸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也指出,中央財政會拿出「真金白銀」在供需兩側發力促消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23日在北京舉行,在此次年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表示,大陸將增強消費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讓消費者有錢能消費,同時,要擴大服務消費。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前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曹遠徵在《中國經濟2025:穩預期、促消費與擴內需》一書中系統分析了「中國經濟存在產能過剩嗎?」據觀察者網報導,曹遠徵認為,把發展的成本變成發展的紅利,是中國的創新,也是中國新質生產力的謎底。此外,超大規模性既是企業發展的過程,也是市場組織的過程,還是產業成長的過程,構成中國經濟創新的底層邏輯。
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召開會議,討論大陸國務院擬提請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3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經濟是此次會議的討論重點。會議強調要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推動科技創新、穩住房市股市。此外,大陸國家統計局昨發布統計公報,定調2024年GDP增速為5.0%。
據大陸央視新聞28日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發佈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覈算,全年GDP國內生產總值134兆9084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5.0%。
據界面新聞報導,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最新一批全球製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共有17家製造企業加入全球燈塔網路(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該社區由189個行業領軍企業組成,他們率先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沿技術用於生產製造。
據大陸《經濟日報》報導,時值歲末年初,中國大陸主要港口不斷傳來好消息:貨物、貨櫃吞吐量不斷創新高,綠色智慧轉型步伐加快,功能佈局不斷完善……繁忙的港口生動展現出港口經濟強勁的動能,更湧動著中國經濟蓬勃活力。
由大陸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30日在北京發佈的《2024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表示,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群是中國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路徑,中國2024年國家級集群規模達到80家,首次實現了製造業重點產業鏈的全覆蓋。
日本內閣府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人均名目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萬3849(美元,下同),較2022年的3萬4112元略有下滑。不僅被韓國以3萬5563元超越,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38個成員國中排名第22位,創下1980年以來最低排名,在七國集團(G7)集團中也連續兩年墊底。
2024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奪金,打敗日本隊。而根據日本智庫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的人均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將超車日本。此預測大幅提前,原先預計要到2033年才會發生,如今提前了9年。
2024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奪金,打敗日本隊。而根據日本智庫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的人均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將超車日本。此預測大幅提前,原先預計要到2033年才會發生,如今提前了9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原副總裁朱民7日表示,過去中國經濟傳統三大火車頭包含基礎建設投資、房地產、出口面臨停滯,必須要發展新的增長動力。他點名認為第一點是立足國內消費,第二是堅持把國內的製造業做好、做高科技,提升優勢來應對貿易戰;第三則為綠色轉型,繼續走中國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道路,並提高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國際貨幣基金(IMF)前副總裁朱民在北京一場論壇表示,即將回鍋美國總統的「川普2.0」對中國影響很大,包括經濟總量、結構和資本流動等,並將引爆全球經濟貿易巨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原副總裁朱民7日表示,過去中國經濟傳統三大火車頭包含基礎建設投資、房地產、出口面臨停滯,必須要發展新的增長動力。他點名認為第一點是立足國內消費,第二是堅持把國內的製造業做好、做高科技,使核爭力提升來應對貿易戰;第三則為綠色轉型,繼續走中國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道路,並提高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