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天然災害救助的搜尋結果,共263筆
由於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共伴效應影響,新竹以北及宜蘭整日有陣雨,且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尤其大台北、基隆北海岸及宜蘭易有持續性豪雨等級以上之雨勢。農業部統計處近日公布,受10月中、下旬豪雨影響,農糧署彙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查報資料,農業產物估計損失計513萬元,其中以桃園市損失387萬元、宜蘭縣損失127萬元較嚴重,受損農作物最多的是韭菜,損失金額約達252萬元。
農業保險推動以來已有28種品項共44張保單,影響層面最大的水稻收入保險開辦以來逐步有成效。農業部統計114年1期作各鄉鎮市區水稻產量調查,共18縣市、65個鄉鎮、約1.1萬位農民獲得出險,理賠金額達1.3億元。
受到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影響,宜蘭縣今天(21日)停班停課,代理縣長林茂盛主持災害應變中心工作會議後,隨即前往礁溪鄉金柑果園視察,並提醒縣民在豪雨期間提高警覺,落實防災整備,確保人身安全。
為提高稻米產業競爭力,並穩定農民收入,水稻收入保險自2022年起正式開辦,農業部也透過調查統計2025年1期作各鄉鎮市區水稻產量,發現部分地區因低溫寒害影響,造成稻穀不稔實(空包彈)導致減產,經統計有18縣市、65個鄉鎮,共約1.1萬位農民獲得出險,理賠金額達1.3億元。
總統賴清德今(20)日出席僑委會舉辦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時表示,僑領們在僑居地對中國的威脅感到憂心,台灣也正積極強化國防力量,不可能靠一紙和平協議就可以得到和平,也不可能接受侵略者的條件。台灣以2030年國防預算占GDP5%為目標,這不僅是為了強化國防力量,也是為了讓經濟持續發展,在未來世界的國防工業生態鏈,台灣要占有一席之地。
樺加沙颱風帶來大量雨水,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縣光復鄉等地區的農業、農田與農村,為加速災區農業復建、掌握農村災民需求,農業部於9月26日成立「農業救助協助小組」,並出動「農業關懷服務團」前進花蓮災區,而今(2)日也開設諮詢專線,農漁民可在上班時間撥打專線449-9595(手機加02),將由專人即時回覆,以確保資訊透明、服務到位。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行政院今公布中央部會提供的災後慰助方案,總計有25項、投入至少25億元,對象分為災民、原住民、農民、業者等,院長卓榮泰指示各部會,務必以從速、從簡原則,認定發放各項救助金。行政院政務委員陳金德將在下周二率相關部會赴災區聯合成立「一站式服務平台」,提供相關救助措施宣傳、諮詢及直接受理民眾申請。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氾濫釀災,凱基金控與旗下子公司連日來齊心動員,透過各種方式與管道馳援,9月30日宣布凱基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將啟動救助資源,投入2000萬元天然災害救助專款,支持花蓮災後重建與民生援助,期盼災民能早日重建家園、恢復安定生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氾濫,重創光復鄉。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凱基金控與旗下子公司連日來齊心動員,透過各種方式與管道馳援,30日宣布,凱基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將啟動救助資源,從新台幣(以下同)2000萬元天然災害救助專款中,投入本次花蓮災後重建與民生援助。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發生溢流,埋沒農田、房屋,重創花蓮縣光復鄉等地區,造成花蓮地區嚴重複合型災害,部分受災地區短期內難以恢復。農業部長陳駿季26日特別指示,提升農業部災害復建專案層級與組織,並要求加速協助民眾及農產業災後重建,比照過去重大風災的救助經驗,動員農業部所屬各機關與試驗改良場所人力,成立跨單位協助小組,透過前進協調所等機制橫向尋求主責部會協助。
接連受颱風豪雨影響,加上9月樺加沙颱風帶來大量雨水,導致馬太鞍堰塞湖發生溢流,埋沒農田392公頃、造成總計3.3億農損,重創花蓮縣光復鄉等地區,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6)日特別指示,提升災害復建專案層級與組織,要求加速協助民眾及農產業災後重建,比照過去重大風災的救助經驗,動員農業部所屬各機關與試驗改良場所人力,成立跨單位協助小組,前進花蓮災區主動關懷受災農民並盤點各項復原需求,全力協助災後重建工作、提供支援服務,以盡速恢復生產及重建家園。
樺加沙颱風對花蓮地區造成農業災情,農業部於今(25)日公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等因應措施,協助受災農民度過難關,尤其針對災損嚴重之花蓮縣光復鄉,除公告農產業全品項辦理救助外,受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影響下游田區之地段採免現勘方式辦理,另考量公所同為受災單位,為讓救助受理順暢,農業部主動公告延長受理時間至20個工作日,若後續仍有需求可再申請延長,以利公所人員有充足時間辦理救助工作,讓農民能安心復耕。
由於丹娜絲颱風、0728豪雨及楊柳颱風等系列災害影響,造成農林漁牧業受到超過30億元農損,而為協助農、漁民儘速恢復生產,農業部已於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公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地區及品項,並在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基層公所協助下,陸續撥付救助款,經統計截至9月9日止,已撥付約9.74億元救助金至各公所,籲請各地方政府儘速協助辦理相關作業,以利農、漁民取得救助金,早日復耕復養。
7月颱風、豪雨肆虐,雲林縣古坑鄉多達1萬3000多筆農地受損,依規定30日內每1筆都要完成現勘,但鄉內山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難以到達,荒郊野外加上天雨路滑,不少公務員掛彩,日前又有2人摔車跌斷肩膀,民進黨籍古坑鄉長林慧如怒轟「農業部自己派員下來看!」雲林縣長張麗善昨表示,曾當面向賴清德總統請命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落實從優、從寬、從速、從簡,但好像一直都是口號。
古坑鄉自七月以來因氣候造成天然災害達1萬3000多筆農地,依規定30日內每一筆都要完成現勘,鄉內山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必須徒步或騎機車才能到,天雨路滑加上荒郊野外,掛彩的公務員不少,最近又發生兩名員工周日上山,車輪因樹葉、泥沙打滑跌斷骨頭,民進黨籍古坑鄉長怒抨「農業部自己派員下來看」。
苗栗縣銅鑼鄉為全台最大杭菊產地,栽種面積約50公頃,今年7月連日豪雨及颱風侵襲,造成杭菊田區遲發性雨害,受損面積約25公頃。縣府農業處實地勘查後,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向農業部申請公告災區,正式啟動現金救助,每公頃補助5萬5000元,即日起至9月11日受理申請。
今年7月因連日豪雨襲擊,造成杭菊田區出現遲發性雨害,花蕾積水後陸續受損,對收成造成影響,農民損失慘重。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實地勘查後,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向農業部申請公告災區,並啟動現金救助。杭菊每公頃補助新台幣5萬5,000元,申請期限即日起至9月11日止。
高雄地區近來接連受到丹娜絲颱風、728豪雨與楊柳颱風影響,農產業及農田災損合計已超過2.2億元,市政府農業局今(21)日表示,經市府積極爭取,旗山區二期稻米及杉林區黃金果、印加果與百香果等作物,均已納入農業部公告的天然災害救助項目,將自8月22日起受理農民申報至9月4日止。
台東縣酪梨產業年初受寒害重挫,近日又遇楊柳颱風肆虐,果樹傾倒、落果嚴重,農民血本無歸,卻因「酪梨寒害補助1年僅限1次」規定,無法再申請農業現金救助,生計陷入困境。立委陳瑩、莊瑞雄呼籲放寬政策,農業部承諾啟動專案補助。
為強化我國森林資源經營,提升土地利用彈性,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今(18)日舉行記者會,正式公布修正後之《獎勵輔導造林辦法》,並宣布新制即日起正式施行,林保署長林華慶指出,本次變革透過縮短補助年限至6年、提高補助金額至每公頃最高6年60萬元、導入多元經營模式等模式,盼提升國產木材自給率、增加森林覆蓋率,讓造林不再是「做功德」,而是能有實質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