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陸新能源的搜尋結果,共368筆
中新社6日報導,據大陸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9月,汽車商品進出口總額為248.9億美元,同比增長0.9%。其中出口金額210.3億美元,同比增長9.8%。
新華社報導,今年9月底,瀋佳高鐵瀋白段正式開通營運,全長430公里,將來往瀋陽與長白山的行駛時間,從約4個小時縮短至1小時53分鐘,成為山水一線「綠色動脈」。
據彭博與華爾街見聞報導,大陸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乘聯會)周二公佈的數據顯示,特斯拉10月的出貨量總計61,49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10%,扭轉了9月份2.8%的小幅增長勢頭。據統計,這是特斯拉在今年遭遇的第八次月度銷量下滑。
依據中共「十五五」規畫建議案,未來5年大陸經濟發展將以高科技自主與產業升級為主軸,並以科技帶動產業升級,政府部門將推出「以原始創新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及「以先進設備提高傳統製造業附加價值」兩大方針的相關政策。
依據中共「十五五」規畫建議案,未來5年大陸經濟發展將以高科技自主與產業升級為主軸,並以科技帶動產業升級,政府部門將推出「以原始創新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及「以先進設備提高傳統製造業附加價值」兩大方針的相關政策。
大陸車市競爭激烈,價格戰白熱化,電動車龍頭比亞迪也難逃獲利下滑的困境。31日,比亞迪在H股與A股雙雙重挫,創下今年最低價。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警告,保時捷獲利暴跌這一槍或為歐洲車市噩耗前兆,而比亞迪「成長放緩」可能只是大陸新能源車「算總帳」的開端,未來2、3年,新能源車市大淘汰賽恐將非常慘烈。
大陸央視30日報導,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表示,中國大陸汽車產業標準化將持續深入推進並提升開放水準。2025年以來,大陸加快推進汽車產業重點領域標準制度修訂:包括自動駕駛系統、組合駕駛輔助等智慧網聯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研製,發布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電耗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推進隱藏式門把手安全要求等專項標準研製。
全球第4大汽車製造商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前執行長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近日在接受法國《回聲報》(Les Echos)專訪時語出驚人,直言特斯拉正遭受大陸頂級新能源車製造商的強烈衝擊,甚至預測這家美國電動車巨頭可能在10年內不復存在!
大陸近日發生電動車燃爆事件,蘇州、上海一日內各發生一起電動車突然爆炸意外,其中一車輛底部突然竄出爆炸火苗,僅10秒鐘就將整輛車燒成一團火球,所幸均未造成傷亡。由於近年電動車在大陸興起,相關新聞曝光,也吸引不少網友討論有關電動車的安全性。專家也指,電車燃爆事故多與電池有關,為減少燃爆風險,務必定期做好相關檢查工作。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十四五」期間已建成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每5輛車就有2個充電樁。五年來,電力市場化改革有了重大進展。
大陸新能源車產業近年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新疆成為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而大陸新能源車能從新疆「跑」向全世界,則離不開穿梭霍爾果斯陸路口岸的「汽車擺渡人」,這一來一往助推新能源汽車的進軍海外,也連帶催生外貿新職業。
台南烏山頭水庫設置水面光電設施,近日引發民間爭議。對照大陸的情況,大陸近年來亦大力推動水面型太陽能,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雙碳戰略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太陽能發電被列為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近年來在大陸迅速推廣。
大陸央視14日報導,大陸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十四五」期間,建成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每5輛車就有2個充電樁。五年來,電力市場化改革有了重大進展。
大陸新能源汽車近年飛速發展,智慧駕駛領域成為各家車企較量關鍵。面對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Thor智駕晶片延期交付,大陸「造車新勢力」放眼未來產業格局,力拚關鍵技術自主化,相繼投入自研晶片。
大陸新能源汽車出口已成為推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但為避免「內捲外化」,大陸官方近日宣布依法對純電動乘用車實施出口授權管理。業內專家認為,相關舉措能遏制低價競爭,構建健康可持續的出口生態,助力大陸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中實現品牌提升與長遠發展。
大陸新能源車在「金九」銷售旺季表現亮眼,多家車企9月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但車企巨頭比亞迪新能源車月銷量罕見下滑。小鵬汽車與小米汽車月交付量雙雙突破4萬大關;零跑汽車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6萬輛大關,年增速超過97%;極氪月交付量亦突破5萬輛。
大陸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26日公告,宣佈從2026年1月1日起,對純電動車實施出口授權管理。專家認為,新制度落地或標誌大陸新能源汽車出口從「規模導向」轉向「品質為先」,確保海外市場的品質發展。也有觀點認為,之後大陸新能源車器分化態勢將因此加劇,缺乏海外營運服務能力的企業或面臨淘汰。
大陸哪吒汽車今年6月正式進入破產程序,車主這才發現,當初購車承諾的「保固」已形同廢紙。據陸媒初步統計,過去10年倒閉的汽車廠商,已波及數百萬名車主,原本由企業承擔的售後責任,如今成為車主難以解決的困境。
大陸人工智慧(AI)發展日新月異,人形機器人產業更是突飛猛進。大陸工信部9日表示,大陸人形機器人產業已具備從關鍵晶片、零組件到整機的全產業鏈製造能力;展望未來AI部署,大陸工信部表明,將加快高端算力晶片、工業多模態演算法、軟硬體適配等技術攻關。
大陸工信部9日表示,「十四五」期間大陸製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兆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34兆元),對全球製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成,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2024年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