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呼吸道感染的搜尋結果,共282筆
一名保母遭控延誤救治,導致男童不幸猝逝,案件歷經刑、民事訴訟,日前民事判決出爐。法院審酌檢方調查與法醫鑑定,認定男童死因為「病毒性支氣管肺炎併發病毒性腦炎」,與保母照顧行為間無直接關聯,最終判決男童父母敗訴,全案可上訴。
國邑*(6875)今(4)日下午舉行法說會,獨家開發並授權美國Liquidia(LQDA)的長效吸入新藥L606臨床三期,展現穩定藥效與極低副作用。在取證策略上,美國FDA與歐洲EMA已同意L606未來僅需完成一項PH-ILD全球三期臨床試驗(RESPIRE),即可同時支持PAH與 PH-ILD雙適應症在美國與歐洲的上市申請(NDA/MAA)。這將大幅提升開發效率並擴大未來市場覆蓋,加速全球上市佈局。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CC),讓輕症患者在周日及國定假日就醫。昨天(2)首日上路,全台13家據點僅255人就診,人數不多,健保署表示,未來會加強宣導,但也需要地方衛生局、醫事團體、各醫院共同推廣。
天氣逐漸轉涼,營養師老辜建議,此時日照相對其他季節不足,穿搭應以保暖為主,讓暴露的肌膚面積減少,並吃含脂肪的小型魚類、青花菜、堅果,也可在下廚時適量加薑、辣椒,促進身體免疫與代謝功能。
今年流感提早進入流行期,流感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而「肺炎鏈球菌」是導致肺炎主要原因。今年全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計達270例,創近6年同期新高,專家指出,流感或新冠患者若感染肺炎鏈球菌,住院及死亡風險均大增,呼籲65歲以上長者、19至64歲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完成兩劑肺鏈疫苗接種。
秋老虎剛過,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可能出現呼吸道或皮膚不適,甚至容易便秘。中醫師建議,可吃柿子、葡萄柚、芭樂和梨子等水果,其中芭樂維生素C含量是柑橘的8倍,除了能幫助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也能減緩腹瀉、皮膚乾癢等症狀。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預告,整個十月都是高點,但家有新生兒的家長,除了要小心流感、新冠夾擊,更要留意另一個大魔王!感染科權威黃立民今(16)日提醒,新生兒感染RSV後的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高出5倍,是造成一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主因之一,呼籲完成「左流右新」接種疫苗以外,也應該積極預防RSV
北半球的秋天到了,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呼吸道傳染病蠢蠢欲動,大眾待在室內時間逐漸拉長,空氣乾燥有利病菌存活傳播,病號會愈來愈多。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疫苗中心主任穆里根(Mark Mulligan)9月底在《紐約郵報》撰文提醒,秋冬呼吸道傳染病季節有4大注意事項,絕對有助防範疾病上身、阻擋病毒傳播。
國慶連假邁入第2天,花蓮光復鄉救援仍持續進行,連假每天逾萬名志工出入災區。專家提醒,大量挖土機與清理作業展開,當地現場塵土飛揚,恐增加感染呼吸道疾病風險,災區環境可能有嚴重細菌,增加重症風險,呼籲民眾即使天氣炎熱,也要記得「戴口罩」。
社區流感疫情狂燒,一名家長表示,原本班上就有4名同學因流感請假,後續又有2名同學高燒到39、40度,仍到校上課且未戴口罩,後續引發不少同學感染,連假過後一共12人請假,讓她氣得怒罵「都國中了,防疫意識是蒸發了嗎?」貼文讓不少家長有感,紛紛留言抱怨,不只全家中鏢,就連老師也感染。
流感狂燒!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高達15萬餘人,較前一周上升13.5%,已連續9周上升,進入流行高點,單周重症暴增57例、死亡16例,其中年紀最小病例為南部5歲女童,9月中出現咳嗽、高燒、意識不清、抽搐,發病10天後因嚴重腦水腫死亡。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流感罕見地10月就進入高峰期,除流感,新冠、RSV等呼吸道感染「群魔亂舞」時代來臨。
今年流感疫情提早來臨,疾管署長羅一鈞指出,近年觀察流感的季節性已慢慢被打破,以前認為流感在春節前後才會進入高峰,但近年卻出現夏季、春季流感。今年流感疫情提早流行,10月可能是難得一見的高峰期,除了流感,其他如新冠、RSV等呼吸道感染「群魔亂舞」的時代來臨,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公費流感和新冠疫苗今天(1)起同步開打,台北市長蔣萬安透露,最近家中「大寶」也被傳染流感,原以為很快就會康復,但還是休養多天才緩解。為鼓勵民眾施打疫苗,台北市政府祭出iPhone 17手機、Apple Watch等超過400個獎項,只要同時施打「左流右新」,就能獲得3次抽獎機會。
寵物醫療與保險需求快速成長,PetsCare整合超過300家動物醫院數據,首度公開疾病與品種醫療費用排行,以協助產險公司開發更精準保單,並帶動醫療與保障三方共贏。
出國搭機除了怕班機延誤,也擔心在機上感染「看不見的細菌」,專家提醒,飛機上最髒的地方並非馬桶,而是廁所的水龍頭、門把與鎖頭,建議旅客避免飲用機上的茶與咖啡,洗手則改用自備的乾洗手或消毒濕紙巾,為降低風險,也可選靠窗座位減少接觸人潮,登機後先擦拭桌板、扶手與螢幕,並打開頭頂出風口,保持氣流流通,才能有效減少感染機會。
近些年來,肺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對岸一名15歲的少年,因咳嗽就醫,結果發現右肺毛玻璃狀結節,手術後證實是肺癌,醫生詢問病史後發現,少年從小體弱多病,有肺癌家族史,家庭成員也有人抽菸,研判都是可能誘發他罹癌的因素。
才剛開學,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校園內呼吸道病例明顯上升,孩子出現咳嗽、發燒情況明顯增加,開學第一天就驗出多名A型流感陽性個案,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高燒合併痠痛,要及早就醫服用克流感藥物,也提醒民眾把握10月起的流感疫苗接種,降低感染風險。
有新生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還沒退流行!疾管署公布,上周一口氣新增2例重症病例,分別為南部及中部的新生兒,兩人在出生後8天及5天就發病,且雙雙引發新生兒敗血症,兩人都還在加護病房救治中。疾管署表示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已累計1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7例死亡,創6年來同期最嚴重,提醒準媽媽產前多留意。
有新生兒殺手之稱的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還沒退流行,疾管署公布,上周又新增2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南部及中部的新生兒,出生第五天、第八天就染病住院,目前都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含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
新生兒殺手,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要延長流行到八月底了!疾管署原本預估七月底就會脫離流行,但上周再度新增1例重症1例死亡案例,兩名均為出生4天大的男嬰,死亡的中部男嬰出生後就呼吸窘迫,頻繁呼吸停止,隔天就不幸死亡,疫調發現其母親生產前一周就出現發燒症狀。羅一鈞預估,新生兒腸病毒流行將延長到8月底,呼籲家長和新生兒照護機構加強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