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醫療科技展的搜尋結果,共148筆
2025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4至7日登場,今年來自歐洲、美洲、亞太及中東非洲等地的國際買家,首次以「帶著採購清單」的方式來台「尋寶」。捷克健康科技機構啟動規模達2億歐元(約合新台幣71.65億元)的非洲醫療援助採購計畫,鎖定台灣為主要合作對象,掀起大採購熱潮。
即將於12月初登場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年迎來史上首度「全球醫院代表團」大規模來台,初步統計,有十個國際產業協會、五個國際醫院協會都是首度來台,最大的歐盟私立醫院聯盟,旗下有6,000家醫院成員;另外,葡萄牙、奧地利、希臘、比利時等國醫院協會皆派員來台,與台灣醫院及生醫產業進行深度技術交流。
為激勵高中生從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挑戰臨床問題,並提早接軌全球醫療科技趨勢,由教育部指導,生策會、生策中心與台北市教育局聯合全台13所醫學系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於4月9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頒獎典禮。
台灣泌尿科微創之父、新光醫院泌尿外科教授邱文祥日前蒞臨台灣醫療科技展,與民眾分享「微創手術在泌尿外科驚人的進展」。他在演講中帶來好消息,新光醫院預計在明年引入單孔達文西手術,不僅傷口更小,還有AI加持,年輕醫師動手術時,AI可提醒前輩怎麼做,如同「傅培梅教做菜」,提高手術品質。
一名40歲女性因腹痛送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腸癌轉移到肝臟,導致劇痛難耐。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名患者的爸爸60歲就死於腸癌,而她卻從未做過檢查。專家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務必先知道自己容易生什麼病,並透過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體重控制,維護自身的健康。
對脊髓損傷、全身或半身癱瘓的人來說,人生大抵渺無希望,但花蓮慈濟醫院4年來成功執行5例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及20例晶片電刺激治療,加上中西醫復健合療,幫助脊損傷友重回「站立人」,甚至重返工作崗位。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8日特別在台灣醫療科技展「脊髓損傷新希望」健康講座分享多例成功故事,鼓勵傷友不要放棄希望。
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之首,發生率、死亡率皆持續上升。隨著精準醫療時代來臨,選擇個人化治療方式最為重要,醫師指出,近年透過精準癌症治療,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能更準確揪出癌細胞,成為癌症治療一大利器,呼籲民眾除了注重平時日常保健,也應及早篩檢、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癌症為台灣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其中以肺癌致死率最高,國健署公布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再度蟬聯台灣10大癌症榜首,新發生人數高達1萬7982人。醫師指出,肺癌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發現時已是末期,因此透過早期篩檢揪出癌細胞十分重要。
台灣醫療科技展健康講座日前在台北市南港展覽館舉行,匯集各大醫院設展介紹醫療資訊,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副主任醫師葉光庭指出,保衛骨骼關節首要之務就是「保密防跌」,保持骨質密度,飲食均衡之外,生活中要有適當的運動對抗肌少症,同時遠離菸酒檳榔壞習慣;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與蛋白質是骨骼健康的關鍵,骨骼健康也可以降低跌倒風險。
單一的壓力源會造成精神疾病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根據Holmes, T.H.和Rahe, R.H.在1967年發表的社會再適應量表,喪偶是壓力分數最高的事件,高達100分,其次為73分的離婚、65分的分居。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田心喬提醒民眾,半年累計超過300分,或1年超過500分,就屬於憂鬱症高危險群。
台灣有洗腎王國之稱,全國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然而每次洗腎衍生的醫療廢棄物相當驚人。為環境永續,新光醫院推廣綠色醫材ESG,新一代的洗腎技術展延性血液透析(HDx),不僅能洗掉中、大分子尿毒素,避免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等併發症,洗腎產生的廢棄物,更從原本每月1556公斤降至842公斤,年碳排可大幅減少2噸。
新光保全聯合事業群新誼整合、新保生活關懷以及關係企業新光醫院、昕新智慧診所共同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為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提供2025年更多元的創新解方。在展覽會中特別聚焦於智慧自動化醫療技術,並以ESG商業方案為核心,滿足產業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致力於提升民生照護水準,改善生活品質。
新光醫院2024年台灣醫療科技展「健康達人講座」,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與復健科醫師林於廷,和民眾面對面分享膝蓋關節的保養和再生治療革命。釋高上表示,關節炎會隨著年齡風險加劇,患者中60歲以上高齡者佔60%,70歲佔70%、80歲佔80%,一旦發展到末期的變形,就難逃手術命運,不過隨著特管辦法、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幹細胞治療關節炎成了有機會逆轉的疾病。
台灣醫療科技展日前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涵蓋醫療、電子資通訊、科技、生技製藥及醫材產業,展會聚焦整合大健康產業生態鏈,長庚大學與「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的夥伴學校共同參展,該校展出兩組亮點研發團隊技術,期望藉由這個國際指標性展覽,促進國際產學合作機會。
國科會竹、中、南科三園區管理局,5日攜手聯合參加「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並扣合展會「智慧醫療」、「精準醫療」與「全齡健康」主題,展現科學園區鏈結產學研醫跨域資源,協助園區廠商發表在精準健康產品與應用的成果。
新加坡RMT集團旗下有RMT-Supercell Japan、博醫能生技及超基因生技(原再生緣臍帶血)於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會場舉辦記者會,揭示超基因生技明年25周年慶多項重大發展計畫,將以臍帶血整合保存優勢為基礎,強化幹細胞研究、外泌體開發、NK免疫細胞癌症治療等技術優勢,加速全球化發展。積極布局人才培訓及擴大實驗室建置。RMT集團總裁石原智博同時宣布,在個人慈善工作邁入30周年之際,也將免費提供國內經濟弱勢患者,有機會可以接受最先進NK免疫細胞癌症治療。
2024年台灣醫療科技展5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幕,輔大醫院與鉝太精密攜手參展,透過「醫材創新、健康管理、護理照護」等跨領域技術研發,展出伸縮式多型態(三合一)體重計。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昨日圓滿落幕,期間民眾踴躍參觀「國軍醫療體系」展區,汲取醫療新知;展場中,三軍總醫院「前進外科小組」透過醫療衛材展示技術、編組及任務解析,向國人展現國軍戰傷救護及緊急醫療能力,強化防災韌性。另外,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前往參觀,期許創新醫療科技應用提升國人健康,更能輸出與國際醫療合作。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國軍醫療體系」展區昨日由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副院長黃上校、中正大學教授王祥辰,以「智慧AI–智能食道病兆影像辨識」進行專題演講,同時舉辦有獎徵答,使民眾在寓教於樂方式下,踴躍答題,增加預防保健新知。演講中,黃副院長介紹胃癌、食道癌等,以及其高危險群、成因、治療方法,並說明當前醫療科技透過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輔助系統,能發現潛在病因,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脊髓損傷癱瘓對病人和家屬帶來巨大生活衝擊,隨醫療日新月異,花蓮慈濟醫院透過植入幹細胞及晶片電刺激治療,幫助許多脊髓損傷病友重新站起來,甚至重回工作崗位。慈院8日在台灣醫療科技展舉辦「脊髓損傷新希望」講座,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分享多起成功案例,鼓勵病人不要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