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立台灣美術館的搜尋結果,共50筆
藝術家曲德義昨(27)日辭世,享壽73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曲德義長年持續深耕前衛藝術的創作與傳承,不論於作品創作、美術教育或藝術策展方面皆有獨到見解及突出表現,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予以表彰。
苗栗縣九陽雅集藝文學會版畫家陳永欽、書法家謝奕富,分別在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中華民國第41屆版印年畫徵選活動中,以作品〈馬躍揚名〉榮獲「首獎」,以及114年新竹縣縣長盃全國書法長青組第1名,苗栗縣長鍾東錦27日接見表揚2名卓越的藝術家,期望能繼續現深厚的苗栗藝文能量與文化底蘊。
1941年出生於台中霧峰的單手畫家廖吉雄,青年時因意外失去右手,一度中斷創作,但對藝術的熱愛始終不滅。50歲起,他以左手重新學習繪畫,將困境視為挑戰而非阻礙,並在80歲完成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學業,以行動證明「凡事皆可做到」,成為令人敬佩的單手畫家。
首屆「八方藝術節」歷時100天圓滿落幕!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聯手壹元書院、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及台中YMCA策劃,集結美洲、非洲、歐洲與亞洲藝術家參與,透過雕塑、油畫、水墨、膠彩及裝置藝術,展現台灣連結世界、融合多元文化的藝術能量。
在公共場合或記者會上,聲樂家簡文秀多次談到台灣需要更多藝術家,若有機會,她都會以最誠摯的歌聲幫襯這些藝術家,感佩大家對藝術的堅持與耕耘。藝術家郭博州將於9月6日下午3:00在大院子展覽館舉辦「清風幽徑為知音」郭博州創作個展開幕式,簡文秀將於現場帶來祝福,掀起音樂與繪畫交織的藝術火花。
讓藝術豐富生活、用美學滋養人生,玉山文教基金會8月23日於玉山銀行第二總部大樓舉辦「站在玉山 擁抱藝術」藝文講座,邀請台灣知名紀錄片導演—黃信堯分享其影像創作歷程。講座由前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擔任引言人,引領民眾透過多元視角來認識台灣,感受台灣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蓬勃的藝術生命力。
近年台韓影視圈密切合作,以台灣為主的跨國合作電影《懸賞令》除了募集兩地的資金外,還集合了兩邊的演員共同參與演出,故事中多達7成的發生地點全在台中,集結韓星金炳萬、申鉉濬、裴優熙,以及台劇女神雷嘉汭等,由曾製作過電影《破風》、《湄公河行動》擁有豐富跨國拍攝經驗的童心娛樂,攜手韓國LINE製作公司李賢九代表共同製作。
首屆「八方藝術節」倒數第二檔展覽《浮生千山路》,自今(19)日起至8月24日於國美館登場,由住在台中大坑風景區的美國雕塑與陶藝家Darryl Bisson(畢森德)與台灣繪畫及磁磚藝術家陳映潔夫妻檔聯袂展出。
台中市位於台灣的中部,是許多民眾國旅首選城市,去年最強景點由「一中商圈」拿下,不過今年熱門景點大洗牌,根據交通部觀光署最新統計數據,「公益路商圈」今年1至5月短短5個月就吸引超過965萬人次朝聖;一中商圈被擠到第2名,共433萬人造訪;第3名則是逢甲商圈。
旅居中東逾30年的藝術家馮孝英,帶著深厚的跨文化生命經驗,於2025八方藝術節推出全新創作展《呼喚 CALLING》,今(12)日於國美館多媒體講堂盛大舉辦開幕活動。馮孝英的作品融合埃及圖騰、信仰象徵與女性遷徙記憶,展現厚實的文化內涵與靈性追尋,開展首日即吸引許多藝術愛好者前來欣賞。
「We TAIWAN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核心展覽「台灣光譜」,自2日起於由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沉浸式展演場館「VS.」登場。本次展覽從「台灣本色」、「光織自然」、「島嶼聲譜」三大主題出發,透過視覺、聲音與工藝藝術,邀請全球觀眾一同感受台灣文化的獨特魅力。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14)日與日本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共同呈現跨國策劃的「台灣蘭花百姿-台北展」,展覽以台灣蘭花為主軸,集結台日兩地自然科學與藝術文化領域珍貴藏品,囊括不同時代、媒材、以蘭為題的作品,以及蘭科植物標本與植物畫,展出逾200件文物,是史博館重新開館後,首次國際跨域合作策展,即日起展出至9月7日,歡迎民眾前來感受蘭花文化的雅緻與多元,探索這段跨越山林與城市、傳統與當代、科學與藝術的文化旅程。
來自荷蘭、定居台灣超過15年的Theodoor Richard,與兒子黎幼那舉辦父子檔聯展《Light it up》,即日起至7月20日,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多媒體講堂外走廊登場,為八方藝術節注入一抹關於永續與希望的微光。本次展覽以父子對話為核心,結合裝置藝術、攝影與繪畫,從日常物件出發,延伸至對氣候危機、文化認同與個人行動的深刻省思。
至於大千本人,在四十三歲以前,已掌握清代任頤至北宋五代各家墨彩風格;又在此後三年間,痛下苦功,跋涉千里,完成八百年無人問津的敦煌研究,掌握了隋唐以前的重彩畫法,成為千年來,最能全面研習隋唐宋元墨彩傳統的書畫家,仿古功深,前無古人,作品多變,名滿天下;在「游於藝」上,古今畫家,可謂無人能及。對二十世紀的書畫家來說,「依於仁」的重點,當在與古今中外的各種藝術品味「對話」,進而到達「和而不同」境界;這一點,足跡遍全球的大千先生,自然不在話下。
文化部「We TAIWAN台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將在8月登場,文化部今日曝光位於大阪梅田Grand Green Osaka內的當代展演場所VS.空間,以「台灣光譜」為主題,貫穿8月2日至20日「We TAIWAN」活動期間的核心展覽策展內容,結合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及科技創新元素,向全球觀眾展示台灣這座奇蹟之島無限的創造潛力。
已故畫家洪瑞麟是台灣藝術史上極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生前曾親身下坑挖煤,並以畫筆記錄礦場風景與礦工人像,1987年舉辦生平首次美術館個展至今已過38年,收藏洪瑞麟40幅「礦工系列」畫作的新港文教基金會,特別與嘉義縣文化觀局共同主辦「洪瑞麟礦工系列作品展-同伴」,今(2日)在新港培桂堂開幕,18件作品陳設在培桂堂各角落,老宅與礦工系列作品交織,走進展覽,就像穿越時空。
豐藝館7日舉辦「陳銀輝藝術紀念展」,不僅展出台灣戰後藝術家陳銀輝的經典創作,更首度以五感沉浸式設計,打造一座能「聽見、嗅聞、觸摸與品味」的藝術時光長廊,引領觀眾穿越時空,走入藝術家的生命與創作軌跡。
在汽車領域中,BMW是最注重藝術發展的品牌了!而這一切始於1971年,當時BMW委託藝術家Gerhard Richter創作了三幅紅黃藍(Rot、Gelb、Blau)主題的大型畫作,而這三幅大作自1973年BMW Four-Cylinder慕尼黑總部大樓開放以來,就一直放在入口大廳展出。從那時開始,不僅於1975年推出第一輛Art Car,BMW更持續在文化領域承擔社會責任,並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專案。透過其全球文化參與,BMW集團在現代和當代藝術、古典音樂、爵士樂和聲音,以及建築和設計領域建立了100多項長期倡議。如今來到第50個年頭,BMW特別在全球各地重要市場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台灣。
「夢,是攝影拍不出來的。」章光和這句話,不是對攝影的否定,而是來自一位影像創作者四十年實踐後的深刻反思。在他的創作歷程中,攝影從來不只是捕捉現實的工具,而是一場關於觀看、技術與意識的辯證。從銀鹽到數位、從紀實到生成,章光和不僅是技術實踐者,更是影像語言與觀看邏輯的思想者。
春天是出遊好時節。老爺酒店集團精選藝文、美食、溫泉三種春遊行程,邀請旅人體驗台灣各地之美。集結旗下南港、礁溪、知本等8間飯店,聯合推出「爺式春遊」限時優惠。即日起至4月30日,官網訂房輸入折扣碼「20251SP」,指定專案每房每晚最高折抵500元,折扣後老爺會館雙人含早餐最低2699元起,知本老爺雙人一泊二食6900元再贈小旅行三選一,加購高鐵票孩享票券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