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包艙的搜尋結果,共45筆
航空業緊盯關稅戰重塑供應鏈帶來新商機,東南亞貨流持續增加又是加密航班關鍵重點,貨運一哥中華航空目前飛航東南亞15個航點,每周超過160班往返航班,長榮航空目前飛航東南亞也有大約15個航點,航空雙雄除了客機載貨,也機動調整貨機搶貨;星宇航空急起直追,目前飛航東南亞11個航點,每周近80班往返航班。
華航緊跟台積鏈擴大北美航網再下一城,將於12月3日搶頭香,開啟台北直飛鳳凰城航線。華航超前部署,由總經理陳漢銘率隊於美西時間19日赴美,拜訪台積電營運副總經理暨亞利桑那廠執行長王英郎。
搶客大戰白熱化!華航即將於12月3日開啟台北直飛鳳凰城航線,總經理陳漢銘於美西時間9月19日赴美,拜訪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營運副總經理暨亞利桑那廠執行長王英郎,雙方進行意見交流。
中華航空(2610)將於12月3日開啟台北直飛鳳凰城航線,總經理陳漢銘於美西時間9月19日赴美,拜訪華航重要企業客戶台積電(2330)營運副總經理暨亞利桑那廠執行長王英郎,雙方進行意見交流。
華航(2610)即將於12月3日開啟台北直飛鳳凰城航線,總經理陳漢銘於美西時間9月19日赴美,拜訪台積電(2330)營運副總經理暨亞利桑那廠執行長王英郎,雙方進行意見交流。
中華航空將於12月3日開啟台北直飛鳳凰城航線,華航總經理陳漢銘於美西時間9月19日赴美,拜訪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營運副總經理暨亞利桑那廠執行長王英郎,雙方進行意見交流。
華航集團 8 月份合併營業收入為 172.52 億元,為歷年同期次高,其中客運收入104.37億元,貨運收入 55.27 億元。長榮航空8月合併營收達183.25億元,其中客運營收達117.37億元,貨運營收達45.41億元,累計今年1月至8月合併營收達1470.69億元,看好歐洲旅遊市場,桃園—米蘭航線將自2026年1月16日起增為每日一班。
航空四雄公告今(2025)年累計至7月營收皆再創新高,星宇航空年成長31%;單月部分,台灣虎航自結單月營收13.91億元,較2024年同期年減約14.5%,主因受地震、關稅、經濟不穩定等大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消費者對非必要性消費,會有猶豫甚或延遲、控制預算等行為出現。
國籍四家航空公司公布7月營收,由於國際局勢、匯率及赴日人數等因素下滑,普遍呈現年減趨勢,其中,星宇航空(2646)因新機加入營運,營收逆勢成長,台灣虎航(6757)則因日本線轉淡,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雙位數最大,長榮航(2618)及華航(2610)則年減個位數。
航空四傑2025年7月營收出爐,中華航空、星宇航空、台灣虎航繳出月增表現,星宇月增6.86%、創單月次高,華航月增5.02%、虎航月增9.45%,同寫同期次高;連同長榮航空,航空四傑累計前七月營收均創同期新高。
華航(2610)集團今(11)日公告2025年7月合併營收177.4億元,月增5.02%、年減3.3%,為歷年同期次高,其中客運收入106.51億元、月增3.48%,貨運收入56.33億元、月增5.64%;累計前七月營收1,218.02億元、年增3.9%。
賺到美國對等關稅實施前拉貨潮,加上客運續熱維持高檔,航空四傑今年3月、第一季營收皆創同期新高。長榮航空、中華航空第一季營收同步飛越500億元大關,分別年增5.83%、8.23%,成長率逾4成居冠的星宇航空第一季也跨越100億元關卡,星宇與台灣虎航第一季營收更同寫單季新高。
長榮航空(2618)公布2024年財報,全年營收2210.09億元,年增10%;營業利益386.82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290.07億元,年增34.3%,每股盈餘5.37元,營收、獲利及每股盈餘均創史上新高,董事會決議配發2.4元現金股息。
長榮航空去年合併營收2,210億900萬元,年增10%,毛利率高達24.44%,稅後純益290億700萬元,年增34.32%,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37元,營收、毛利率及獲利均創新高,董事會決議再斥資千億元訂購新機及每股配發2.4元現金股利,以12日44.90元收盤價計算,現金殖利率5.34%。
長榮航空(2618)2024年合併營收2,210億900萬元,年增10%,毛利率高達24.44%,稅後純益290億700萬元,年增34.32%,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37元,營收、毛利率及獲利均創新高,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2.4元現金股利,以12日44.90元收盤價計算,現金殖利率5.34%。
長榮航空12日董事會通過2024年財報,2024年淨利290億元,每股盈餘5.37元,同時決議將6架A350-1000廣體客機選購權轉為確認訂單,預計於2031年開始交付;另新購3架A321neo型窄體客機,於2032年開始交付,此次規劃採購9架空中巴士全新客機,交易總金額不超過31億美元(約新台幣1021億元)。
上市櫃企業11月營收公布,單月營收繳出月增、年增佳績,且三大法人本月以來站在加碼方者,共有華航(2610)、長榮航(2618)、群創(3481)等14檔,扮演布局年底行情且有基本面的多頭悍將。
國內四大航空公司齊聲看好明年客貨運展望,長榮航領銜創歷史新高,星宇、虎航一起在資本市場會合。
11月來台股大黑馬-長榮航(2618)、長榮(2603)26日外資分別回補2.55萬張 7,393張,帶動股價分別上漲1.05元收41.2元,及上漲1.5元收229.5元,均逆勢台股走揚,催化利多為第三季財報驚艷法人、高現金殖利率題材及明年營運維持高檔不墜。
長榮航(2618)總經理孫嘉明指出,今年北美、東北亞票價相對去年下跌約4~5%,但歐洲航線還有1%的增幅,需求仍然相當旺盛,除季節性的因素,基本上票價是回不去了。長榮航也拍板確定,明年11月3日將新增美國達拉斯新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