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協作機器人的搜尋結果,共193筆
連接器大廠信邦電子、宇隆科技4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聯手切入人形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用RV、諧波、行星減速器,共同開拓高階人形機器人市場,信邦預期,人形機器人業務明年綻放火花,2027年進一步營收占比挑戰10~15%,宇隆則預估,明年業績大補。
人機協作外加電子皮膚市場上,已是國際領導品牌的原見精機,正式宣示其技術版圖的重大升級:從工業機器人的安全防護,跨越至人形機器人的「真實互動」領域。總經理劉昌和指出,人形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據摩根士丹利與高盛報告預估至2050年將達到4.7兆美元,在數位化浪潮下,實體接觸帶來的「真實感」是線上互動無法取代的。人形機器人作為虛實連結的載體,其互動能力將是決定市場接受度的致命因素;原見精機將憑藉其獨特的電子皮膚觸覺感知技術,解決未來人形機器人五感中的關鍵缺口。
為了回應建築產業數位化、智慧化的趨勢,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新設「參數化設計與數位製造工坊」,推動從設計思維到施工實踐的全方位數位轉譯,此AI數位製造實驗室整合設計、構造與科技應用,讓學生能在實作中驗證設計邏輯,體現中原建築「理論與實作並重」的教育理念,邁向以數位技術為核心的教學與產業接軌新篇章。
兩岸關係緊張,兩岸機械業交流不喊停。台灣機械工業公會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16日在上海登場。機器人當紅,機械公會希望協助台灣機械業者瞭解大陸機器人產業發展現況,今年安排參觀上海機器人研究所及節卡機器人等廠商。
鴻海擴大智慧醫療版圖,今年已有多項成果,像是在2025 GTC Taipei大會發表AI護理協作機器人、智慧醫院數位孿生及醫學影像AI模型等;另與諾貝爾視光科技合作,打造智慧視覺照護體系,展現從臨床場域到醫療生態系的全方位布局。
美股在降息循環與資本支出加速下,科技板塊動能再起,台股受惠AI創新與軍工產業擴張,展現強勁成長潛力。法人指出,美股與台股科技供應鏈互為前後端,雙向共振下將持續帶來投資機會。
美股在降息循環與巨額資本支出推動下,科技股強勢領漲,美股續創歷史新高,投資熱度持續升溫;台股則在AI創新應用與軍工產業擴張雙主題加持下,展現強勁成長潛能。法人指出,美台科技供應鏈緊密連動,AI算力擴張與國防需求同步推升台股動能,後續行情仍具想像空間。
實威(8416)受惠製造業自動化,今年機器手臂和高階3D打印機業務成長大,另外AI伺服器高階分析軟體銷售寫佳績,也挹注成長動能,預期今年業績仍有兩位數成長。因應組織成長,實威將以7.6億元向宜進實業買下舊宗路大樓和土地,未來將新建大樓作為企業總部之用。
廣達旗下孫公司、以AI協作機器人為主要產品的達明機器人26日轉上市,受美國鼓勵製造業回流加上近日美國政府對機器人、工業機械等商品展開國安調查,可能課徵關稅,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26日首度鬆口表示,「未來會評估在美國設廠」。
「2025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日前於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龍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機器人系統整合團隊」攜手產業合作企業展出智慧製造成果,充分展現多年深耕產學合作的研發實力與智慧製造能量。
全球最具指標性的歐洲工具機展EMO 2025於22日在德國漢諾威盛大開展,迎合本屆展會以創新製造(Innovate Manufacturing)為主題,期望引領製造業邁向全新世代,工具機領導大廠-台中精機特別以自動化、人工智慧、數位化、永續做為展示主軸,精選7台高階加工機械設備參展,展示內容涵蓋五軸加工中心、車銑複合機及臥式加工中心,全面滿足歐洲市場用戶對汽車零件、模具、醫療器材與航太等產業高精度與複雜形狀加工的多元需求。
全球最頂尖的德國漢諾威工具機展(EMO 2025),9月22日起連續五天在漢諾威展覽館盛大舉辦,該展為今年度全球最大規模工具機展,展會涵蓋完整的金屬加工價值鏈,包括:工具機、生產系統、積層製造(3D列印)、精密工具、自動化、測量技術、品質保證、軟體和零配件等。
新代(7750)17日掛牌首日,股價大漲289元,順利展開上市蜜月行情,也帶旺同樣具有機器人題材的上銀(2049)、直得(1597)、全球傳動(4540)、氣立(4555)、鈞興-KY(4571)、大銀(4576)、台灣精銳(4580)等同業股價表現,相對抗跌有撐。
機器人自動化大廠和椿科技8月合併營收為1.75億元,因配合客戶施作工程進度而有部分自動化模組產品遞延出貨的情形,使得8月營收較上月及去年同期減緩。
和椿(6215)2025年前8月合併營收達15.4億元,年成長62.6%,和椿表示,公司將持續深化AI機器人在更多元產業的應用,透過擴展不同產業市場版圖,將業務觸角延伸至台灣、東南亞等,謹慎樂觀看待2025年。
用鋼鐵模仿軀體,用演算法探索靈魂,在如今社會面臨產業缺工及家庭照護需求情況下,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悄然成型,但此產品問市腳步則眾說紛紜。
全球AI協作機器人領導品牌達明機器人(4585)(以下簡稱達明)於日前舉辦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該公司表示,於「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全球首發的人形機器人-TM Xplore I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以「實際應用與安全性」為核心,並透過與國際生態系夥伴的深度合作,持續推動AI智慧製造的多元落地應用。
廣達孫公司達明機器人26日舉辦上市業績發表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親自為其站台。林百里致詞表示「心情非常開心」,達明機器人十年磨一劍,作為「爺爺」,很高興達明「轉大人」。林百里稱自己小時候很喜歡玩機器人,「我做不到的夢想,達明做到了」,他表示,達明上市,也是廣達走向智慧應用及智慧製造的里程碑。
電子五哥歷經PC與智慧手機世代,如今正迎向AI時代。其中,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憑藉獨到眼光,一再在產業轉折點上做出關鍵選擇,從公司成立時決定投入筆電製造、2000年跨足伺服器市場、2016年搶先切入AI伺服器,並積極布局智慧製造;而隨著孫公司達明機器人成功上市,催生出台灣首個協作機器人品牌,使廣達集團在機器人領域率先卡位。
前言:台灣集中資源於科技產業,以「科技島」成為台灣的代名詞,核心成功關鍵,正是政府大舉運用資本市場。以台積電為例,透過股票公開發行上市櫃向公眾、全球募資,在投入研發資金無後顧之憂下,打造了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無以撼動的地位,台灣資本市場如同母親般注入活水與養分在造就台積電成為「護國神山」之時,也生成一片護國神山科技群,但卻引來川普關稅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對此,金管會加速對資本市場的推展,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篩選創新公司培植,致力於推動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升級、廣灑種子從中再打造「新一代護國神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