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搜尋結果,共144筆
《星條旗報》4日報導,美國與南韓軍方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3日分別搭乘兩軍的F-16與KF-16戰機編隊飛行,象徵堅定國防合作關係;這也是美韓參聯會主席首次同時搭乘戰機飛越朝鮮半島上空。
2025年10月初,歐洲太空總署(ESA)Sentinel-2公布新一波衛星影像。這些影像當中顯示,位於上海長江口一帶的解放軍海軍多艘大型兩棲作戰艦艇密集同框,至少兩艘075型兩棲攻擊艦、一艘071型船塢登陸艦,以及備受矚目的076型「四川艦」。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日前並未承諾提供烏克蘭戰斧飛彈,但CNN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戰爭部評估提供烏克蘭不會損及自身庫存,已批准提供烏克蘭戰斧飛彈,只待川普最後決定。此外,歐盟長期援烏、制裁俄國政策引起內部不滿,據悉匈牙利正拉攏捷克、斯洛伐克組建歐盟內部「反烏克蘭聯盟」,將聯手抵制歐盟對烏援助。
川普2.0上任迄今,花招很多,高招沒有。他性喜牟利與作秀,藐視法律及憲法。在諸如反移民、停止補助名校及對各國執行「對等關稅」等方面,皆遭法院判定違法或違憲。可是他仰仗白宮律師群處理,毫不讓步,堅持目前這種「具有『美國特色』的西方民主政治」,或者講得更寫實是「具有『川普特色』的美國民主政治」!
川普2.0上任迄今,花招很多,高招沒有。他性喜牟利與作秀,藐視法律及憲法。在諸如反移民、停止補助名校及對各國執行「對等關稅」等方面,皆遭法院判定違法或違憲。可是他仰仗白宮律師群處理,毫不讓步,堅持目前這種「具有『美國特色』的西方民主政治」,或者講得更寫實是「具有『川普特色』的美國民主政治」!
美國總統川普月初把國防部更名為舊稱「戰爭部」,從國防部長變為戰爭部長的赫格塞斯上周突然把全球約800名將領召回美國本土,周二(30日)開會。赫格塞斯明確表示「國防部時代」已結束,部會更名是為了「準備打勝仗」。他將嚴格要求將領士兵提升體能、打理儀容,高調揚棄前朝「覺醒文化」。他向全場將領直言,對於新的要求不滿者應知所進退。
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Hegseth)下令全球近800位現役一星到四星級將領,在週二齊聚維吉尼亞州昆蒂科海軍陸戰隊基地參加一場保密會議,受召將領都不知具體會議內容,海外部署的高階指揮官匆忙改變行程趕回美國。這種大規模高階軍官召集在美軍歷史極為罕見。據傳會議可能討論所謂「戰士精神」或即將發布的《2025年國防戰略》,美國戰略恐出現重大轉變。
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斯(Hegseth)下令全球近800位現役一星到四星級將領,在週二齊聚維吉尼亞州昆蒂科海軍陸戰隊基地參加一場保密會議,受召將領都不知具體會議內容,海外部署的高階指揮官匆忙改變行程趕回美國。這種大規模高階軍官召集在美軍歷史極為罕見。據傳會議可能討論所謂「戰士精神」或即將發布的《2025年國防戰略》,新戰略將把美國國土安全與西半球防禦擺在首位,顯示與過去聚焦印太地區與中國的政策相比,出現重大轉變。
美國總統川普在俄烏停火談判中,曾承諾對烏克蘭安全保證,但表明美國不派兵駐烏,只透過空中支援協助。對此,美國副總統范斯20日更進一步表示,歐洲國家必須承擔烏克蘭安全保證的大部分責任,更稱「那是他們的大陸」。另外,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也表示,美國計畫在任何烏克蘭安全保障中扮演「最低限度的角色」。
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美歐高階將領19日在華府會商,討論烏克蘭安全保障方案的可行機制,草案最快本週出爐。美國總統川普已表明不排除提供空中支援,並責成五角大廈研擬可行選項,協助增進嚇阻效能。
美國空軍週一(18日)突然宣布,現任參謀艾爾文(David Allvin)將於今年11月提前退休,不到任期的一半,成為少數未滿任期就離開的空軍最高軍職,艾爾文出身運輸機飛官,曾推動大規模改革,但與川普政府第二任期與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政策上屢有分歧,這次突如其來的動向,勢必引發外界對美國空軍內部路線與未來發展的關注
五角大廈正在制訂川普2.0的《國防戰略》(NDS),把嚇阻中國大陸侵台列為優先目標。美國將強化與盟邦合作和「責任分擔」,要求盟友增加國防支出。但川普總統卻同時推進高關稅政策,堅持不給「友情價」,令盟邦面臨雙重壓力。
美日韓參謀首長11日在南韓首爾舉行年度會議,討論印太與全球安全局勢,宣示持續深化合作,應對中共加速擴張軍力與北韓研發核武野心;當日美日韓也舉行空中聯演,展現3方合作嚇阻區域威脅的決心。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4日在比利時蒙斯舉行儀式,正式由美空軍上將格林克維奇(Alexus Grynkewich)接任歐洲司令部(EUCOM)司令兼北約盟軍統帥(SACEUR)。
美國日前出動B-2轟炸機空襲伊朗福爾多核濃縮設施,雖然川普政府聲稱重創德黑蘭核計畫,但最新衛星影像顯示,該設施仍有明顯人員與機具作業,顯示伊朗正積極進行修復。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指出,美軍攻擊雖造成干擾,卻未能摧毀核心設施,伊朗有能力在短期內恢復鈾濃縮,與先前川普聲稱「徹底摧毀」伊朗核能力的說法明顯不符。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28日報導,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葛羅西指出,儘管多數核設施遭到美國與以色列打擊而嚴重受損,但警告伊朗仍可能「在數月內」恢復濃縮鈾生產,且目前尚不確定該國剩下的濃縮鈾庫存位置。
在當代資訊戰與國際對抗日益激烈的時代,國家政府自導自演的「假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逐漸從影劇故事,走進現實。從冷戰時期美國曾策劃攻擊自家國民的「北木行動」(Operation Northwood)、歐洲廣為人知的「短劍行動」(Operation Gladio),到近期南韓與以色列被指密謀挑釁事件,殺害國民、嫁禍他國,這些案例不只是過去的歷史遺跡,更是一個警訊:當政權需要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或擴張權力,往往不惜操弄事實與血腥。在這篇專題中,我將一次梳理4起跨地域、跨時代的假旗行動,如何悄悄地撼動了民主社會對國家暴力的信任底線。
美國近期轟炸伊朗核設施,雖摧毀部分目標,但軍方與情報高層坦言,大量濃縮鈾可能仍深藏於地底,美軍炸彈無法觸及,外界質疑核威脅是否真正解除。對此,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Gen. Dan Caine)表示,未對伊斯法罕投擲鑽地彈,是因該設施埋藏太深,鑽地彈恐難奏效。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Dan Caine)透露,為了防止伊朗周一報復攻擊,美國在中東最大的卡達烏岱德空軍基地(al-Udeid Air Base)幾乎清空,只留下少數空軍防禦人員負責發射「愛國者」(Patriot)防空系統,攔截來襲的伊朗飛彈。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轟炸伊朗3處核設施造成的損害程度各界看法不一。五角大廈週四(26日)公布更多細節,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在記者會上播放一段碉堡剋星爆炸測試影片,讓外界見識其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