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工程師的搜尋結果,共57筆
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於去年底全線貫通,通車指日可待。這條隧道長22.13公里,比台灣雪山隧道長約10公里。貫穿天山不僅是地理障礙的突破,更是大陸隧道工程的勳章。
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於去年底全線貫通,通車指日可待。這條隧道長22.13公里,比台灣雪山隧道長約10公里。貫穿天山不僅是地理障礙的突破,更是大陸隧道工程的勳章。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最新言論,被視為對「矽盾」(silicon shield)概念的重大挑戰。長期以來,台灣憑藉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成為美國防衛承諾的重要戰略支點。然而,隨著華府推動晶片自給自足,要求台灣將產能移往美國,這層保護網或正面臨鬆動。
半導體前端製程設備龍頭ASM台灣先藝科技今(9)日出席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半導體先進製程科技論壇」,說明透過原子層沉積(ALD)與磊晶(Epi)技術的極致精準控制,推動晶片製造挺進2奈米至埃米等更先進節點,布局下一波半導體創新浪潮。
為了因應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蘋果持續調整其全球供應鏈,但這項努力受到不少挑戰。美國財經媒體報導,蘋果主要代工合作夥伴富士康科技集團,近期在印度的擴張計畫再度受挫,當地一家工廠,已召回約300名來自大陸的工程師,並打算調派台灣工程師前往印度接替相關職務。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證實與輝達(NVIDIA)、超微達成銷售AI晶片至大陸的協議,美方可從中分潤15%,讓業界大為震驚。對此,前立委沈富雄獻策,「我的詭計來了,我從川普這裡得到一課,我們應該跟川普講,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有盈餘的話,9成歸台灣政府」。
川普總統拋出100%半導體關稅政策,不只震撼晶片產業鏈,也將加速美國製造業全面迴流。在生產基地西移的同時,人才能否跟得上,成為供應鏈重組下的最大變數。SEMI最新預測,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出現逾百萬人力缺口,工廠蓋得快、人才補得慢,人才荒已成無聲戰爭。
隨著台積電等產業加碼赴美國等地投資,台灣加盟連鎖產業也加速拓展海外市場。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天表示,目前已有近200個台灣連鎖品牌,成功進軍全球逾50個國家。台灣企業配合全球供應鏈重組,紛紛到海外投資,帶動加盟連鎖企業積極拓點,成為「台灣投資美國隊」的重要後勤夥伴,也助台灣落實「經濟外交」。
鴻海董事暨訊芯-KY董事長蔣尚義18日受邀參加媒體國際高峰會,在全球積極深耕半導體之際,他分析台積電優勢關鍵。蔣尚義表示,台積電技術領先外,每年持續提升良率,是台積電具優勢的關鍵,預期未來10年台積電營運將非常穩健。
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工會)高雄市分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雄市分會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雄市分會周三假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辦114年聯合年會,年會主題為「以數位科技驅動低碳轉型」,來自各界貴賓、會員以及各項工程獎項得主共250人齊聚一堂,交流及探討產業未來的創新挑戰與永續發展。中鋼(2002)總經理陳守道指出,面臨全球氣候變遷與數位化浪潮交織下的嚴峻挑戰,惟有加速數位科技發展驅動低碳轉型,方能有效提升產業的競爭力與韌性。
輝達台灣總部確定花落台北市北士科!輝達創辦人黃仁勳19日在台北宣布,命名為「星座號」(Constellation)的台灣總部將在北投、士林落腳,而台灣將成為全球AI創新的核心。業界人士透露,實際地點就是北士科的T17、T18,新壽3.89公頃土地。
輝達(NVIDIA)台灣辦公室「星座號(Constellation)」確定落腳台北市,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 2025記者會尾聲公布答案,黃仁勳指出,台灣推動AI走向世界,將在北投士林建立新辦公室「NVIDIA Constellation」,以容納不斷擴張的台灣工程師團隊。
輝達台灣辦公室「星群」確定落腳台北市士林科學園區,台灣成為全球最先進科技產業和最大電子製造區域,然而半導體同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IC業者卻透露隱憂,指出輝達在台擴張,近期大舉招募有經驗工程師,已造成業務發展困難。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16日抵達台灣之前,他在中東行程成果豐碩,訂單滿載而歸。除了規劃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外,輝達在台灣總部選址也即將公布,公司整體營運規模正快速擴張。近期,輝達釋出了超過1千個全球工作機會,涵蓋美洲、歐洲、亞洲,甚至東北亞及東南亞等地區都有其據點,而在台灣也開出94個職缺。
由TITA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主辦之「台灣金根獎」為國內具指標性之產業推動獎,以「深耕台灣‧布局全球」為宗旨,鼓勵產業界深耕台灣,使台灣成為創新研發及高附加價值的生產基地。「第21屆金根獎頒獎典禮暨產業科技論壇」將於5月15日(周四)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二號)盛大登場,論壇活動免費,採報名優先制,歡迎產業人士蒞臨交流。
桃園市長張善政25日到銘傳大學桃園校區以「川普關稅亂局與台灣產業對策」為題發表演講,他說,美韓看起來與美國已經達成條件,但都沒提到台灣喊的「對等零關稅」,他說,這等同還沒談判就亮出底牌,「賴總統的幕僚要打屁股」。
台積電將在今日下午舉行法說會,近日傳出主要客戶委託代工的AI晶片面積較大,在12吋晶圓上產出的效益較低,因此台積電已開始導入CoPoS方形封裝,預期台積電在法說會中,將針對今年的擴產計畫、關稅影響、亞利桑那州廠量產進度以及半導體展望進行說明,牽動下半年AI市場的熱度。
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從無到有、成為全球供應鏈核心。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9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集結科技界重量級人物還原半導體產業發展歷史,並嚴正駁斥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灣「偷美國晶片生意」的抹黑。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赴美投資,推升民主晶片供應鏈韌性,未來也將會有更多工程師跨海支援。半導體人士估算,以台積電亞利桑那州Fab 21為例,三期工廠建成後將需要約6千名員工,若加上未來擴建計畫,保守估計將達1.2萬名工程師。
台積電在美國當地時間2025年3月3日宣布將在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擴大投資包含興建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1個主要研發團隊中心,若加上先前已經投資的650億美元,此項投資案已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國直接投資案(singl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這項計畫不僅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變革,也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根據新聞稿,台積電的投資獲得美國白宮的高度支持,被視為川普政府推動「美國製造」計畫的重要一環。然而,這筆龐大投資背後,除了產能擴張的考量,是否還暗藏更深層的戰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