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塞港的搜尋結果,共260筆
台灣每年最大連續不降雨的天數,已有增加趨勢!尤其,受到影響地區,包括台南及新竹。為解決上述用水問題,經濟部水利署全力推動新竹海淡廠計畫經費達120億元;台南海淡廠計畫經費160億元,兩者經費均含用地取得、海淡廠、取排水管、輸水管、受水池,及外電工程等建設案。
小編今天(23)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臻鼎營運長李定轉指出,AI時代正開啟「PCB的黃金十年」,他指出,AI推動異質整合與先進封裝,正讓PCB與半導體的界線逐漸消失,未來PCB不再只是導線板,而是支撐晶片互連、散熱與訊號完整性的核心平台,宛如「半導體的航空母艦」。
中美貿易協議、稀土等議題懸而未決,雙邊又在10月中旬打響航運戰。據統計,中國開始向美國有關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當周,中國港口就出現擁堵情況,船隻在抵達中國港口後,平均需要2.66天才能進入泊位,創下今年以來最長時間。
長榮總經理吳光輝25日在法說會上指出,雖然第三季旺季不旺,但實際上7、8月貨量表現亮眼,單月達93萬TEU以上,創近兩年新高,顯示客戶訂單依舊穩健。隨著第四季歐洲耶誕節與亞洲出口旺季來臨,對下半年展望「謹慎樂觀」,並看好東南亞市場在中美貿易戰下供應鏈轉移新動能。
中美關稅暫緩期再延90天拉貨效應遞減,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在15日報價續跌1.98%至1,460.19點,連續十周下跌,美西、美東線續跌3.51%、2.61%;歐洲受暑假效應影響,歐洲線、地中海線續跌7.19%、1.68%。
美中關稅暫緩期再延90天拉貨效應遞減,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今(15)日續跌1.98%至1,460.19點,連續十周下跌,美西、美東線續跌3.51%、2.61%;歐洲受暑假效應影響,歐洲線、地中海線續跌7.19%、1.68%。
創建於1961年的加拿大納奈莫港,與高雄港締結姊妹港,成為高雄港第20個姊妹港,雙方將針對營運發展、港區安全管理、數位資通等議題展開後續合作,並有助於推展台加雙邊港務合作並深化納奈莫市與高雄市之城際交流。
貨櫃三雄公布7月營收,受到運價回檔影響,營收同步下滑,跌幅都接近4成;另外,SCFI指數下跌61.06點、至1489.68點,跌幅3.94%,連續第九周下跌。不過,由於美國關稅在8月將逐步明朗化,加上歐洲持續塞港,有利於運價逐步止跌回穩。
關稅風暴削減貨量難撐運價,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今(25)日最新報價,再跌3.3%至1,592.59點,連續七周走跌,除了歐洲線微漲0.53%,地中海、美西、美東航線分別續跌4.35%、3.5%、6.48%。
在美國關稅戰等議題衝擊下,全球地緣政治仍不穩定,法人仍認為,紅海危機未解、歐洲塞港等因素,將持續支撐亞歐線運價,為長榮海運(2603)帶來補漲行情。
海運圈屏息靜待美國關稅協議明朗,歐美四大航線現貨運價承壓,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在18日下跌4.98%至1,646.9點,連續六周走跌,其中美西、美東航線下跌2.37%、13.42%,歐洲、地中海航線續跌0.95%、5.21%,跌深的美西、歐洲線開始盤整,美東、地中海線補跌幅度相對較大。
海運圈屏息靜待美國關稅協議明朗,歐美四大航線現貨運價承壓,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今(18)日連續六周走跌,下跌4.98%至1,646.9點,美西、美東航線下跌2.37%、13.42%,歐洲、地中海航線續跌0.95%、5.21%,跌深的美西、歐洲線開始盤整,美東、地中海線補跌幅度相對較大。
貨櫃海運三雄第二季營收拉尾盤,長榮、陽明、萬海6月營收均呈現月增、年減,反映關稅暫緩期美線拉貨效應,歐洲塞港帶動歐線運價。展望後市,貨櫃三雄強調變數仍多,美國關稅暫緩延至8月1日,主要貿易國家協議仍膠著,預估美國進口貨量將放緩;紅海危機7月再起,持續鎖住過剩運力,預料支撐西向航線運價。
船貨雙方緊盯美國4日起公布各國關稅稅率,從10%~70%不等,繼越南之後,柬埔寨4日宣布與美國達成關稅貿易協定。值美國線運價連續四周大跌之際,根據上海航交所SCFI運價指數4日報價,美西線累跌62.74%、美東線累跌40.57%,美國新關稅將在8月1日生效,投下新變數,引發市場多空論戰。
需求疲弱拖累美國線運價大跌,本周美西線運價跌破2,000美元防線,市場傳出已逼近聯盟船成本線,非聯盟小船開始出現虧損,包括中聯航運等船舶陸續退場,美東線運價也跌破4,000美元防線,船公司7月跨太平洋航線大減班救價。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反覆不定的影響,加上高溫熱浪導致德國萊茵河等河流水位下滑,歐洲港口出現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壅塞狀況。其中以鹿特丹、安特衛普與漢堡等主要港口堵塞最為嚴重,且此危機預估還會持續好幾個月。
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反覆不定的影響,加上高溫熱浪導致德國萊茵河等河流水位下滑,歐洲港口出現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擁塞狀況。其中以鹿特丹、安特衛普與漢堡等主要港口堵塞最為嚴重,且此危機預估還會持續好幾個月。
台塑(1301)企業近日對環保團體提出的指控作出回應,針對麥寮海水淡化廠的興建拖延一事進行澄清。台塑企業表示,麥寮海水淡化廠的建設目的是為了補充六輕工業園區在枯水期時供應不足的345,495噸/日自籌替代水源,並且符合政府推動的多元水源開發政策。企業計畫透過循環經濟的概念,利用電廠的溫排水作為水源,由台塑石化公司負責建設這座海水淡化廠。
對於環團質疑台塑石化公司麥寮海淡廠興建案未於期限前完工營運,與環境部裁罰有失比例原則一事,環境部23日表示,罰鍰金額與給予改善期限均為依法辦理,將持續依開發單位所提環評書件所載內容進行監督,督促開發單位落實環評承諾。
台塑新建麥寮海水淡化廠未能在去年10月完成試車,遭到環境部開罰30萬,但環團指出,台塑拖延啟用海淡廠,持續取用每公噸僅12元的濁水溪,每年就可省下6億餘元,批評50萬元簡直輕罰。環境部解釋,當初考量麥寮海淡廠已完成安裝設備,並非完全無作為,難認定有不法利得,所以開罰30萬,並要求9月30日前改善,若屆期未改善,將持續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