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會席次的搜尋結果,共303筆
在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就任後,外界關注藍白如何合作,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今拋,未來10年台灣必須採行「聯合政府」,由在野黨一起撐起這個國家。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表示,台灣並非內閣制國家,所謂「聯合政府」根本無從適用,這難道是黃的「卡提諾法學院」自行研發的政治理論?
美國總統川普27日下午抵達亞洲行第2站日本,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川普28日上午將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首度面對面會談,主要議題包括日本增加防衛費及對美投資。美國財長貝森特與國務卿盧比歐陪同訪日,五角大廈亦宣布戰爭部長赫格塞斯也將赴日,3人先後將與日方舉行部長級會談。
日本中央執政的自民黨新黨魁高市早苗邁向首相之路難關重重,自民黨國會席次未過半又喪失長期合作的友軍公明黨,立憲民主黨、維新會、國民民主黨想共推候選人角逐首相。距離21日眾議院提名首相與投票只剩4天,自民、維新兩黨17日再次協商,雙方均宣稱取得「重大進展」,維新會直言聯合執政協議成立與否的核心關鍵在於「國會額定席次削減10%」。
今年以來股市多頭行情延續,AI題材帶動美國股市創新高。美股週期性本益比快速攀升至40倍的歷史相對高點。觀察2000年網際網路興起階段,從股市評價面完整循環可見,全球匯市波動度並未因股市大漲大跌而大幅攀升。匯市與股市評價面相關性較低,因此匯市可成為分散股市風險的資產選擇。
2024年總統大選的結果,使台灣民主政治走進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場選舉最引人矚目的議題,莫過於由民眾黨與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所提出的「三黨不過半、聯合政府」。這個主張不僅是一場競選口號,更是對台灣過去二十多年藍綠惡鬥與一黨獨大的反省與突破,也折射出台灣社會對制衡、合作與責任政治的深切渴望。然而,選後的政治發展卻令人遺憾,原本有機會促成政黨合作的新格局,反而陷入雙少數政府的對峙與僵局,讓「聯合政府」這一民主進階的可能性再度擦肩而過。
兩次大罷免投票的結果,是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踢到民意大鐵板,以及總統賴清德的支持度斷崖式下跌。此時在野正是民氣可用之際,藍營卻把政治注意力擺在推動總統二輪制投票上,非常不智。
日本首相石破茂請辭自民黨總裁(黨主席),執政自民黨將改選總裁,決定採取包含黨員投票在內的「全規」(full spec)型投票,預計9月22日公告、10月4日投開票。自民黨前幹事長茂木敏充已率先表態參選,官房長官林芳正也基本決定參選。
自2024年6月法國總統馬克宏,閃電宣布提前解散國民議會以來,法國政局接連震盪。馬克宏原寄望藉由改選重塑議會版圖,不料卻適得其反,其中間派聯盟常與極左和極右翼陣營發生摩擦,政策推動處處受阻。自2016年首個任期至今,馬克宏任內的總理已更換6人,如今現任總理白胡更可能因2026年預算案,成為20個月內第4位下台的總理。
法國近3年來第4位總理白胡(Francois Bayrou),為推動僵持數月的2026年政府預算案,日前要求國民議會8日對他領導的政府展開信任投票。然而這場「豪賭式表決」,卻讓他成為總統馬克宏任內第6位下台的總理。上任僅9個月的白胡8日告訴議員,屈服於債務,形同屈服於軍事力量,「你們有權推翻政府,但沒權抹去現實」。
彰化縣議會議長謝典林繼日前在臉書發文指藍白合是現階段在野黨「捍衛台灣民主,制衡民進黨政府」的唯一武器,今日再發文指,藍白應以對比式的全民調方式,共推縣市長候選人,他若當選國民黨主席會與民眾黨密切合作,「藍白合」推動修憲。
大罷免大失敗,民進黨內多人逼柯建銘自己辭掉立院黨團總召職務,黨內還醞釀連署要求改選黨團幹部,引發政壇熱議。對此,國民黨立委葉元之直言,柯建銘太厲害,聽說打了幾通電話給民進黨立委,就沒什麼人連署了;現在情況是黨主席下令,總召卻不動如山!
大罷免最終以32:0完封落幕,也重挫綠營士氣!發動此次行動的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更接連遭綠委砲轟,致黨內矛盾檯面化,而柯昨日更引《七步詩》稱「相煎何太急」,似乎意有所指。對此,有臉書粉專認為,詩本意是勸人別自相殘害,柯卻拿來當作自己「相煎到底」的護身符,令人啼笑皆非。面對黨內改組事宜,總統賴清德今也受訪稱「若黨團做改選,我相信會更符合社會期待。」
民進黨高調推動大罷免,國民黨低調應戰,結果民進黨翻轉國會席次結構的妄想大失敗,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守住國會優勢的期望大成功。這是台灣政局翻轉的轉捩點。民進黨將走入衰運,國民黨如能持盈保泰,力爭上游,2028年不無攜手白營重回執政的機會。
行政院內閣改組名單傳出,經濟部、衛福部及數發部長將異動。對此,雲林縣長張麗善今(27日)受訪表示,樂見內閣改組能給執政團隊新的機會,但應該「大刀闊斧一點」,人民不滿與不切實際的政策,都做出調整,換人才有意思。
隨著823大罷免與公投結束,全民政治動員也告一段落,隨著9月到來,上半年立院三讀通過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即將落實,首個新增國定假日即為9月28日教師節,當天不僅是全民放假,且因適逢周日,周一還可補假一天,變成3天連續假期。
在二波罷免案落幕後,最終31位國民黨立委全都挺過,而民進黨未能撼動國會席次改變,不少人將矛頭指向當初發動大罷免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昨(23日)則直言,柯建銘如果走的話,那會比行院長卓榮泰下台更讓人震驚,只是大家覺得柯走了之後,換成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會比較好嗎?畫上一個問號。
紛擾多時的第一批24位立委和1位市長的大罷免結束後,接下來823還有7位立委的罷免案,但結果很可能跟第一次差不多。也就是說,大罷免白忙一場。
紛擾多時針對第一批24位立委和一位市長大罷免的投票終於結束,結果出乎國人的意料之外,最終25:0,所有罷免案都沒通過。接下來8月23日還有7位立委的罷免案,但是從這一次投票被完全輾壓的情況來看,第二批罷免投票的結果很可能會跟第一次差不多。也就是說,大罷免白忙一場。
台灣面臨美國20%的對等關稅宰制,後續接踵而至的還有影響台灣經濟出口產值更為關鍵的半導體等產業的「232條款」強力經濟海嘯席捲,而對內還面臨連日豪大雨淹水重創台灣南部的淒慘災情,導致民怨憤慨。不過,賴清德總統卻發出持續性的戰鼓號角吹響宣示,823第二波罷免之役,將與罷團站在一起,堅持奮戰到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