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際運輸的搜尋結果,共72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本週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商務、科學和運輸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上,美國造船商委員會主席馬特·帕克斯頓(Matt Paxton)表示,如果美國希望重建具有競爭力的造船業,並縮小與領先者中國的差距,就應該借鑒中方的一些經驗——注重長期規劃、穩定的政府撥款和政策一致性。
澎湃新聞29日報導,中國大陸已與13個國家簽署社保協定,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下,今天一場集結產官學的半導體跨國供應鏈座談上,業者紛紛表示,配合區域化趨勢,也加碼投資在台設立戰略性基地。面對下一階段布局,外商建議台灣應放在AI資料中心運算技術與量子晶片製造兩大領域,但業界呼籲,電力供應會是產業下一個階段面臨的瓶頸。
在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風暴席捲各國的同時,也讓上合組織擴員的態勢愈來愈迫切。在本屆上合峰會舉行期間,北京釋出明確力挺信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8月31日先後會晤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領導人時,表達支持兩國加入上合組織。
中新網30日報導,3000億、4000億、5000億美元——近五年,中國大陸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貿易額連跨三大關口,走出一條強勁上揚曲線,成為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趕在美國汽車零關稅搶灘前,電動車一哥台灣特斯拉率先大降價,9月底前交付Model 3、Model Y現貨車,祭出最高10萬元優惠。網友對此卻不領情,紛紛表示優惠跟降價不一樣、現貨車清庫存沒誠意,更認為台美談判預計10月落槌,加上特斯拉向來都是在10月公布第4季優惠,屆時不排除車價再殺一波,車價有機會再降20萬元。
面對台美貿易談判進度未明,再加上我國對美關稅、貨物稅等降幅非訂定車價的唯一因素,台灣奧迪、Tesla先後表明將不會調整現行車款售價,但會提供對應的購車方案,讓消費者可放心入主心儀的車款。
台灣對美國進口車關稅是否調降,成近期市場焦點,被認為最大受惠者的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台灣分公司27日首度回應,趕在政策拍板前罕見宣布降價,即日起至9月30日交付的Model 3、Model Y現貨車,祭出最高10萬元優惠,號稱煥新車款史上最大降幅。
台灣對美車關稅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一般認為美車進口關稅將減免,特斯拉(TESLA)27日首度回應關稅議題表示,回應台灣對美關稅期待,即日起做出在台車價調整,即日起(27日)至9月30日期間交付Model 3或Model Y現貨車,Model 3 煥新版將折價8萬~10萬元,全新Model YRWD/LR也將提供保險補貼6萬元。
Tesla回應台灣對美關稅的市場期待,周三宣布在台車價調整,是史上針對煥新款車型做出最大車價優惠。凡於2025年8月27日至9月30日期間交付Model 3或Model Y現貨車,Model 3煥新版方面,RWD折價8萬元、Long Range折價9萬元、Performance折價10萬元;全新Model Y方面,RWD/LR保險補貼6萬元。
為了回應台灣對美關稅的市場期待,Tesla於27日做出在台車價調整,自即日起至9月30日期間,購買Model 3或Model Y現貨車即將折價優惠,最高折價達10萬元。
為了回應台灣對美關稅的市場期待,Tesla於27日做出在台車價調整,自即日起至9月30日期間,購買Model 3或Model Y現貨車即將折價優惠,最高折價達10萬元。
藝人楊皓如先前證實要舉家搬遷到澳洲居住,沒想到在打包行李的過程,發現出了差錯,更意外得知箱子外觀印有2種圖案的不能寄,讓她氣憤表示:「大家都在做白工」。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交通運輸部透露,今年上半年,大陸跨區域人員流動量337.6億人次,同比增長4.2%。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高位運行,達16474億元。
上個月,印度航空墜機171號航班在起飛後不久即墜入住宅,造成機上 242 名乘客中的 241 人遇難,也造成地面上19人喪生。雖然飛機黑盒子已經尋獲,也解讀了座艙通話內容,留下的更多謎團。 不禁讓人想問「為何只有聲音而沒有影像?」這其實是航空業數十年來的爭論,而最大的阻力就是飛行員,他們不願在座艙裡安裝監控攝影機。
藍天電腦(2362)今年第一季受到零組件缺料、新品遞延影響,營運動能暫緩,但進入第二季後,筆電新機款在中國及東北亞客戶拉貨需求帶動下,4、5月筆電合計出貨量已超越第一季的26.3萬台,加上出貨以藍海機款占比較高,有利其獲利能力提升,今年亦仍將以挑戰季季增長為目標。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交通部召開海空運產業座談會,部長陳世凱強調「穩定運輸、強化韌性、協助產業」三原則,確保海空運體系在外貿壓力下的應變力與競爭力。交通部航政司25日指出,業者反映目前營運尚稱穩定,並提出加速貨運航線調整速度等五項措施,爭取政府支持。
八貫(1342)今年第一季四大產品線依客戶需求加大及加速出貨下,帶動第一季營收7.8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受惠營收規模經濟效益,推升營業淨利1.6億元,季增38.2%、年增32.3%雙成長,雖匯兌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惟稅後淨利1.4億元,仍繳出季增24.8%、年增13.2%雙升表現,推升第一季營收獲利較上季與去年同期皆為成長,且雙創歷史同期新高,每股稅後盈餘(EPS)1.79元。
八貫(1342)第一季因四大產品線依客戶需求加大及加速出貨,營收、獲利齊創同期新高。第一季營收7.8億元,營業淨利1.6億元,季增38.2%、年成長32.3%,稅後純益1.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79元。
響應世界地球日,集盛企業推出最新永續議題,聚焦於兼具環保理念與功能性的創新材料—Nylon 66與Soufflex。透過技術升級與環境責任,集盛再次展現其致力於綠色轉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