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學士學位學程的搜尋結果,共167筆
由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主辦「2025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於11月4日登場,本屆以「佛學教育與永續發展」為主題,匯聚全球16個國家與地區、52所大學及學術機構,137位專家學者與會共襄盛舉。11月5日傍晚移師南華大學,並於11月6日展開論壇三,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應用與反思」之議題。
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及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共同主辦的「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InnoServe」已歷經第30 屆,11月1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辦決賽暨頒獎典禮。今年共有151校、1,964隊次、9,781人次報名,創下歷年新高,最終匯聚414支國內外菁英團隊角逐174個獎項,競爭相當激烈。
珍古德博士曾說:「每天,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帶來改變,而改變的樣貌取決於我們自己。」這句話深深啟發了聚陽實業,也成為今年聚陽推動永續行動的信念。自2025年起,聚陽與台灣珍古德協會攜手啟動為期三年的改變計畫,以「環境教育」與「社會關懷」為核心,希望的種子在世界各地生根,讓愛與善意在每一個角落悄然萌芽。
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大一學生楊朝貴與教練江富朋,代表南華大學參加「114年度全國南部區域性軟式網球第三次對抗賽」,榮獲大學社會組第二名。楊朝貴並於10月18日至23日代表嘉義縣出賽「114年全國運動會」,在男子組軟式網球團體賽奪下第三名,不僅為嘉義縣爭光,也展現南華學子兼具專業訓練與心理穩定的優異表現。
靜宜大學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舉辦「靜宜職涯領航:AI × 永續職輔雙軸成果展」,透過AI賦能永續論壇、學生見習與職輔經驗分享,以及創新創業競賽,全方位展現學生跨域學習、AI應用與職涯發展成果。
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於16日舉行「全國運動會各縣市代表隊參賽學生暨運動防護團隊授旗」儀式,為即將出征的學生代表加油打氣。典禮由校長高俊雄親自授旗,勉勵選手與團隊全力以赴,展現南華學子的專業風采。
「114年度智慧科技素養與程式設計創新應用競賽」桃園區賽事於19日在開南大學成功舉行並圓滿落幕。本次盛會吸引超過250位學生熱情參與,共同展現桃園地區對AI人工智慧與程式設計教育的深耕與高度重視。
靜宜大學致力推動國際教育,透過E.A.G.L.E.築夢基金、跨文化交流與海外研習,積極培養具國際視野與社會責任的青年學子。校方今年舉辦「築夢全球・學習無界:青年國際實踐與服務成果分享交流會」,邀請七組學生團隊分享海外學習與志工服務經驗,展現國際行動成果。
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積極響應教育部推動的「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開設「中高齡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分學程專班」,在八月份期間舉辦近10場的招生說明會,不僅獲許多民眾關注,且參與踴躍。日前舉辦開學典禮暨課程說明會,成功招收24位大齡學生,正式展開中高齡長者專屬的學分專班。
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承辦嘉義縣衛生局「114年度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計畫,第一期共設10個班級,涵蓋太保、鹿草、竹崎、六腳、東石、溪口、番路與中埔等鄉鎮,三個月內完成360堂課,成效顯著,獲得學員與社區一致好評。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陳柏青於8月21日至24日赴馬來西亞沙巴進行參訪與交流。在Kinarut的Langkah Syabas Beach Resort,於馬來西亞保佛縣漁業處官員見證下,與當地企業「騰達生態農業科技公司」(Tenda Eco Agro Tech)簽署產學合作協議書及學生實習同意書,為雙方長期合作奠定基礎。
南華大學自校長高俊雄於113年5月上任後,積極推動全人健康校園文化。學務處身心靈健康中心與體育運動發展處自113學年度第二學期起舉辦「南華樂活日」系列活動,結合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鼓勵師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升身心靈健康,並促進校園凝聚力。
北九州市首度與台灣單一大學簽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與日本北九州市日前簽署產學合作協議,自明(2026)年7月起,北科大每年將選派數名學生,前往北九州市電動車、半導體等先進產業進行兩個月海外實習,協助學生提早對接國際職場,北九州市則盼藉由吸引國際科技人才,促進當地企業活化與創新。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國際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族專班」今年度首次招生,9月1日正式揭牌,首度引入「三導師制」與「客製化選課」機制,由教師、部落耆老及產業專家共同指導學生,讓原住民族青年能依興趣與部落需求規畫學習路徑,並透過文化保存、觀光發展與環境永續等實作,培養返鄉服務與國際交流的能力。
南華大學19歲印度籍學生到古坑鄉樟湖吊橋附近玩水失聯,疑似落水,校方表示,這名學生獨自出遊,到樟湖吊橋附近打電話邀約其他印度籍學生到該景點同遊,但同學未發現他,只看到他的衣物及手機在岸邊,另有4名同學陸續到景點後,直到下午4時多報警。
中原大學深化半導體教育布局,與越南FPT大學(FPT University)、藍濤亞洲(FCC Partners)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共同推動半導體專業教育與跨國人才培育計畫,不僅展現中原大學「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的辦學格局,更進一步回應全球半導體產業對高階人才的迫切需求。
為推動高中端教育創新與接軌未來科技應用人才培育,中原大學與新北市教育局18日宣布啟動「量子應用基地」,雙方將合作開設跨域實作課程,結合中原頂尖量子實驗室、半導體檢測室與全息投影教室等學習資源,帶領高中職學生從量子應用出發,展開跨域學習並探索未來職涯新方向。
根據高雄市民政局統計,鹽埕區是全市高齡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政區,面臨超高齡與少子化雙重挑戰。國立中山大學啟動「運用科技活化鹽埕老化社區計畫」,鎖定鹽埕作為智慧健康照護實踐場域,結合科技導入與社區共構,透過每期12週的體適能訓練與身心健康促進課程,強化肌少症風險管理,打造以長者為核心的智慧健康社區。
靜宜大學應用化學系應屆畢業生楊育襦,開發出全新光電材料,榮獲國科會113年度「大專生研究創作獎」。相關論文已刊登於國際期刊《Optical Materials》,獲得國內外學術界肯定。目前他已逕取國立中央大學碩士班,未來將持續投入光電材料研究。
元智大學於今(30)日與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IT)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由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與IIT校長Raj Echambadi代表簽署,象徵雙方建立長期穩固夥伴關係,攜手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跨國研究合作與全球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