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天然氣接收站的搜尋結果,共335筆
配合中火新建燃氣機組,台電擬在台中港外港區填海造陸,並增設外廓堤及卸收碼頭推動「台中港外港區擴建計畫(五接)」,但開發位址與目前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棲地重疊,4年前就被環委要求加強保護措施,台電直至今年8月才提交補件資料,縮小開發範圍、調整港型,但環委要求明年1月底前再補件,盼能釐清是否會導致白海豚誤入港區等問題。
中鼎(9933)奪台電通霄電廠第二期更新改建計畫複循環發電機組設備及廠房與相關設施採購帶安裝案(台電通霄複循環電廠二期統包工程),以及台電大林複循環電廠統包工程,根據最新統計,至九月底新簽約額達1,734億元、在建工程達4,657億元,雙雙創下新高。
日前台北市因為爭取輝達設廠,引發諸多爭議,基隆市多位議員認為,AI產業是未來發展趨勢,市府若希望發展AI產業,就應正視電力需求,更應該在協和電廠轉型的議題上,重新評估立場。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市府會綜合考量,且市民安全為最重要的考量。
全球碳中和、永續環保趨勢成為企業發展必要關注課題,而中油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處生態規劃組管理師鄭吉延,則是成功如願趕搭上此一趨勢契機,讓興趣、工作認同與社會貢獻得以完滿發展,讓自我職場生涯自然、多彩,饒富意義。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5年10月21日前往桃園會展中心,出席「2025桃園航空城產業論壇」。張善政表示,桃園航空城計畫歷經多年推動,已逐步從藍圖化為現實,進入成果展現關鍵期,市府團隊將持續加速產業用地開發,積極回應企業投資需求,打造更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期盼藉由本次論壇,進一步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攜手推動產業蓬勃發展。
桃園航空城公司21日舉辦的「Runway to Future鏈結未來產業・啟動未來城市」論壇,從產業戰略、科技創新到人才布局三大面向展開,聚焦航空城在全球產業重組下的關鍵角色與未來藍圖。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將持續攜手各界積極推動桃園成為智慧製造、智慧物流及國際創新應用示範城市,尤其期望能善用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冷能,作為AI算力中心節能基礎,以突破能源供給瓶頸,進一步推動AI相關產業發展,打造國際智慧城市新典範。
台灣LNG的安全存量不足是老問題,現在還被華府智庫點出是「阿基里斯腱」軟肋,讓高喊「抗中保台」的執政黨無力反駁。事實上,油電國營事業曾對共軍封鎖做過兵推,可以採取限電7成手段才能保能源存量,但如此也得犧牲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為了不要讓美國老大哥擔心,賴政府真的需要趕快思考核能角色,讓台灣可以核氣煤綠等多元能源,增強供電韌性。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與台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共同舉辦兵推,由於天然氣占台灣近半發電量,一旦台灣被封鎖,天然氣儲量將在11天內用盡;藍白9日痛批政府錯誤能源政策造成國安危機,經濟部長龔明鑫則稱,還有其他能源可因應。
台灣能源仰賴進口,若供應線遭中共全面切斷,恐讓台灣陷入危機,美媒根據兵推結果報導,指台灣天然氣儲量僅能維持11天;經濟部長龔明鑫今(9)日表示,還有其他能源可以因應,未來再生能源本來若能在2026年底達到20%,再加上水力、燃煤緊急備載量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支撐。
台灣能源仰賴進口,若供應線遭中共全面切斷,恐讓台灣陷入危機,美媒根據兵推結果報導,指台灣天然氣儲量僅能維持11天。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8日表示,國防部對於天然氣及相關能源供應均有規畫,國軍作戰所需能源與彈藥,將透過此次特別預算快速提升,達到能即時應對的戰備量能。
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去年全球平均潔淨能源發電占比40.8%,創下歷史新高,我國化石能源發電占比卻突破8成,加上今年邁入非核家園,呈現雪上加霜窘境,立法院預算中心建議台灣應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環團則指出,台灣已經「天然氣上癮」,預估2032年台灣人均儲氣量更將超越日韓,威脅台灣的能源安全與自主,呼籲政府盡速針對能源開發案展開政策環評,不要一路綠燈全開護航到底,阻力再大也要做。
台灣中油與學術界及外部專業團體攜手合作,在營運場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已漸漸體現成果。23日公司再與玉山商業銀行簽署生物多樣性保育合作意向書,宣示雙方將攜手推動環境永續工作。合作項目含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維護、海陸域OECMs(其他有效保育區或保育共生地)認證,響應30X30目標等,目標成為台企的典範。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長葉宗洸17日直言,能源安全等同國家安全,當歐盟都將核能列為綠能選項時,核電再起已是趨勢,台灣不能自外於世界潮流;他強調,不只是核三重啟外,核一、二也應於安檢後重啟,核四要續建,「核綠共榮」可以在台灣造一個永續安全的低碳家園。
民進黨為實現非核家園願景,執政後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以氣換煤,但一次颱風讓大量光電板受損,戳破再生能源的環保神話,興達電廠因天然氣外洩爆炸,更暴露未來天然氣發電的隱患,這一切都源於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
興達電廠燃氣新2號機昨晚爆炸起火,台電初判是天然氣外洩導致。環團今天指出,這起事件是台灣大燃氣時代的一大公安警訊,去年以來,四接、中火二期燃氣開發通過環評,燃氣設施大擴張,未來海岸線密集設置的天然氣電廠、接收站等燃氣設施,可能帶來的公安危機不容輕忽,燃氣大擴張政策應有所節制。
中鼎集團5日指出,與日商三菱電力公司(Mitsubishi Power, Ltd.)攜手共同取得台灣電力公司「通霄電廠第二期更新改建計畫複循環發電機組設備及廠房與相關設施採購帶安裝案」標案,合約金額1,547億元,創下中鼎承攬合約金額新高紀錄。
中鼎(9933)集團5日指出,已與日商三菱電力公司(Mitsubishi Power,Ltd.)攜手共同取得台灣電力公司「通霄電廠第二期更新改建計畫複循環發電機組設備及廠房與相關設施採購帶安裝案」標案,合約金額1,547億元,創下中鼎承攬合約金額新紀錄。
排碳大戶明年就要繳碳費,監察院調查報告顯示,台電、中油須分別繳納15億元、21億元碳費,但兩家已各虧損4229億元、691億元,恐增財務負擔。學者則指出,台電、中油每年營運成本遠超碳費徵收額度,何況中油還適用2折優惠,繳納金額低,營運不受影響,呼籲仍應如期繳碳費,環境部也不應再開後門,降低減碳誘因。
中鼎(9933)在8月相繼取得台塑集團六接、中油七接統包工程,市場指出,在未來一年,國內天然氣、電廠、能資源工程等商機近5,000億元,由於中鼎是國內唯一有能力執行天然氣氣化設施與儲槽設施的統包工程廠,估中鼎2025年新簽約金額上看1,300億元,可望創歷史高峰。
基隆協和電廠確認有土地汙染!基隆市政府6月進廠查證,確認土壤超過管制標準,近日已公告45公頃的協和電廠作業區為汙染控制場址,後續還要由台電進行調查、提出計畫,汙染改善完成後,土地才可以開發,至於台電明知土壤汙染,卻提供不實資訊部分涉違環評法則由司法機關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