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會監督的搜尋結果,共298筆
當美國向台灣出售的66架F-16V戰機不斷延宕交付(2019年簽約,估值約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70億元),而國內又高喊要打造「台灣之盾」(T-Dome)防空系統時,一個根本性的矛盾浮現:台灣既依賴外援,又亟需自立;既喊自主,又無從整合。
台灣半導體產業表現亮點,但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今天(1日)示警,半導體越好,台灣有一群人相對更貧窮,可能有三四成老百姓相對貧窮化,產生對民進黨體制的不滿,如果民進黨不痛下決心好好處理,2028年失去政權就在眼前。
當公共資源成為黑箱操作的工具,人民的信任也隨之流失。近期立法院質詢中,三位立委張啓楷、林倩綺與羅智強,針對TaiwanPlus與國發基金提出尖銳批評,揭露文化部與國發會在監督機制上的重大缺失,凸顯台灣文化政策正面臨公信力危機。
前聯準會主席伯南克、葉倫等近50位美國跨黨派知名經濟學家,近日聯名要求美國最高法院否決總統川普的全球關稅政策。他們指出,此政策基於對全球經濟的誤解,貿易逆差是經濟常態,並非川普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稱的「非比尋常、異常的」威脅。他們強調,「對等關稅非但無法處理貿易逆差,反而將對經濟造成數兆美元損失,衝擊遍及每一州與家庭」,這事經濟學入門卻深遠的道理。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丹娜絲颱風造成南部縣市不少光電板破碎,滿目瘡痍。藍委陳菁徽質疑,政府誇口的光電板身分證、片片有序號等追蹤機制早已破功,環境部長提供清單的承諾跳票,主管光電板政策的經濟部次長竟公然逃避國會監督,躲在位置上近30秒。她痛批經濟部必須為其失職行為向民眾道歉。
今(10)日適逢114年雙十國慶,民眾黨也發表「理性改革,為台灣人民找答案」聲明,提出「團結向前,與民同行」、「改革不止步,執政監督與國會成績」、「迎向挑戰,從分裂走向共榮」、「聯合政府,讓國家走得更遠」4大主張,除會持續在國會監督上堅持揭弊、嚴格把關,也強調與全體國民一起努力,讓台灣在世界舞台上勇敢前行、昂首闊步。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喊話台灣晶片製造要與美「五五分」,國內憂心「護國神山群」遭掏空,藍白立委呼籲政府「硬起來」,絕不能簽喪權辱國的協議,否則就是賣台;前台積電資深工程師曾獻瑩則強調現階段唯一務實的道路是緩和兩岸局勢,以拖待變,爭取談判空間與時間優勢。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明確指出美方持續向台灣提出「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前台積電資深工程師曾獻瑩30日表示,賴政府對美政策近乎全面配合,讓台灣在關鍵產能與供應鏈布局上處於被動,「可說是完美詮釋了被美國軟土深掘」,現階段應緩和兩岸局勢、降低地緣政治風險,並採取以拖待變的策略節奏,爭取談判空間與時間優勢。
美國前國安顧問約翰.波頓(John Bolton)24日在《國會山莊報》(The Hill)投書指出,川普政府傳出暫停約四億美元對台軍事援助,恐讓台灣淪為美中談判籌碼。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25日轉述這篇文章並警告,波頓雖與川普早已決裂,但對華府決策圈的觀察不可輕忽,台灣必須意識到美國防衛承諾並非絕對可靠。
軍方去年編列國造潛艦7艘後續艦案,自2025年至2038年編列14年、2840億元預算,而且第1年度僅編列20億元闖關;預算審查時,朝野有番攻防,軍方信誓旦旦說,今年9月完成海測,若不通過預算,會影響後續造艦。現在可好了,台船上周坦言9月沒辦法完成海測,軍方急著在今年度編列後續艦預算的理由,站不住腳了。
軍方去年編列國造潛艦7艘後續艦案,自2025年至2038年編列14年、2840億元預算,而且第1年度僅編列20億元闖關;預算審查時,朝野有番攻防,軍方信誓旦旦說,今年9月完成海測,若不通過預算,會影響後續造艦。現在可好了,台船上周坦言9月沒辦法完成海測,軍方急著在今年度編列後續艦預算的理由,站不住腳了。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8日通過《國務院重授權包裹法案》,並通過《台灣盟友基金法案》及《對台六項保證法案》等兩項友台法案,授權美國在未來3年撥款1.2億美元鞏固台灣外交與國際夥伴,幫助友台國家抵禦中國影響力,以及要求將1982年的「六項保證」入法,成為美國對台官方政策之一。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只有32.7%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高達57.8%的人不贊同;不僅創下賴總統民調聲望史上新低,也顯示大罷免遭「完封」近1個月以來,民怨仍如火山持續噴發,賴在大罷免大失敗後宣示推出的「四個調整」,並未發揮效果。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只有32.7%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高達57.8%的人不贊同;不僅創下賴總統民調聲望史上新低,也顯示大罷免遭「完封」近1個月以來,民怨仍如火山持續噴發,賴在大罷免大失敗後宣示推出的「四個調整」,並未發揮效果。
歷任國安會祕書長背景,不外軍事、外交、兩岸或是政治軍師,同樣的,國安會副祕書長也不脫離國安範疇;但國安會畢竟是總統幕僚單位,有沒有權力,則視總統個人態度而定,因此,美籍資深媒體人顏文德對國安會3位年輕副祕書長「小鬼當家」的批評,只能說仁智互見。
總統賴清德多次提及台灣設立主權基金議題,政治人物、媒體揣測,台灣成立主權基金是為了順從美國總統川普,讓台灣在不公平的條件下,拿大筆鈔票投資美國;國發會10日晚間駁斥,主權基金成立是順從美國需索言論,與事實不符,若採專法設立,立法程序也會經國會監督。
600億重建預算、關稅談判與能源轉型,都不能淪為政治角力。丹娜絲颱風與「728」豪雨重創南台灣,災民至今仍在焦急等待重建。行政院提出600億特別預算,涵蓋住宅修繕、農漁補助、交通水利及環境復原等多面向,顯示中央回應災情的企圖心。然而,能否真正落實,不在於金額大小,而在於朝野能否放下對立,共同解決人民燃眉之急。
歷經726罷免大失敗後,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曾於7月30日向所有投入的公民團體與支持者道歉。但在823第二波罷免也全遭否決後,藍委洪孟楷26日不滿,賴清德只向罷團道歉,沒跟全體人民道歉。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自己沒有任何權利幫總統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