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原住民孩子的搜尋結果,共16筆
金曲金鐘雙料得主、前B.A.D成員黃丹尼跨界製作的偏鄉紀實節目《野!孩子起步走!》第三季進入最熱血的尾聲,4所偏鄉國小少棒隊於8日在彰化縣和美忠全壘球場展開對決。比賽主持人由深受球迷喜愛的「最美MC」沐妍擔任,並與球評劉時豪及4位傳奇球星張泰山、黃忠義、陳義信、林益全一起見證孩子們在球場上揮灑汗水的精彩時刻。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北流)與台北101共同推動的「SPARK the MUSIC 台北101 X 北流 跨年煙火音樂徵選計畫」,以「原創」為核心,邀請30歲以下新世代創作者以作品為臺灣發聲,日前北流董事長黃韻玲與台北101董事長賈永婕特別前往錄音現場,與四位入選創作者、金獎製作團隊,以及曾獲國際合唱比賽金獎、來自新竹縣尖石鄉的嘉興國小「拿互依&馬胎兒童合唱團」共同錄製跨年煙火音樂。
進駐竹東火車站旁的文創園區的「親愛愛樂」,以提琴為主的音樂品格教育陪伴原住民孩子成長,近期在台積電3廠支持下,成立「Lil便利商店」,盼透過此實習場域,讓孩子們的學習範圍更加廣闊,3日舉辦開幕儀式,由台積電員工擔任1日店長,宣告該空間正式成立。
桃園市教育局為推動原住民族文化教育、培養學童自信與多元能力,近日於復興區高義國小舉辦「桃園市原住民兒童及少年成長營」。教育局表示,此次營隊採2梯次,以2天1夜模式進行,匯聚了德龍、大溪、龍安、石門、內壢、高義、內定及東安等八所國小共80位原住民學童,共同展開一場兼具文化傳承與自我挑戰的學習之旅。
味全龍「大師兄」林智勝將於9月5日至7日在臺北大巨蛋舉辦引退系列賽,球團14日正式宣布,9月6日賽後,特別邀請「原住民天后」張惠妹登台獻唱,以磅礡嗓音與舞台能量,為林智勝的引退系列賽注入最動人的音樂篇章,讓這場引退儀式成為棒球與音樂最閃耀的交會。
曾是家扶中心扶助對象的泰雅族青年洪曜昇,如今成為一名原鄉社工,回到家鄉復興區服務弱勢家庭。他自高中起離鄉求學,靠著自律與努力申請獎學金,減輕家中負擔,一路走來他將受扶助的經歷轉化為助人的力量,用專業陪伴更多原住民孩子,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台塑生醫致力於推廣預防醫學及再生能源應用,投資近2,000萬元為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小建置的全台第一座光電儲能球場正式啟用,為孩子提供遮風避雨、不用曝曬的運動空間。
台塑生醫致力於推廣預防醫學及再生能源應用,投資近2,000萬元為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小建置之全台第一座光電儲能球場正式啟用,為孩子提供遮風避雨、不用曝曬的運動空間。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111學年數據指出,原住民高國中小中輟或辦理休學的比例為一般生的3倍以上,聯合勸募攜手萊爾富便利商店、愛心大使梁文音推動「原住民兒少助學服務計畫」,提供家庭支持、學習陪伴、自我認同等服務面向,盼能讓原住民孩子好好學習、好好長大。
每位成功的選手背後都有可靠的教練~
鼓山高中舉重隊於今年全中運表現相當亮眼,除了勇奪女子團體總錦標全國第一,更以6金1銀4銅居高雄市第一,高雄市頒發的獎勵金與訓練輔助金就多達2百20萬7千元;鼓山高中校長廖俞雲說,舉重隊學生大多來自桃源與寶來國中,他們用心練習不怕苦,幾乎每個隊員都說要將獎勵金拿回家裡,分享與感謝家人支持他們圓夢。
鼓山高中舉重隊於今年全中運表現相當亮眼,除了勇奪女子團體總錦標全國第一,更以6金1銀4銅居高雄市第一,高雄市頒發的獎勵金與訓練輔助金就多達220萬7千元;目前隊員們積極備戰明年由高雄市主辦的全國原住民運動會,預計在公開男女組61、67與89、109以上級別,至少能奪得4-5面金牌,成績相當看好。
聯合國2023年最新糧食安全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估計有6.91億至7.83億人面臨飢餓。糧食組織總幹事警告,這些「無聲的飢餓危機」將對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他要求各國及時採取行動。非洲東北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與肯亞構成的「死亡三角」,有1200萬人在與死神拔河,目前每天有數百人餓死。
不具舞蹈專長,國立台東高中原住民藝能班學生以舞碼「靈沫」,闡述原住民孩子面對時代洪流蛻變的過程,代表台東縣參加112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決賽,榮獲高中職乙組現代舞全國第一名。老師林勝賢坦言,「西部參賽學生都是舞蹈班,肢體很強、每個都能劈腿」,反觀東中學生皆是高中開始接觸舞蹈,身材不一,闡述自身故事,在強敵環伺的舞台脫穎而出。
新竹縣泰雅學堂教育協會-泰雅之聲合唱團,參加112年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勇奪樂齡組金質獎及混聲組銅質獎佳績,縣長楊文科讚許泰雅之聲是新竹之光,希望藉由歌聲的傳唱,分享竹縣原民好聲音,提升新竹縣能見度。
據國教署及原民會的統計發現,原住民孩子在青少年階段中輟或辦理休學的比例是一般學生的2至3倍,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指出,原住民族兒童和少年在校園面對的歧視共有4種類型,包括刻板印象產生的不當言語、政府為原住民制定的制度,權力關係不對等的組織及原住民族群內的歧視,呼籲各政黨總統候選人必須正視族群歧視的問題和原民學生在校園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