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回收料的搜尋結果,共42筆
創立於1953年的東和紡織,2025台北紡織展(TITAS) 以「國際認證×工業堆肥×可降解素材、低溫可染×高效節能、農廢再生×循環經濟」三大主題亮相,展現從材料源頭到製程優化的完整實力,回應全球品牌對機能與永續並重的趨勢。
全球淨零與循環經濟浪潮下,PCR回收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Material)正逐漸成為產業減塑的重要解方,長期以來,塑膠常被視為污染源,但隨著回收技術進步,透過PCR回收料應用,不僅能降低新塑料的生產量,更能減少碳排放,為綠色轉型注入新動能。
遇到突如其來的暴雨時,路人趕緊撐傘,攤商急忙收東西躲雨,在家的也會趕忙去收衣服,但其實蜘蛛也是一樣,會慌忙收網躲起來,甚至有網友錄下珍貴畫面,讓許多人看得是嘖嘖稱奇,笑稱跟夜市老闆一樣。
面對中美科技戰、貿易戰增溫,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日益加劇;為推動我國關鍵及戰略資源自主與循環發展,7月16日環境部於本部後棟多功能會議廳舉辦「臺灣綠色成長系列論壇:推動關鍵及戰略資源循環」,邀請多位官產學研專家作專題演講暨高峰對談,藉此凝聚產官學研共識,宣示政府加速推動我國關鍵及戰略資源自主與循環再生發展的決心。
兩大鞋材廠台灣百和(9938)與百和-KY(8404)8日同步公布自結6月合併營收。其中,台灣百和自結6月合併營收達10.37億元,年減10.97%,但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78.4億元,年增7.75%。
俄烏戰爭、美中貿易角力引發全球對於稀土的關注。稀土是現代電子產品關鍵材料,小到螢光燈、電腦硬碟,大到汽車、風場發電機都需要。電子垃圾量龐大,但稀土提煉高耗能、複雜且成本高昂,僅不到1%回收利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提高分離稀土效能的新技術,發明人年僅28歲。這項新技術可望為全球稀土與戰略金屬產業帶來變革。
2025 Taipei AMPA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暨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開展,大亞(1609)集團整合集團旗下漆包線事業群、電力通信事業群、大恒電線電纜及協同能源聯合參展,完整展示從能源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的全方位能源鏈技術與產品,並聚焦新能源載具與無人機市場。
進入需求旺季,瓶用酯粒廠接單量逐漸加溫,國內主要瓶酯廠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均樂觀今年訂單能見度應可到第三季底,甚至10月還可接單。在價格上,因有品牌廠的認證,遠東新、新纖預期,今年營運應與去年持平或微幅成長。
東森(2614)集團旗下的東森購物積極配合經濟部商業署推動「物流循環箱」計畫,與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萊爾富便利商店三大超商合作,建立便捷高效的循環機制,「物流循環箱」將於4月正式啟用,讓消費者在取貨時即可完成包裝歸還,並透過 IoT雲端管理平台追蹤循環箱流向,確保全流程數據化,提高回收率與使用效率。
儘管政策大力推動綠建材的使用,但傳導到民間的功效仍要打個問號,業內人士多指出,基於政策幾乎沒有補貼措施、外界對於綠建材增加成本的刻板印象等,年內綠建材雖迎春,但可能處於早春階段的市場習慣培養期,未來隨著效益體現與政策發力,爆發能量有望遞增。
大陸央視《財經調查》欄目15日報導,2025年年初,「3·15晚會」接獲消費者舉報,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某企業銷售劣質衛生棉、紙尿褲,數量巨大。央視根據舉報線索,到梁山縣黑虎廟鎮,找到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發現他們用知名品牌殘次品應該銷毀的生產垃圾,一部分作為「二等品」,挑出來流入市場直接銷售;剩下部分投入機器生產成劣質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衛生用品生產企業。
磁磚業領導品牌冠軍建材公司(1806)近年來秉持著創新與環保的理念深耕建材領域,不僅體現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再生原料、環保製程,更進一步延伸至旗下發展再生綠建材磁磚產品及節能工法的設計及應用。冠軍也榮獲《2024卓越台灣永續建築材料大賞獎》最佳再生材料應用獎,這項殊榮除了是對冠軍建材在環保領域及協助邁向淨零建築所做努力的肯定,也是奠定冠軍於推動建築產業綠色轉型和永續發展方面的良好地位。
從綠色行動到人才經營 永續贏在起跑線
近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的《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破局,讓全球對塑膠污染問題的關注達到了新的高度。面對全球減塑的共同目標,和全豐光電身為國內光學檢測系統商,深知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因此不斷投入研發,推出創新解決方案。
磁磚業領導品牌冠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軍,1806)在2024台北國際建材展上,以「共創淨零建築永續價值」為主題,展示其在2050淨零排放全球趨勢中的領先地位,冠軍建材將永續理念融入生產,使用50%生產循環回收料、6.5%廢陶瓷粒料與43.5%天然原料,實現資源高效再利用,有效減少廢棄物,降低碳排,實踐循環經濟。
塑膠射出成型機大廠富強鑫集團看上印度人口紅利,2018年首開台灣機械業赴印度投資設廠的先例,幕後推手就是執行長暨台灣總經理王俊賢。2020年投產之後,雖經歷疫情、市場需求劇減而虧損等衝擊,王俊賢帶領經營團隊挺住,印度廠2024年上半年轉虧為盈,富強鑫2024年整體營收及獲利也持續成長。
韓國正在舉行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最後一輪談判,有望成為解決塑膠汙染、具法律約束力的公約,學者指出,台灣是塑膠大國,高達24%進口石油用於生產塑膠,塑膠產品8成出口到國外,需留意該公約對國內經濟、產業衝擊,需及早因應。業者則表示,政府制定法令前應先與業者溝通,更不要制定出比國際更嚴格的規範,造成產業外移。
南亞擴大耕耘綠色經濟,宣布與台灣循環經濟新創公司宜可可(ECOCO)簽署產業合作備忘錄,藉由ECOCO於各大通路設置的先進智慧回收機,提供更便捷的寶特瓶回收管道;其後再透過南亞先進聚酯回收技術,賦予廢棄寶特瓶全新生命,建構寶特瓶回收再生網絡,促進聚酯回收產業發展。
南亞(1303)與台灣循環經濟新創公司宜可可(ECOCO)正式簽署產業合作備忘錄(MOU)。透過ECOCO在各大通路設置的先進智慧回收機,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寶特瓶回收管道,將環保回收意識融入日常生活。回收後,南亞再運用先進的聚酯回收技術,為廢棄寶特瓶賦予全新生命,建立寶特瓶回收再生網絡,實現資源永續循環。
因應淨零碳排、循環經濟時代到來,國內精密機械領導大廠-台中精機除在今年9月台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TaipeiPLAS)一口氣展出50噸、130噸與450噸等3台全新研發上市的高階全電射出機種、在展場大出風頭外,並對外發表循環塑料解決方案、熱敏塑料節能料管等多項綠色新技術,攜手客戶全力打造零碳智造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