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局勢緊張的搜尋結果,共452筆
為因應日益嚴重的熊害危機,日本政府昨天派出陸上自衛隊前進災情嚴重的秋田縣。不過,自衛隊僅負責運送捕熊籠、巡邏等支持作業。驅除野熊的工作仍交給受過訓練的獵人。日本警警察廳今天(6日)決定,自本月13日起,將在秋田縣與岩手縣,啟動由機動隊警察官持步槍進行野熊撲殺的作業。
美國聯準會(Fed)下個月降息疑慮、美國政府關門擔憂,投資人更對漲幅過高的個股有所戒備,科技股、加密幣跌幅最劇,美國10年期公債上漲,殖利率略降至4.09%,周二美股四大指數全墨,費半大跌4%。周三亞股同樣難逃頹勢,科技股賣壓蔓延全球,Kospi指數盤中重挫5%、日經225指數同樣下跌逾2000點或4%以上,周三台股開跌330.65點報27785.91點,指數盤中重挫至27373.05最低、下跌743.51點,失守28000大關,且5日、10日、月線全面告失,AI、半導體、被動元件、電機等成重災區,電金走弱,然部分記憶體、觀光餐旅、航運,盤中試圖守住27700,跌幅逐步收斂。
中美軍事高層互動升溫!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1日在社群平台X上表示,華府與北京將建立軍方之間的「熱線」,以防止印太地區的分歧或誤判演變為意外衝突。他並透露,他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10月31日會談後,又再進行電話會議,雙方致力於消除衝突並緩解任何突發問題。
川習會將於30日在韓國會談,各方預期可能會談到台灣議題;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則稱相信美台關係穩固,且和平要靠實力,強化實力才能取得「永久和平」。對此,《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直言,「永久和平」四字簡直胡說八道,全球沒有任何國家領袖會講出永久和平的話;他並質疑卓,國防預算要編多少才夠實力,「你的標準在哪裡」?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臨時取消訪華行程後,執政夥伴有些急了。據觀察者網引述路透10月25日報導,德國執政聯盟中的社會民主黨外交事務發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維奇直言這並非「好兆頭」,他呼籲德國應重新思考對華戰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種積極的、戰略性的外交政策。
《時代》雜誌刊出題為〈美國必須慎防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文章,指出在中東局勢緊張、俄烏戰爭持續下,台灣才是當今世界最危險的引爆點,而讓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日益升級的風暴核心,就是行事強硬的台灣領導人賴清德。
美國《時代》雜誌23日刊出一篇題為〈美國必須慎防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文章,指出在中東局勢緊張、俄烏戰爭持續的背景下,台灣其實才是當今世界最危險的引爆點,而讓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日益升級的風暴核心,就是台灣新上任且行事強硬的領導人賴清德。
陸委會昨天(21日)舉辦「美中競爭下的中國大陸情勢與兩岸關係」國際研討會,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在會上提到大陸軍事威脅,宣稱兩岸政策維持「捍衛主權決心不變」、「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現狀不變」、「守護民主自由方式決心不變」、「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大陸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這樣的鬧劇了無新意,純屬是自娛自樂。
金價周三(15日)突破每盎司4200美元,今年以來已飆漲近60%。外電指出,華爾街一哥、摩根大通銀行(小摩)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表示,持有黃金「有其合理性」,在當前環境下,金價可能上看5000美元,甚至挑戰1萬美元。他強調,這並非短線預測,而是基於多重風險的長期資產配置思維。
在美中貿易局勢緊張、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溫、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的可能性,以及多個國家地區政局不穩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黃金價格在周一創下歷史新高。專家分析指出,在多重利多因素的推動下,再加上貴金屬在投機者的資產配置,以及各國中央銀行的黃金及外匯儲備中,其占比已經超越了歐元,預期金價未來將有可能一路飆升至每盎司8500美元的驚人水準。
美股連假期間重挫,今(13)日台股開盤即面臨沉重補跌壓力,一度暴跌逾800點,市場一片慘綠。然而,在全面下挫的氛圍中,聯友金屬卻逆勢上攻,開盤即直奔漲停價107元,漲停委買張數約650張,成為今日盤面少數亮點之一。
近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緊急召集全球各地的美軍將領,計畫於本週在維吉尼亞州匡提科海軍陸戰隊基地舉行一場「不同尋常」的峰會。據觀察者網引述多家美媒早前報導稱,這場會議旨在闡述川普政府將國防部改為「戰爭部」的計畫,並制定新的軍人標準。還有報導稱,五角大樓近期已完成《國家防務戰略》和《全球部署審查》的審查工作,新戰略或將把軍方關注重點從「威懾中國」轉向西半球及美國本土,還可能減少歐洲等地駐軍,「集結令」或許與這一戰略有關。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訪美期間表示,大陸應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放棄「對台軍事脅迫與統戰滲透」。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今天(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反嗆,所謂「中華民國台灣」根本不存在!無論歷史、法理還是事實,都證明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在美中關係持續緊繃之際,一個由美國眾議院兩黨議員組成的代表團近日罕見訪問北京,並於週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會晤。這是自2019年以來,美國眾院代表團首度踏上中國大陸本土,被外界視為象徵性的「破冰之旅」,將高層軍事對話重新擺上檯面。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21日就表示,真正值得台灣警惕的,是美國國會在實際操作上,已經開始調整自身在台海的風險承擔角色。
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19日消息,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安理會表決迦薩停火問題決議草案後做解釋性發言,表示中方對美國一票否決的表決結果,非常失望。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訪美,在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演講中,宣揚賴清德版的「新兩國論」、炒作「中國威脅論」,全然把台海局勢緊張的責任歸咎於中國,並反復強調台灣的戰略重要性與美國利益息息相關,乃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一環。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最新月報中維持對全球石油需求成長的樂觀預測,預估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130萬桶/日。然而國際能源署(IEA)則持相反立場,認為全球供應將大幅成長,市場過剩風險升高。
據觀察者網報導,2023年9月舉行的新德里G20峰會上,在時任拜登政府的牽頭下,美國聯合印度、沙烏地阿拉伯、歐盟宣佈建設「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簡稱為「印歐經濟走廊」),旨在通過建設鐵路、管道等基礎設施,增強亞洲、波斯灣和歐洲之間的經濟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