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大氣層外的搜尋結果,共80

  • 奔騰思潮》中共九三閱兵的言外之意(揭仲)

    奔騰思潮》中共九三閱兵的言外之意(揭仲)

    中共在9月3日於北京舉行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名的閱兵儀式,由習近平親自校閱,總計出動兵力上萬人、各式飛機119架、地面裝備數百輛,分組成45個方(梯)隊,其中包括不少首次公開亮相、甚至之前未曾聽聞的裝備,引發高度關注。

  • 影》山東紅色不明飛行體疑遭擊落!「如甩炮炸開」居民全嚇壞

    影》山東紅色不明飛行體疑遭擊落!「如甩炮炸開」居民全嚇壞

    天有異象?大陸山東省多地居民在12日晚間親眼目睹一場罕見現象,原本寧靜的夜空中突然有一快速移動的紅色光點,疑似遭到擊落,在伴隨巨響後,有如「甩炮」一般直接在夜空中炸開,讓不少居民嚇傻,「突然星際大戰了?」也有網友認為應該是科研或軍事活動,但截至目前,大陸官方並未就此事發布正式通報。

  • 陸發射運載火箭 台灣為何未發布國家級防空警報?張競爆原因

    陸發射運載火箭 台灣為何未發布國家級防空警報?張競爆原因

    中國大陸今天(17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28號B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主要用於空間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89次飛行。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表示,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經過台灣防空識別區時,因為台灣未有選舉投票活動,同時考量距823公投投票時間尚遠,因此未發布任何國家級防空警報。

  • 大陸火箭發射了 國防部:高度在大氣層外、對台無危害

    大陸火箭發射了 國防部:高度在大氣層外、對台無危害

    國防部今(17)日上午發布最新通知,大陸預計今天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運載火箭發射,飛行方向朝向西太平洋,並將穿越我國防空識別區(ADIZ)。而在今天下午4點55分,大陸火箭發射並越過我防空識別區,國防部表示,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適切警戒與應處。

  • 陸發射火箭  國防部證實:飛行路徑經我防空識別區西南部

    陸發射火箭 國防部證實:飛行路徑經我防空識別區西南部

    國防部今(3)日公布最新監控資料,自7月2日清晨6點至7月3日清晨6點的24小時內,國軍共偵獲41架次共軍軍機擾台,其中有30架次逾越台海中線,進入我北部、中部、西南及東部空域。而在今天下午,國防部再度公布,大陸發射運載火箭,其飛行路徑經我防空識別區西南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台灣地區無危害。

  • 「9·3」大閱兵  中共解放軍會亮相哪些新型作戰力量?

    「9·3」大閱兵 中共解放軍會亮相哪些新型作戰力量?

    據《環球時報》報導,根據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佈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安排,9月3日將舉行備受矚目的盛大閱兵式。此次閱兵既有傳統主戰力量展示,又有新域新質力量參閱,令人期待。正如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介紹,「這次參閱的所有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我們在展示新一代傳統武器裝備的基礎上,也安排部分無人智慧、水下作戰、網電攻防、高超音速等新型作戰力量參閱,體現我軍適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打贏未來戰爭的強大能力」。今天聚焦共軍這四種新型作戰力量的發展情況以及國際上的相關動態。

  • 張威翔Military》打掉一枚虧一枚!以色列陷消耗戰困局

    張威翔Military》打掉一枚虧一枚!以色列陷消耗戰困局

    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邁入第7天,最初由以色列先發制人,空襲伊朗多處核設施與軍事基地,伊朗則以飛彈與無人機進行報復,雙方均有傷亡與基礎設施受損。然而,聯軍轟炸葉門青年運動的情況再度重演,以色列、美國昂貴的攔截飛彈,對上便宜10倍甚至25倍的伊朗彈道飛彈,陷入了成本嚴重不對稱的消耗戰。

  • 以色列攔不住?擋伊朗導彈成功率90降到65% 可能原因曝

    以色列攔不住?擋伊朗導彈成功率90降到65% 可能原因曝

    據《NBC新聞》引述一位以色列高階情報官員報導指出,過去24小時內,以色列僅攔截了65%的飛彈,明顯低於於前一日接近90%的攔截率,對此,有軍事媒體分析原因。

  • 中共發射衛星運載火箭   國防部:大氣層外   對臺灣無危害

    中共發射衛星運載火箭 國防部:大氣層外 對臺灣無危害

    國防部今(20)日晚間21:25時發布新聞稿表示,今日20:37時,中共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

  • 快訊》伊朗疑發射「80枚彈頭」飛彈 劃破天際影曝光

    快訊》伊朗疑發射「80枚彈頭」飛彈 劃破天際影曝光

    (01:58更新)台灣時間周四(19日)午夜,社群媒體影像顯示,伊朗可能發射「霍拉姆沙赫爾-4」(Khorramshahr-4 )中程彈道飛彈,稍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GRC)聲明指出,這一波飛彈攻擊由「Sejjil」飛彈拉開序幕,更正了先前社群媒體網友的猜測。

  • 大陸凌晨發射載運火箭  經台灣中部大氣層外往西太平洋

    大陸凌晨發射載運火箭 經台灣中部大氣層外往西太平洋

    國防部今(29日)上午發布台海周遭共機及共艦動態,從昨(10)日上午6時至今日上午6時止,總計偵獲8艘共艦及1艘公務船侵擾台海,國防部也同步發布,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今日凌晨1時31分發射載運火箭,途徑經過台灣中部大氣層上空,往西太平洋方向,並無危害。

  • 奔騰思潮》當政府開拍「千萬別抬頭」續集 我們更需要傾聽彼此(金彥斌)

    奔騰思潮》當政府開拍「千萬別抬頭」續集 我們更需要傾聽彼此(金彥斌)

    2022年8月,在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解放軍藉此對台灣周邊海域實施軍演,當時透過日本防衛省的資料,人民才知道竟有四枚彈道飛彈飛越台灣上空,事後國防部表示,彈道飛彈發射後的主要飛行路徑在大氣層外,無危害,試圖安撫民心,卻反讓人民陷入資訊落差的不安中,輿論更以電影《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諷刺政府粉飾太平。

  • 海馬士火箭首射擊!38架共機艦侵擾台海 凌晨再度發射載運火箭

    海馬士火箭首射擊!38架共機艦侵擾台海 凌晨再度發射載運火箭

    國防部今(13日)上午發布台海周遭共機及共艦動態,從昨(12)日上午6時至今日上午6時止,總計偵獲31架次共機出海,其中30架次逾越中線進入北部、西南空域,另有及7艘共艦及1艘公務船侵擾。由於昨天一整天陸軍在九鵬基地進行海馬士火箭首度射擊,以及史上最大規模雷霆2000火箭射擊,是否引發共軍大舉侵擾仍有待觀察。

  • 海外看世界》俄羅斯人與美國:十年的談判,勝過一天的戰爭(李宗倫)

    海外看世界》俄羅斯人與美國:十年的談判,勝過一天的戰爭(李宗倫)

    「妥協」是外交的最高境界,「談判」是解決衝突的最好的方式

  • 大陸凌晨再度發射載運火箭  經台灣中部大氣層外往西太平洋

    大陸凌晨再度發射載運火箭 經台灣中部大氣層外往西太平洋

    國防部今(11日)上午發布台海周遭共機及共艦動態,從昨(10)日上午6時至今日上午6時止,總計偵獲2架次共機進入西南空域及6艘艦艇侵擾,國防部也同步發布,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今日凌晨零時47分發射載運火箭,途徑經過台灣中部,往西太平洋方向,但因在大氣層外並無危害。

  • 大陸發射載運火箭經台灣中部上空  20共機8艦侵擾台海

    大陸發射載運火箭經台灣中部上空 20共機8艦侵擾台海

    國防部今(27日)上午發布台海周遭共機及共艦動態,從昨(25)日上午6時至今日上午6時止,總計偵獲20架次共機急8艘艦艇侵擾,其中12架次逾越台灣海峽中線,進入西南空域。國防部也同步發布,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昨(26日)發射載運火箭,途徑經過台灣中部,但因在大氣層外並無危害。

  • 中共26日發射火箭經我ADIZ   一天內9機10艦侵擾台海

    中共26日發射火箭經我ADIZ 一天內9機10艦侵擾台海

    國防部今(24日)上午發布台海周遭共機及共艦動態,從昨日上午6時至今日上午6時止,總計偵獲9架次共機侵擾,其中7架次逾越台灣海峽中線,進入西南空域。另外國防部也同步發布,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於26日發射載運火箭,途徑經過我方ADIZ,但因在大氣層外,不會對台灣造成危害。

  • 中共11機9艦侵擾  西昌凌晨發射衛星火箭  大氣層外經台灣中部

    中共11機9艦侵擾 西昌凌晨發射衛星火箭 大氣層外經台灣中部

    國防部今(10)日表示,自昨()日上午6時至今日上午6時止,合計偵獲11架次共機,其中5架次逾越台灣海峽中線,進入我西北部空域;另有共艦9艘在台海周邊活動。

  • 17共機艦再擾台!1火箭飛經台灣防空識別區 國軍嚴密掌握

    17共機艦再擾台!1火箭飛經台灣防空識別區 國軍嚴密掌握

    國防部今(23)日表示,自昨天上午6時至今天上午6時,偵獲共機11架次,其中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東部及西南空域11架次,同時還有共艦6艘、公務船2艘,持續在臺海周邊活動,另偵獲1枚運載火箭飛經台灣防空識別區,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 大陸年前射火箭!國防部公布路徑「經過台灣」:大氣層外

    大陸年前射火箭!國防部公布路徑「經過台灣」:大氣層外

    大陸昨(23)日深夜執行運載火箭搭載衛星發射任務,國防部今(24日)凌晨發布新聞稿,公布火箭飛行路徑經台灣中部,高度在大氣層外,對台無危害。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