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語言的搜尋結果,共123筆
2026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內戰激烈,繼林岱樺上周末在岡山大造勢展現基層實力後,立委邱議瑩今(4)日宣布,將於11月15日在旗山美濃舉辦首場造勢活動,選在「本命區」開第一槍,意圖鞏固基本盤。競爭對手立委賴瑞隆今日也深入客庄拜會,親學客語、體驗擂茶及油紙傘製作,展開客家票源爭奪戰。
舞台劇《一村喜事:康樂隊來了》11月28日起於新北市空軍三重一村老眷村實景演出,岑永康劇中飾演村長,黃云歆則是村長請來的婚禮主持人,兩人3日接受該劇監製王偉忠主持的中廣節目《欸!我說到哪裡了?》專訪。黃云歆秀出精心模仿的越南腔國語,岑永康也使出馬來西亞腔回覆,加上王偉忠的標準國語,一時錄音間裡南腔北調,像眷村一樣熱鬧。
教育部國教署自111學年度起,持續辦理「本土語融入教保活動課程教學資源徵選活動」,迄今已有61則案例,並已上傳至全國教保資訊網/幼兒園專區/課程與教學項下,提供教保服務人員教學參考與分享,藉此強化教保服務人員在本土語言課程教學及研編教材的能力。
第60屆廣播金鐘獎即將於10月11日揭曉,去年抱走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的《原客.好滋味》,本屆以節目入圍「教育文化節目獎」。主持人之一謝國玄接受客家委員會專訪談到節目入圍喜悅,他說,團隊以「平常心」迎戰:「我們做節目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相信只有族群共榮,社會才會前進。」
《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應將國家語言列入課程,教育部自111學年度起全面對國高中小落實本土語文課程,但遭遇師資不足問題導致「有課無師」。北市議員吳世正認為,因本土語文教師要求檢定須達中高級,但去年客語檢定中高級通過率僅4%,北市教育局可向教育部建議,若3次招考師資仍從缺,可放寬認證門檻。教育局回應,已發函教育部提議並持續提升師資人數。
總統賴清德21日上午赴苗栗縣頭份市義民廟主持總統賜匾揭匾典禮,苗栗縣長鍾東錦陪同,乘機代表全縣鄉親向賴清德總統請命,希望中央對苗栗縣財政分級能降回原來的第5級,但賴清德並未直接回應,反而要鍾東錦及縣府團隊要珍惜每一分錢,把錢花在刀口上,賴清德並細數他執政1年多來的政績,包括公私立高中職免學費,以及新青安房貸等,都讓年輕人直接感受被照顧。
高雄市北嶺國小為台灣第1間台語學校,自本學期正式開學,成為本土語言教育的重要里程碑。長期推廣台語的台灣台語路協會17日與10組台語共學家庭呼籲,各縣市政府應比照高雄設立台語學校,讓孩子能在家庭與學校雙重環境中自然學習母語,翻轉台語世代斷裂的危機。
在教師節這個象徵尊師重道的日子即將來臨之際,教育現場卻正面臨前所未有「教師荒」。這個現象不只是缺人,更是整體教育制度與政策執行失衡警訊。從表面看,是年輕教師不願留任,資深教師提前退休;但從根本看,則是教育現場已被政策綁架並被行政壓垮,同時資源不足且支持匱乏,導致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教師,陷入無力與疲憊的惡性循環。
在教師節這個象徵尊師重道的日子即將來臨之際,教育現場卻正面臨前所未有「教師荒」。這個現象不只是缺人,更是整體教育制度與政策執行失衡警訊。從表面看,是年輕教師不願留任,資深教師提前退休;但從根本看,則是教育現場已被政策綁架並被行政壓垮,同時資源不足且支持匱乏,導致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教師,陷入無力與疲憊的惡性循環。
新埔褒忠義民廟建廟273年義民爺祭祀大典11日舉辦,賴清德總統受要出席,致詞13分鐘大談他的客家政策6支箭,第1支箭公共客家政策,賴問現場貴賓:「有聽過嗎?」就讓新竹縣長楊文科搖搖頭,第2支箭飲食客家政策,也讓楊文科陷入沉思。
邁入第7年的「台南台語月」,今年以「台語入厝」為主題,象徵把語言、文化搬進日常生活,讓台語真正住進生活!活動集結書店、菜市場、土地公廟、十八卯茶屋等10處不同空間,提供民眾掃QR Code看短影音、玩小遊戲、集章拿好禮,透過「一站一故事」,結合八仙綵靈感,邀請大家展開一場蒐集神明活動。
《國家語言發展法》自108年上路以來便爭議不斷,而審計部在最新公布的113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點名文化部推動的「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總經費高達321億元,但執行成效卻不彰,包含應成立的專責單位「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尚未審議通過,多項重點計畫執行進度嚴重落後。
為支持國內繪本及圖文書創作,文化部新增「繪本及圖文書創作及出版行銷獎勵要點」,開放出版社或不限年齡、出版經歷的本國創作者申請,獎勵要點自8月1日起至9月30日開放受理,歡迎創作者及出版社踴躍申請。
InventAI是中華電信規劃下半年獨立成立的第一家AI新創公司,執行長李柏青催生InventAI成軍,扮演最重要的推手。
為推廣本土語言與台灣漫畫文化,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自今年7月8日至8月31日舉辦「少年英雄-諸葛四郎展」。桃園市長張善政9日出席開幕儀式,他表示,《諸葛四郎》不單具備娛樂性,更傳遞「勇氣與正義」的正面價值觀,邀請民眾把握機會共遊圖書館,重溫臺灣漫畫的感動與魅力。
為支持不同發展階段及需求的文學創作者,文化部以原聚焦18到40歲創作者的「青年創作獎勵作業要點」為基礎,修正擴大推出「文學創作獎勵作業要點」,除開放全年齡創作者申請外,新增曾獲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作家書寫「下一本書」的獎勵機制;同時,申請文學創作或下一本書的創作者如須赴國外田調或駐村創作,亦可一併申請「流浪計畫獎勵」。獎勵要點自8月1日起至9月15日開放受理,歡迎創作者踴躍提案申請。
總統賴清德近日展開「團結國家十講」,期間因提出「雜質論」、詢問客家鄉親「講台灣話聽得懂嗎」,引發外界熱議與批評。對此,媒體人「文翔政論」嘲諷,賴清德的幕僚大概是歷代最爛,「該開除了吧」。
總統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二講,昨(24)日晚間在桃園登場,賴表示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罷免打掉雜質,守住民主鋼鐵般的意志。資深媒體人樊啓明發現,賴這番話與總統府發的新聞稿有些不一樣,其中「打掉雜質」4字並未出現在新聞稿中。
烏克蘭與俄羅斯都屬於斯拉夫民族,這兩個國家曾經共同隸屬於位於基輔的羅斯大公國,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時期兩國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崩解後,烏克蘭的東部和南部始終居住著大量的俄裔烏克蘭人,其中在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俄語人口佔絕大多數,西元2014年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因廣場革命流亡到俄羅斯,同一時間,除俄羅斯併吞烏克蘭境內其聲稱本屬於自己的克里米亞半島外,新成立的烏克蘭親歐派政府開始使用烏克蘭語來替換俄羅斯語在烏克蘭的優勢地位,烏克蘭軍隊並對烏東地區的俄裔烏克蘭人發動長達8年的攻擊,而後這兩州自行宣布獨立,從而引發頓巴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