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場域應用的搜尋結果,共143筆
宜鼎(5289)周二盤中股價衝上443.5元,再度改寫歷史新高紀錄,上漲34.5元或8.43%,近10天累積漲幅達3成。宜鼎子公司邊緣AI解決方案供應商安提國際(Aetina)強調三大營運主軸,為跨平台整合、夥伴共創、垂直聚焦,呼應宜鼎集團「關鍵基石(Keystone)」戰略定位。透過工業級系統整合能力、全球生態夥伴協作與應用導向策略,安提國際致力加速邊緣AI技術商業化與規模化部署,強化集團在AI產業鏈的關鍵定位。
國科會攜手中央研究院、教育部、衛福部及運動部籌設「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未來科技館」,16日開幕並舉行智慧機器人論壇。主委吳誠文表示,台灣發展機器人聚焦在服務型機器人,並非延續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而是強調AI應用,讓機器人能承襲人類的知識、智慧,解決生活相關的各種需求。
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15日以《AI醫療的實現與挑戰》為題、探討當前台灣智慧醫療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他指出,在面對人口老化、全球慢性病支出劇增及全球性的醫護人力短缺下,導入AI智慧醫療已是必然趨勢,而台灣在醫療及AI領域皆具相當科研能量、並具有產業資源整合和異業合作之環境優勢,有機會躋身全球AI智慧醫療的前段班。
行政院今年6月宣布「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產官學界動了起來,「智慧機器人應用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今(8)日正式成立,超過50家廠商參與。智慧城市產業聯盟(TSSA)會長、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聯盟與台南市政府合作成立SIG,形成跨界合作交流平台,期許持續整合資源,讓智慧機器人成為台灣下一個走向全世界的明星產業。
台灣顯示器暨應用產業協會(TPSA)召開第十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經濟部長官的見證下,完成理監事改選並選舉新理事長,原副理事長友達(2409)技術長廖唯倫以產業技術尖兵,獲得全體理事們支持,延續智慧顯示、創新先鋒,副理事長則由電子紙廠元太(8069)董事長李政昊勝出,而原理事長暨群創(3481)董事長洪進揚則轉任常務監事。本屆理監事選舉與理事長交接,齊聚顯示器相關暨創新、智能應用產業鏈各界翹楚,在技術創新、產業整合與跨域合作群策群力,新三角將拓展並賦予產業多元應用發展的任務與使命。
友達將在30日舉行法說會,第三季營收平穩,法人預估本業可望維持獲利。友達近年推動轉型,入股凌華,拓展工商業場域應用,第三季計入合併報表,展現投資效益。此外,日前富采宣布與X-Celeprint合作加速巨量轉移技術於矽光子應用,集團在矽光子的布局也備受矚目。
北京8月間舉辦的全球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是一場科技與文化的盛典,更是智慧機器戰略雄心的展現。賽事涵蓋運動控制與場景應用挑戰,從田徑競技、工廠搬運到藥房分藥,全面呈現人形機器人在複雜動作與環境感知上的突破。開幕式融合街舞與戲曲等元素,象徵中國在技術領先的同時,也輸出文化與制度。
北京8月間舉辦的全球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是一場科技與文化的盛典,更是智慧機器戰略雄心的展現。賽事涵蓋運動控制與場景應用挑戰,從田徑競技、工廠搬運到藥房分藥,全面呈現人形機器人在複雜動作與環境感知上的突破。開幕式融合街舞與戲曲等元素,象徵中國在技術領先的同時,也輸出文化與制度。
隨著智慧城市、再生能源與交通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分布於偏遠或難以即時維護的邊緣運算設備,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管理挑戰。圓剛科技 AVerMedia(2417)宣布推出全新模組化ERMI Out-of-Band(OOB)管理解決方案,專為邊緣運算應用設計,協助降低維護成本並提升系統穩定性。
國發會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高齡人口將逾700萬、占比37.6%,長照體系面臨人力不足與醫療資源緊繃的嚴峻挑戰。工研院25日舉辦「無接觸×AI照護×共創高齡未來」科技研發與應用論壇,聚焦AI與智慧感測的長照場域應用,盼打造兼顧效率與尊嚴的解決方案。
工研院為推動工業安全與智慧通訊應用,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日前與國際檢測認證機構德國萊因TUV合作,聯合舉辦「5G通訊技術於高風險區域之應用」防爆技術研討會,並同步簽署策略合作,深化雙方在危險場域的智慧化應用的發展與推動。
英濟(3294)宣布「無人機AI影像處理及辨識開發計畫」已獲得經濟部A+企業創新研發科專補助,英濟計畫於台灣協助客戶建立相關無人載具產能,並預計自明年起逐步發酵,擴大量產規模。
跨足移動生態圈,台灣大哥大23日宣布「台灣大動力服務」正式成軍,將串聯充電、共享、停車、儲能與租賃五大資源鏈,除充電事業MyCharge持續擴張,智慧出行平台USPACE也將目標瞄準國際市場,至於共享機車WeMo則會與四大平台採跨場景、跨平台合作。
工研院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第一是聚焦領域及技術,因臺灣市場規模有限,應聚焦具發展基礎的無人載具公司,鎖定製造、照護等領域跨國合作、跨域橫向整合產業。第二是布局生態系方向,應建立國家級計劃,制訂AI、通訊等國家級標準,甚至透過投資或收購國外公司帶動創新生態系統。第三是發展基礎建設,全力發展AI無人載具的人才、教育與基礎建設,如加強全齡教育與訓練、提升能源韌性等。盼藉此三大策略積極行動,壯大臺灣AI無人載具生態系及國際市場定位,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AI無人載具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升,工研院日前舉辦第14屆院士會議,會中針對臺灣深耕AI無人載具產業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院士們認為,AI無人載具是臺灣應發揮既有優勢不可錯過的產業浪潮,應持三大策略全速前進。
輔信(2405)受惠美國市場專案需求回溫、IPC產品及醫材業務穩健出貨,進入第三季以來業績動能逐步回穩。隨著旗下新一代的AI PC系列新品陸續量產,加上在IPC產品線斬獲新訂單,陸續出貨予歐洲醫療應用及台灣電信運營商客戶,皆將為輔信下半年營收動能帶來貢獻。
友達舉辦「2025友達全球供應商大會(Global Partner Summit, GPS)」,以「鏈結友力共創無限」為主題,邀集來自北美、歐洲、亞太等地區共116家、超過300位供應鏈夥伴,透過分享技術與價值創新之策略與成果展示,與合作夥伴共同探索價值共創與永續發展的關鍵節點。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9日表示,新一代AI已走向針對企業需求真正落地,台灣大今年投資9.3億元研發支出,有些AI關鍵技術會與戰略合作夥伴一起研發,甚至考慮用投資方式綁定彼此戰略合作的承諾。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9日舉辦研討會,聚焦人形機器人發展潛力與台廠商機,及AI Agent人機互動發展趨勢。MIC估203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逾460億美元、出貨量逾百萬台,主要應用集中於工業與商業。
台灣大哥大9日舉辦第三屆「D.E.E.P. Tech Day 2025」(2025 台灣大硬科技日),以「OP AI 落地智慧」為主題,聚焦企業在 AI 導入過程中的三大痛點:落地困難、應用零碎,以及系統整合的壁壘。活動由總經理林之晨、資訊長蔡祈岩、企業服務事業商務長朱曉幸率領台灣大 AI研發團隊,並集結 Google DeepMind 研究副總裁紀懷新(Ed Chi)、群聯電子創辦人暨執行長潘健成二位重量級講者,從全球趨勢、硬體突破到在地創新,為台灣產業提供 AI 落地的全方位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