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政策法案的搜尋結果,共04筆
228是台灣悲愴的日子,也可能成為烏克蘭亡國的起點。當川普、范斯和澤倫斯基在白宮吵成一團以後,那些曾被相信美國會保護盟友的承諾,一下子灰飛湮滅,唯獨台灣綠營人士不相信美國會棄台,所以還是鼓吹不要有「疑美論」,但這是活生生的在世人眼前上演的一幕,不僅美國忠實盟友歐洲國家震驚,烏克蘭的人民也哭了。綠營人士既然不相信眼淚,那麼就來看看一位英國學者怎麼分析台海問題。
2022年6月,馬可仕上台後,菲律賓在南海問題對華態度轉趨強硬,升級與美國的戰略安全關係,不斷挑戰中國南海主權和權益。 南海仲裁案裁決的負面效應,正從國際輿論和法律制度層面,向南海立場爭議、海洋侵權行動甚至引發軍事衝突等層面延伸。 2024年6月17日,中菲兩國在南海仁愛礁附近發生衝突,給中菲關係發展蒙上重大陰影分析馬可仕上台後菲律賓南海政策演變以及影響因素,並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對中國政府維護南海主權和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時值美中俄在非洲大陸展開角力戰,美國總統拜登23日宣布,他打算將東非國家肯亞指定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NNA)。這意味,肯亞將成為首個獲得美國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
被譽為當代「外交教父」的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辭世,1971年7月他祕密訪問中國大陸,美中關係破冰,各國紛紛轉舵背棄中華民國,同年10月聯合國通過第2758號「排我納匪」決議,台灣對外關係全面崩解,進入黑暗期。當時台灣對季辛吉深惡痛絕,但季辛吉一手促成的《上海公報》仍是當前台灣安全的重要基礎之一,他生前對台海和平穩定念茲在茲,是不容否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