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報告的搜尋結果,共74筆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30)日舉行「《兩公約》第四次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發表會」。人權會依職權完成本次獨立評估意見,除協助國際審查委員瞭解我國人權現況,更期待透過公開發表的方式,督促政府正視結構性問題,回應處於不利處境群體之聲音。
第四次國家報告審查在即,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20日召開記者會並指出,報告中指「2020年至2024年並無建教合作機構及學校違反規定遭裁罰」,痛批與事實脫節。尤其外籍建教生人數攀升,台灣卻未給予相對應待遇。
第四次國家報告審查在即,報告中關於「建教生權益保障」內容,聲稱「2020年至2024年並無建教合作機構及學校違反規定遭裁罰」,為此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今(20)日偕同相關協會召開記者會並指出,無論是扣薪、單日工作12小時以上、訓練不足等問題皆屢見不鮮,且外籍建教生人數攀升,台灣卻未給予相對應待遇,甚至學生填寫問卷反映缺失,主管單位追蹤後竟稱「是誤填」,讓人難以接受,呼籲應呈現裁節事實。
台中市多名兒少代表1日控訴市府社會局片面裁撤兒少代表資格,質疑是否因去年底舉大字報當面要求盧市長留下來傾聽聲音,就遭社會局以粗暴手段噤聲,要求恢復兒少代表身分及權利;多位民進黨議員出面聲援,痛斥盧市府容不下兒少聲音。社會局指出,市府今年比照衛福部做法,以更加包容、多元及衡平的方式,保障參與條件相對不利的兒少族群。
法務部與社團法人「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合作,邀請前聯合國酷刑防範小組委員會主席Malcolm Evans教授及前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主席Jens Modvig教授來台,2人12日拜會法務部,並與法務部人權工作小組及刑法研修小組委員進行交流座談,針對防制酷刑及相關人權議題深入交換意見,促進實務經驗與政策規劃之雙向對話,藉此全面強化我國在防制酷刑領域的法律架構與執行成效。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指出,將放寬個別家庭聘僱外籍幫傭條件,以釋放出婦女勞動力。婦女新知基金會表示,賴總統把「聘到移工讓女性能出去工作」的壓力放在個別家庭身上,讓台灣家庭開出勞動條件,去跟東亞各國、各產業搶工,請問政府是否評估過,是哪些家庭能開出更好的的勞動條件、搶得到移工呢?請問總統,為什麼要將這麼龐大的壓力放在台灣民眾身上?這樣的政策能促進社會團結嗎?還是迫使整體社會在富/不富、本籍/外籍的區別上持續分裂?
國內出現20年來首見的諾氏瘧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公布,一名30多歲外籍男性,六月時,至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為了賞鳥在叢林中遭到蚊子叮咬,來台探親時,因頭痛、發燒、茶色尿兩度就醫,檢驗發現為諾氏瘧原蟲感染,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現在正值旅遊旺季,即日起提升菲律賓瘧疾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由於台灣沒有該疾病宿主,評估在台灣傳播風險極低。
美國總統川普4日簽署新旅行禁令,禁止來自伊朗、阿富汗、葉門等12個國家的公民入境,同時擴大對古巴、寮國等7國公民入境限制,強調此舉是為了確保國家安全,以及防範恐怖主義威脅;上述措施將在美國時間9日凌晨正式生效。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14日發布報告,警告若俄羅斯與烏克蘭今(2025)年停火,加上美軍開始撤出歐洲,俄羅斯最快將在2027年入侵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同屬於北約(NATO)成員的波羅的海三小國,以測試北約反應。報告強調歐洲國家必須增加軍事投資至「冷戰水準」,但也點出歐洲面臨額外採購400架戰機、徵兵、軍事產能不足等困境。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21日發布報告,提供美國在台海危機爆發時可採取的戰略建議,其中建議美國以規畫人道撤離的方式,鼓勵東南亞國家思考台海衝突時的回應。此外,外媒報導,美國政府有意將4500名駐韓美軍調至印太其他區域,但韓國國防部否認稱,從未討論過駐韓美軍撤離相關事宜。
國際間麻疹疫情嚴峻,台灣麻疹疫情也跟著升溫,創下6年的新高。防疫概念股獲多頭點火,恆大(1325)、毛寶(1732)攜手飆上漲停板鎖住,其中恆大開盤一個小時,有1800餘張排隊等著要搶,康那香(9919)漲幅也在8%上。藥局通路族群反應不大,僅大樹(6469)、佑全(6929)勉強守住平盤上方,杏一(4175)、諾貝爾(6844)壓低整理。
據觀察者網報導,今年3月下旬,多家科技公司在華盛頓展示其最新的人形機器人,這場由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組織的活動,本想展示美國技術實力,推動在新興科技領域與中國競爭。然而,數日後,川普宣佈的「對等關稅」,卻可能顛覆美國在機器人領域,尤其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發展進程。
去年12月9日台灣以實際行動響應國際反貪日,在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及國際透明組織主席François Valérian的共同見證下,由法務部部長鄭銘謙、廉政署署長馮成代表我國簽署聯合國反貪腐公約聯盟(UNCAC Coalition)倡議之公約審查透明承諾(UNCAC Review Transparency Pledge),2025年3月經該聯盟認可並於官網公布(網址:https://uncaccoalition.org/uncac-review/transparency-pledge/),台灣為唯一自主簽署及遵循透明承諾之非公約締約國,讓國際看見我國落實公約審查透明度及公民參與的決心。
2024年12月9日臺灣以實際行動響應國際反貪日,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及國際透明組織主席François Valérian的共同見證下,由法務部鄭銘謙部長、廉政署長馮成代表我國簽署聯合國反貪腐公約聯盟(UNCAC Coalition)倡議之公約審查透明承諾(UNCAC Review Transparency Pledge),2025年3月經該聯盟認可並於官網公布,臺灣為唯一自主簽署及遵循透明承諾之非公約締約國,讓國際看見我國落實公約審查透明度及公民參與的決心。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於2月27日發布2024年全球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台灣在16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全球第12名,不僅維持去年水準,仍穩居亞洲最民主國家。
內政部13日部務會報安排民政司報告「保障婦女參政權制度興革報告」案,針對目前地方制度法有關地方民代婦女保障名額規定。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目前正研擬修正草案,將現行地方民意代表1/4婦女保障名額制度的規定,改為1/3任一性別保障原則,盼能持續促進性別平等參政。
國際透明組織11日公布2024年清廉印象指數(CPI),我國在全球180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25名,較2023年上升3名,超過全球86%受評國家,為歷年最佳。而我國在亞太地區31個受評國家與地區中,排名僅次於新加坡、紐西蘭、澳大利亞、香港、不丹及日本等國,高居亞太第7名,不但年年贏韓國,而且更拉近與日本、香港的名次。
立法院三讀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監察院業務費遭藍白立委聯手大幅刪減96%,監察院表示,不合理的預算刪減,直接導致具體的嚴重影響,包含約用人員、駐點工程師一夕失業,志工執勤得補助交通、誤餐費用無法補助,政治獻金與財產申報等多個系統平台維護問題,全數皆倒退到紙本申報及查詢,要回復成「人工作業」。
國民黨繼藍委許宇甄提出陸配取得身分證,6年改為4年法案後,藍委游顥也於9日提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要求陸配應比照外配取得身分證規定,從6年改為4年。游顥直言,民進黨口中高喊平等,說一套做一套,外籍配偶來台的待遇都應該平等,外配是4年就可以取得身分證,為何陸配就要特別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