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業大學的搜尋結果,共193筆
自1934年創立以來,波麗路餐廳一直是台北最具歷史與文化象徵的洋食餐廳之一,其魅力不僅來自美味的料理與優雅的環境,更體現在餐桌上的每一個細節。而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環,便是那組在歲月中熠熠生輝的金屬餐具。早年波麗路餐廳即以日式洋食文化為根基,採用進口的金屬餐具,如刀叉、湯匙、甜點匙與奶油抹刀等,呈現一種「非日常」的飲食氛圍。這些餐具不僅具備實用性,更是用餐禮儀與美學的一部分。
為了回應建築產業數位化、智慧化的趨勢,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新設「參數化設計與數位製造工坊」,推動從設計思維到施工實踐的全方位數位轉譯,此AI數位製造實驗室整合設計、構造與科技應用,讓學生能在實作中驗證設計邏輯,體現中原建築「理論與實作並重」的教育理念,邁向以數位技術為核心的教學與產業接軌新篇章。
波麗路餐廳所提供的經典料理「蝦盒」,其實正是源自台南沙卡里巴著名的地方小吃「棺材板」。雖然名稱不同,但其料理概念與口感形式有著清晰的歷史脈絡與文化連結。蝦盒不僅是波麗路將本土風味納入洋食體系的代表作,更是台灣飲食文化「中西混血」的重要象徵之一。
高市府青年局攜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新創原動力」,由高雄大學翁銘章教授率領15位青年赴德國慕尼黑研習2周,深入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及6大創新基地,觀摩展會、黑客松與創業家之夜交流會。今(28)日團隊滿載而歸,帶回滿滿的國際創業能量。
為回應建築產業數位化、智慧化的趨勢,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新設「參數化設計與數位製造工坊」,推動從設計思維到施工實踐的全方位數位轉譯。此AI數位製造實驗室整合設計、構造與科技應用,讓學生能在實作中驗證設計邏輯,體現中原建築「理論與實作並重」的教育理念,邁向以數位技術為核心的教學與產業接軌新篇章。
中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供隱形戰機使用的超耐用智慧塗層,它能承受高達攝氏1000度高溫,可望徹底改革戰機技術。
麵包屬於洋食,日本是在文明開化之後才開始吃麵包。當時日本人是以葡萄牙文「pão」用片假名寫成「パン」,作為麵包的統稱。洋食也在日治時期引進台灣,台灣的洋食習慣大多與日本相同。例如日本人稱「Toast」(吐司)為「食パン」(SHO-KU-PAN),台灣在台語也是用日文外來語同樣稱呼。
世人已見識過中國利用光學衛星偵測隱形戰機的能力。例如,吉林-1號商業衛星成功了追蹤1架穿越雲層機動的F-22戰機,展現了民用衛星系統在軍事偵察上的潛力。
台灣人熟悉的「台式牛排」是盛裝在鐵盤上的鐵板牛排,從傳統名店波麗路、紅屋、小統一,到街頭巷尾的夜市牛排都用吱吱作響的鐵盤。波麗路第二代廖賜麟先生曾說波麗路是台灣最早開始用鐵板盛裝牛排的店,後來的鐵板牛排都是模仿波麗路。廖賜麟先生說,他看到日本的餐廳中,牛排或漢堡排常常是用「鐵盤」來盛裝上桌。一塊煎得微生的牛排被放上燒得吱吱作響的鐵盤,讓顧客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熟度,一邊享用一邊聽著油脂在鐵盤上作響的聲音。所以回來台灣之後,他也請公司配合的鐵工師傅,用他親自化的草圖打造獨一無二的波麗路鐵盤。
據央視網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10月14日下午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徐奇淵、陳斌開、楊赫、張瑜、李洪鳳、江鑫、周宇翔、葉國富等先後發言。大家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頂住壓力、穩中有進,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大家還就更好地實施宏觀政策、解決當前突出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台北科技大學積極推動國際工程教育交流,今年暑期分別率領10位與12位學生前往日本九州工業大學及大阪工業大學,參與國際PBL(問題導向學習)智慧自走車競賽工作營,與日本、韓國、泰國及中國等盟校學生共同設計、組裝自走車,展現實作能力與創新思維。
波麗路餐廳自1934年創立以來,便供應一道至今傳承超過90年的經典甜點「布丁」。這款布丁不僅是餐後壓軸的美味,也是一段跨越國境、融合文化的歷史縮影。布丁這款甜點的出現與演變,反映出日本與歐洲之間的飲食交流,也是台灣西洋飲食文化緣自於日治時期的證明。
近日大陸多地宣佈對汽車以舊換新政策進行調整,包含江蘇省、貴州省、廈門市、寧波市先後公告,暫停實施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或關閉補貼申請。部分省市還對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實施限額管理,例如揚州市商務局指出,該市汽車置換省補已暫停、汽車報廢國補要「搖號」(抽籤)先取得資格才能申請補貼,暫停原因在於資金已使用完畢,預計省補明年才能恢復。
最近很受歡迎的韓劇《暴君的廚師》,潤娥飾演的延志永,急中生智做了一道「米酒燉牛排骨」,稱作「來自未來的美食」。其實,用濃厚的醬汁醃肉燉煮,很像「台式牛排」。
高市府青年局攜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成功爭取「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組成「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創業實驗室新創課程研習團」,15名高雄青年將於10月12日至28日赴德國進行為期17天的創業學習。青年局24日舉辦行前說明會,為即將出國的學員做最後準備。
在「現代、西洋、摩登」的風潮下,日治時期的台北隨著洋食與西式飲食文化的引進,一種全新的都市風格空間「喫茶店」悄然興起。喫茶店不僅是飲食的場所,更成為現代都市生活的象徵與文化交流的平台,標誌著台灣邁向現代化的一頁。
1930年代的台北,正處於日治時期現代化迅速推進的階段。位於城市核心的大稻埕,不僅是貿易重鎮,更是飲食文化百花齊放的重要場域。自清末開港後,洋人勢力進駐形成了「六館街」(現南京西路塔城街口),大稻埕也因其港町的特性也可說是台北西化最早的地方。
1931年開幕的「維特咖啡」主廚廖水來與經理王井泉離開維特後,分別開了波麗路與山水亭,兩位就像說好一樣波麗路專攻西餐、山水亭則專攻中餐,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交情可見一般。王井泉過世後,廖水來先生曾為文悼念,這篇文章可讓我們得知台灣飲食發展的過程。
近年空氣污染問題持續受到高度關注,其中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的莫過於肉眼難以察覺的懸浮微粒PM2.5,這些微小的粒子能夠深入肺部甚至進入血液系統,長期吸入恐導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風險。
明志科技大學積極推動國際化學習,工程學院近日與日本福岡工業大學攜手舉辦為期5天的gPBL(global Project Based Learning)跨國專題合作課程,帶領兩校學生跨越國界,共同探索3D列印、生醫材料、光通訊與Li-Fi、電化學感測器等前瞻技術,透過跨國團隊合作實作,激盪出新一波工程創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