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民黨醫療委員會的搜尋結果,共82筆
對於蘇一峰醫師在臉書上表示,台灣過去有數十萬件不用查驗的入境品,境外移入可能就是非洲豬瘟侵台的破口,應該中央地方一起努力、防疫於境外,如只追究責任,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國民黨醫療委員會表示,「深表贊同!」
為解決國內急診壅塞,健保署提出「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簡稱UCC)」,即在壅塞急診醫院附近,另找醫療院所分流輕症病患,若遇假日,則全天候一直到晚上12:00。為疏緩急診塞爆問題,政府單位已是想破頭,但UCC的設計,還是會碰到醫護人力不足,與如何調配的問題。當民眾不願去UCC,醫院也莫可奈何,問題的解決應對症下藥,回歸提高健保點值,留住醫護、避免關床,才是斧底抽薪之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上宣布,2030年相較2021年,身體活動人口數要增加15%,且要增加自行車道、打造友善公共開放空間及增加運動場館,讓民眾隨時可動。然而,各縣市條件不同,不患寡而患不均,應考量城鄉平衡,切勿獨厚都市地區,忘了偏鄉;另不僅是硬體建設,提升民眾運動認知及意願也十分重要,避免友善公共空間及運動場館最後成了閒置設施。
《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迄今,預立醫囑簽署率卻不到1%,主要因為預立醫療諮商(ACP)需自費約2000~3500元,花錢降低了民眾主動意願,《病主法》主責單位是衛福部醫事司,給付卻全由財務吃緊的健保署支應,當然拿不出更多錢挹注推廣,衛福部應另編公務預算支應,ACP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能什麼都慷健保之慨。
賴清德總統日前在2025年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上表示,健保總額未來制度最後一步,可能就是「由各區自己管理收到的經費」,不必交由健保署核定。謝謝賴總統關心健保,希望民眾健康自預防保健開始,就受到好的照顧,達到降低末端醫療支出的目標。
健保醫院個別總額剛剛全面上路不久,即有狀況出現,不僅讓非緊急的手術被延後,連門診較少的科別看診額度,也被醫院挪用至熱門科別,尤其是兒科,受到少子化影響,兒科門診確實在減少,現在又面臨醫院個別總額衝擊,除了各醫院是否達標個別總額之外,衛福部亦應注意醫院個別總額,衝擊科別間的不平衡發展的問題,避免弱科愈來愈萎縮,屆時國內兒童真找不到兒科醫師可看。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雖然暫緩90天,但仍不可輕忽,尤其藥品及晶片將是下一波對象。目前美國原料藥大多來自印度及中國,一旦實施對等關稅,美國生產藥品價格勢必調漲,這也影響到美國藥品進到台灣的價格。衛福部應及早有所準備因應,不能只依賴健保調高藥品支付,應在政院880億協助方案中,也將藥品產業納入。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雖然暫緩90天,但仍不可輕忽,尤其藥品及晶片將是下一波對象。目前美國原料藥大多來自印度及中國,一旦實施對等關稅,美國生產藥品價格勢必調漲,這也影響到美國藥品進到台灣的價格。國內每年健保藥品支出有一定的目標金額,進口藥漲價,勢必更壓縮國內學名藥的空間,衛福部應及早有所準備因應,不能只依賴健保調高藥品支付,應在政院880億協助方案中,也將藥品產業納入。
總統賴清德在健保30年相關活動上,對於現在牙醫系錄取分數高於醫學系感到憂心,認為辛苦科沒人走,與給付不公有關,未來健保給付應朝「不同工、不同酬」來改革。這確實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問題是,目前健保總額就是定額;當某科、某項目提高了給付,勢必排擠另一科別、項目,問題徵結還是在台灣對於整體醫療支出投入太低。
總統賴清德在健保30年相關活動上,對於現在牙醫系錄取分數高於醫學系感到憂心,認為辛苦科沒人走,與給付不公有關,未來健保給付應朝「不同工、不同酬」來改革。這確實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問題是,目前健保總額就是定額;當某科、某項目提高了給付,勢必排擠另一科別、項目,問題徵結還是在台灣對於整體醫療支出投入太低。
為緩解過年醫院急診壅塞,健保署在一月過年期間,針對開診診所的診察費及藥局的藥事服務費,予以加碼3成獎勵,但因宣布太晚,不少醫事人已安排好出國,導致效果有限。事實上,年節期間因診所開的少,基層第一線看診少,病患只能跑醫院急診,這是可以預期的。健保署應對過年期間開門的門診及藥局,固定予以加碼獎勵,以利診所及藥局能及早安排人手因應,提升年節開業率。
為打造健康台灣,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由總統賴清德親自擔任召集人,並於去年8月召開第一次委員會議,迄今共召開了3次會議,但其做出的目標:包括規劃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癌症死亡率下降及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等,這都是原來衛福部在做的事,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新意為何?且疊床架屋浪費行政資源,更弱化了衛福部,未來醫療政策,到底要聽誰的?
為打造健康台灣,總統府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由總統賴清德親自擔任召集人,並於去年8月召開第一次委員會議,迄今共召開了3次會議,但其做出的目標:包括規劃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癌症死亡率下降及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等,這都是原來衛福部在做的事,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新意為何?且疊床架屋浪費行政資源,更弱化了衛福部,未來醫療政策,到底要聽誰的?
健保邁入30年,日前「健保30周年永續研討會」中,專家提出台灣醫療自費變多,家庭自付費用占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比重超過3成,已回到健保開辦之前,這是個值得注意的警訊。除了開源之外,健保在給付政策走向上,應要有新的思維。
健保邁入30年,日前「健保30周年永續研討會」中,專家提出台灣醫療自費變多,家庭自付費用占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比重超過3成,已回到健保開辦之前,這是個值得注意的警訊。民眾在醫療上經濟負擔愈來愈重,也顯示政府對健保投入的不足,面對昂貴的新科技、新藥,應要把餅做大,將政府健保負擔比例由現行的36%再往上調升,同時增加醫療GDP,而除了開源之外,健保在給付政策走向上,應要有新的思維。
為緩解清明及兒童節連假急診人潮,衛福部宣布全台21家部立醫院加開類流感、嚴重腸胃炎門診,但流感及諾羅疫情已經慢慢下來了,此時加開這類門診,意義已不大。這類病人多是輕症,打完點滴快進快出,不用等住院病床,對紓緩急診也沒有直接的幫助,衛福部連日受到外界批評,結果為做而做,不僅慢半拍,浪費醫療資源,效果也打折。
為緩解清明及兒童節連假急診人潮,衛福部宣布全台21家部立醫院加開類流感、嚴重腸胃炎門診,但流感及諾羅疫情已經慢慢在下來了,此時加開這類門診,意義已不太大,尤其這類病人,很多是輕症,打完點滴快進快出,不用等住院床,對紓緩急診也沒有直接的幫助,衛福部連日受到外界批評,結果為做而做,不僅慢半拍,浪費醫療資源,效果也打折。
流感加上諾羅發威,各地醫院急診一路自春節塞爆,年後仍未見紓緩,急診病患等床上不去,急診醫護累翻,終於引爆怒火。衛福部最終宣布每年投入30億救急診,印證了當醫界有狀況,衛福部就撒錢,當然,台灣政府對醫療投資始終不足,金援、救急有其必要,也最簡單,但醫療也講求供需,這次很多急診是因護理人員不足、關床而塞留觀床。反觀當民眾需求不斷上升,再多的供給病床也不夠,衛福部再不著手處理急診分流,輕症就直衝醫學中心,大水還是會沖倒龍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