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氣象史的搜尋結果,共06筆
雨量、氣溫影響我們每天生活,但百餘年前的人們如何觀測氣象?日據時期記載從清末到1920年代氣象發展的《遞信志–氣象篇》,為台灣氣象史奠定重要里程碑,今年為台灣氣象觀測140周年,交通部中央氣象署5日在南區氣象中心舉辦《遞信志–氣象篇》新書發表,首次將日文原文譯成中文,並以中譯、原書合併發行。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灣南部,各界高度關注災情,其中太陽光電設備的災損狀況也成為社會焦點。部分不實言論與合成圖文,將光電產業描繪成「環境加害者」,不僅誤導社會大眾,也對正積極投入災後重建的光電業者造成二次傷害。太陽光電產業七大公協會呼籲社會各界,務必理性看待本次風災,光電業者與在地居民同樣身受其害,我們正竭盡所能與社區攜手,共同修復家園,共渡此次嚴峻考驗。
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正醞釀以中颱之姿撲台,其路徑貼著台灣西部沿岸北上,甚至被喻為「近代氣象史首見」,翻遍以往資料,幾乎沒看過這種走法。臉書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颱風不排除從苗栗至嘉義間登陸,西部風雨將非常劇烈!
中度颱風山陀兒路徑不斷偏西,如今預估將由高屏一帶登陸後,從宜花出海,罕見路徑酷似2004年南瑪都颱風,氣象署示警,不同的是這次山陀兒威力更強大。
凱米颱風的風雨襲擊了台灣兩天,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提醒,凱米的路徑和颱風尾與15年前的莫拉克颱風相似,要注意後續西南氣流的水氣輸送,恐將對中南部造成重大災情。對此,氣象主播王淑麗今(25日)稍早語重心長發文,當年就是因為莫拉克颱風,她才決定重返氣象主播的工作。這次播報凱米颱風她盡量不提莫拉克颱風,「主要是太慘痛」。
「真的不是開玩笑」,凱米放了兩天颱風假,但中南部的真正威脅才正要開始。氣象粉專指出,凱米螺旋雨帶和台灣地形交互作用,這種鎖住不動的結構,往往造成長時間致災性降雨,「中南部真的要很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