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國土生態綠網的搜尋結果,共36

  • 宜蘭湧泉棲地營造有成 林業署攜手地方復育瀕危植物

    宜蘭湧泉棲地營造有成 林業署攜手地方復育瀕危植物

    位於宜蘭縣冬山鄉的松樹門湧泉與柯林第2湧泉池,近期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冬山鄉公所及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合作下,完成水域棲地營造示範,成果良好,不僅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也為瀕危植物復育開啟契機。宜蘭分署表示,未來將持續以「國土生態綠網」為整合架構,守護珍稀植物與自然棲地。

  • 35種保育類鳥類受威脅 環團籲暫緩台南沙崙農場開發案

    35種保育類鳥類受威脅 環團籲暫緩台南沙崙農場開發案

    針對政府規畫於台南沙崙農場推動「生態科學園區」及「沙崙健康園區」,開發總面積超過600 公頃,佔據約950公頃的沙崙農場面積近三分之二,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南市野鳥學會及高雄市野鳥學會在此提出嚴正關切。並非反對發展,但堅決反對一個在程序、邏輯與事實基礎上皆充滿矛盾的開發案,將一個名為「生態」的園區,選址於公認的生態熱點上,是本案最大的謬誤,要求政府必須正視此爭議,並進行通盤檢討。

  • 共榮×成長論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 生物多樣性要成主流

    共榮×成長論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 生物多樣性要成主流

     身為自然保育的政府單位,我始終期待能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過去社會常以為這是政府或研究單位的責任,但這個認知必須徹底翻轉。氣候變遷的風險,正是自然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破壞加劇的結果,兩者交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如果不及早因應,後果將更為嚴重。因此,如何以政策工具引導保育落實,如何透過更多人的參與,尤其喚醒企業與消費者的意識,是當務之急。

  • 南投 守護巴氏銀鮈 啟智院成庇護所

    南投 守護巴氏銀鮈 啟智院成庇護所

     巴氏銀鮈因棲地喪失、工程擾動及極端氣候等壓力,僅存於烏溪中下游及其支流貓羅溪流域,成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在烏溪設置3處庇護所,接續將德安啟智教養院生態池作為貓羅溪域外庇護所,19日啟用,透過院生照養魚隻,首度將生態保育結合身心復健,成保育行動新典範。

  • 守護瀕危保育巴氏銀鮈 南投啟智院生態池成域外庇護所

    守護瀕危保育巴氏銀鮈 南投啟智院生態池成域外庇護所

    巴氏銀鮈因棲地喪失、工程擾動及極端氣候等壓力,僅存於烏溪及其支流貓羅溪流域,成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將德安啟智教養院生態池作為貓羅溪域外庇護所,透過院生照養魚隻,首度將生態保育結合身心復健,成保育行動新典範。

  • 21歲中興大學生考上森林護管員 創最年輕榜首紀錄

    21歲中興大學生考上森林護管員 創最年輕榜首紀錄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森林護管員甄試6月14日、15日的術科及學科測驗後,榜單今天公布共錄取6人,錄取率為18%,榜首是歷年錄取者最年輕僅21歲,是中興大學應屆畢業生,守護山林生力軍將於7月21日正式加入森林護衛隊行列。

  • 嘉縣公私合作 打造水雉新浮地

    嘉縣公私合作 打造水雉新浮地

     有「凌波仙子」美稱的水雉,經過30多年保育,族群數至去年冬天已破3000隻,考量到水雉的棲地因菱角農老化及改作面積減少,再加上氣候、農業變遷等多重因素,恐衝擊多年保育成果,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向農田水利署認養嘉義縣水上鄉九芎埤,並號召志工、保育團體在九芎埤水域種下近2萬株印度莕菜、菱角,為保育類野生動物打造友善棲地。

  • 搶救凌波仙子!嘉義九芎埤復育棲地 助水雉擺脫生存危機

    搶救凌波仙子!嘉義九芎埤復育棲地 助水雉擺脫生存危機

    有「凌波仙子」美稱的水雉,被農業部公告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經過30多年保育,台灣本島水雉族群數量從不到50隻,到去年冬季已突破3000隻,但在菱角農老化、改作,棲地面積逐漸萎縮,又有氣候及農業變遷等多重影響下,擔心好不容易復育的成果受到衝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向農田水利署認養嘉義縣水上鄉九芎埤,號召志工、保育團體,在九芎埤種下近2萬株印度莕菜及菱角,期盼透過棲地營造,讓水雉在友善環境中生活、養育下一代。

  • 雲林 拚水鳥樂園 成龍溼地首降水位

    雲林 拚水鳥樂園 成龍溼地首降水位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生態豐富,已列為國家重要溼地,但近年積水漸多,造成鳥類棲息地減少,經農業部林保署南投分署水位調控試驗,成功創造兼顧排水需求與水鳥棲息的雙贏環境,分署22日分享成果,強調此次調控成功的經驗,對於未來國土生態綠網推動有很大幫助。

  • 搶救成龍溼地!水位調控試驗奏效 林保署打造水鳥樂園

    搶救成龍溼地!水位調控試驗奏效 林保署打造水鳥樂園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生態豐富,已列為國家重要溼地,但近年來積水漸多,造成鳥類棲息地減少,經農業部林保署南投分署進行水位調控試驗,成功創造兼顧排水需求與水鳥棲息的雙贏環境,分署22日與大家分享成果,強調此次調控成功的經驗,對於未來國土生態綠網的推動有很大的幫助。

  • 裕隆響應環境日 攜夥復育生態網

    裕隆響應環境日 攜夥復育生態網

     為響應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與6月5日世界環境日,裕隆汽車於5月14日與卓蘭鎮公所、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林保署新竹分署、水利署等單位,在大安溪生態公園舉辦「卓蘭天然植群復育」植樹活動,由總經理率領近百位員工、供應商與客戶,種下2,000株臺灣原生樹種,實踐SDGs目標,營造友善棲地、守護生物多樣性。

  • 「野生植物」救援與收容 助受脅物種永續發展

    「野生植物」救援與收容 助受脅物種永續發展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為拯救生存受威脅的野生植物,在野地進行野生植物救援後,將不能立即安置於原生地的個體收容於該所不同海拔的研究中心,以待再「野放」回原生地,透過野生植物救援及收容機制,讓野外受脅物種暫時躲避滅絕的命運,並希望這些收容個體繁殖保存其遺傳多樣性,讓這些物種持續在當地生存繁衍;這也是我國保育單位由被動的種原收集,轉為進行主動救援及復育等積極行動的開端。

  • 花蓮 搭森林列車遊園 賞螢追星

    花蓮 搭森林列車遊園 賞螢追星

     花蓮縣光復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全台最早、最大也是最容易到達的賞螢地點,賞螢活動至今邁入第10年,16日開幕宣布即日起至4月6日推出「螢漫平森—賞螢趣」,遊客可安排住宿,白天搭乘森林小火車遊園,晚上則在園區賞螢、看星星。

  • 森林動物列車、音樂芳香療癒 花蓮大農大富賞螢活動起跑

    森林動物列車、音樂芳香療癒 花蓮大農大富賞螢活動起跑

    花蓮光復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全台最早、最大、最容易到達的賞螢地,賞螢活動邁入第10年,今年「螢漫平森-賞螢趣」即日起至4月6日舉辦,這2天開幕現場有市集活動,遊客可安排住宿,白天搭乘森林小火車遊園,晚上賞螢、看星星。

  • 「草鴞幼兒園」迎第3屆畢業生 3隻瀕危草鴞寶寶成功離巢

    「草鴞幼兒園」迎第3屆畢業生 3隻瀕危草鴞寶寶成功離巢

    草鴞是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全台約僅剩500隻,連續3年都有草鴞到新化畜試所草原築巢育雛,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透過監測,觀察當地草鴞寶寶已於3月中旬成功離巢,這也是畜試所「草鴞幼兒園」第3屆畢業生。

  • 響應3/12植樹節 農業部攜手聯大植樹 打造石虎生態廊道

    響應3/12植樹節 農業部攜手聯大植樹 打造石虎生態廊道

    為倡導植樹營造生態綠網,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與國立聯合大學攜手在3月12日植樹節,在聯大八甲校區舉辦「織一片生態綠網」中央聯合植樹活動,農業部長陳駿季、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及聯大校長侯帝光等共同栽下青剛櫟、槲櫟、栓皮櫟、毽子櫟、豆梨、大頭茶、厚葉石斑木等6種台灣原生樹種,宣示打造石虎生態廊道,串聯國土生態綠網。

  • 台東 首次發現 藍腹鷴現蹤卑南溪口

    台東 首次發現 藍腹鷴現蹤卑南溪口

     為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與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分署合作在卑南溪口造林復育,首度拍攝到藍腹鷴、麝香貓及台灣野山羊等分布於淺山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為台東區域綠網推動成果留下新紀錄。

  • 影》台東生態新發現 藍腹鷴、麝香貓首次現蹤卑南溪口

    影》台東生態新發現 藍腹鷴、麝香貓首次現蹤卑南溪口

    原為淺山野生動物的保育類藍腹鷴、麝香貓、及台灣特有的台灣野山羊近期現蹤台東卑南溪口,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表示這是首次發現,相當驚喜,顯示生態造林有助形成動物友善通道,也為台東區域綠網推動成果留下新紀錄。

  • 公私合作復育稀有水生植物 「桃園石龍尾」重現生機

    公私合作復育稀有水生植物 「桃園石龍尾」重現生機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日前認養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轄內一處埤塘,攜手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合作復育稀有水生植物「桃園石龍尾」,讓埤塘兼具灌溉濾水及保育功能,公私合作跨單位強化國土生態綠網效益。

  • 羅東林場「國土生態綠網展」新春抽獎加碼活動熱烈登場

    羅東林場「國土生態綠網展」新春抽獎加碼活動熱烈登場

    宜蘭縣羅東林場即日起舉辦「國土生態綠網展」,為一場以生態保育為核心的展覽,除了靜態展示,還提供互動學習機會;參觀者可領取專屬學習單並答對問題,即可參加摸彩,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特別在新春期間,1月27日至2月2日中獎名額從60名增加至200名,還可抽限量蛇年專屬磁鐵及友善農品羽豐米。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