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程單位的搜尋結果,共297筆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全市超過5萬戶房屋受損,衍生大量廢棄物均堆放烏樹林暫置場,預計年底才封閉,目前進場量已逾23萬噸,約是無風災年的3倍垃圾量。環保局評估,包括篩分、去化、清運等至少逾7億元經費,現已啟動篩分處理工程發包作業。待完成篩分,後續就能盡快去化,目標明年5月底前完成清運。
施耐德電機擴大台灣通路佈局,宣布與特力(2908)集團旗下B2B通路商特欣行合作,將住宅用配電盤的斷路器產品,包括總開關(MCCB)、微型斷路器(MCB)與漏電斷路器(RCBO)等核心配電設備,導入全台18間特欣行實體門市。
過去公務員工作穩定、待遇佳,被認為是「鐵飯碗」,現今不少公務員自嘲鐵飯碗生鏽,甚至變成「壓力鍋」,都會區感受尤深。雙北、高雄不少現職、離職公務員大喊公務環境今非昔比,現今民意高漲、壓力沉重,除少數混日子摸魚,大多數願作事的公務員除了犧牲生活品質,還得忍受民代羞辱或民眾投訴,甚至動輒吃官司,待遇不見得比民間好,加上年金改革削弱公務員退休保障,不少人大歎不如歸去。
台北市政府長期面臨人力缺口,市議員苗博雅指出,市府法定員額約7萬6000餘人,目前缺額8300人,比例高達10.8%,其中工務局更為明顯,缺額比例12.32%,恐影響重大建設進度與市民生活品質,建議市府向中央爭取「首都加給」。台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回應,已透過增加專業加給金額、獎金等,強化留任意願,將研議相關建議。
花蓮0403強震災後1年多,由慈濟基金會援建「大愛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捐助的「組合屋」中繼宅,都已進入收尾階段,花蓮縣政府已調查有意願入住人數,預計11月開放看屋,12月底前入住。
花蓮0403強震災後1年多,由慈濟基金會援建「大愛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捐助的「組合屋」中繼宅,都已進入收尾階段,花蓮縣政府已調查有意願入住人數,預計11月開放看屋,12月底前入住。
桃園機場捷運線A14工程日前爆出廠商間糾紛,工地還出現嚴重漏水,內部積水有如漂漂河,交通部今日回應,A14站地下水積水排除,已無滲漏、積水問題,並要求A14站務必配合桃園機場第3航廈(T3)2027年底啟用時同步通車。
道路上交通號誌、路燈的基座螺栓隨處可見,一旦用路人撞上,這些堅硬的金屬「凸起物」恐成致命殺手。有民眾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提案,要求制定全國統一的安全標準,避免直接暴露,民代直指道路分屬不同管理機關,多頭馬車管理,導致設計規範不一,促中央應訂出統一基座設計指引規範。
天雨路滑,路上開車要多加小心,國道3號北上98.9公里處,剛過寶山交流道,今天(22日)下午3時許,發生4車連撞事故,導致中內線無法通行,國道警方跟工程車獲報立即到達現場處理,北上車流一度回堵5公里,造成新竹系統交流道北上入口也嚴重塞車,目前車禍事故車輛已經排除,請民眾耐心等候。
為確保科技大廠不因天然氣管線歲修或異常導致供氣中斷,森崴能源(6806)子公司欣鑫天然氣以自有槽車採陸運模式,提供天然氣臨時供氣服務,能緊急機動式供應企業液化天然氣(LNG)、維持生產不中斷,成了企業臨時供氣的最佳夥伴,也為後續大型客戶緊急臨供及專案奠定良好合作基礎。
太魯閣國家公園驚傳安全危機!燕子口地區因天然因素形成堰塞湖,湖水蓄積成隱形炸彈,東區養護工程分局緊急封閉中橫公路台8線天祥至太魯閣路段,嚴禁人車通行。然而竟有大批「玩命遊客」無視封鎖令,執意闖入管制區只為一睹奇景,新城警分局不得不強勢出動,展開硬性驅離行動。
總統賴清德今(20)日出席僑委會舉辦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時表示,僑領們在僑居地對中國的威脅感到憂心,台灣也正積極強化國防力量,不可能靠一紙和平協議就可以得到和平,也不可能接受侵略者的條件。台灣以2030年國防預算占GDP5%為目標,這不僅是為了強化國防力量,也是為了讓經濟持續發展,在未來世界的國防工業生態鏈,台灣要占有一席之地。
苗栗縣竹南垃圾焚化廠每年處理約12萬公噸垃圾,產生近2萬公噸底渣,環保局表示,這些底渣經再利用機構篩分、破碎、熟化或水洗後,可轉化為焚化再生粒料,用於基地填築、道路底層及低密度透水混凝土等公共工程,兼顧城市防洪與環境永續。
苗栗縣竹南垃圾焚化廠每年產生近2萬公噸底渣,經再利用機構處理後轉化為焚化再生粒料。縣府環保局在今年4月召開焚化再生粒料推動小組會議,指出各單位年度使用回報仍不完整,要求依期程完成提報,以確保再生粒料使用落實資源循環與環境永續。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上月23日溢流,洪水沖毀下游馬太鞍溪橋,台9線交通中斷,臨時搭建的涵管便道原訂10月15日通車,經公路局日夜趕工,交通部長陳世凱9日視察後宣布今天下午3時提前通車,先提供小型車與工程車通行,將24小時派員監看,只要遇豪大雨特報、上游水位上升,立即預警性封閉。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自豪雨與震災後形成,至今仍被中央與地方政府列為「紅色警戒」潛勢區域。雖然當地居民、全國志工與工程單位正積極展開家園重建,然而堰塞湖衝擊風險並未解除,且河床已受土石淤積升高。一旦堰塞湖再度突然決口,將在短時間內釋放龐大水量,對下游聚落及施工現場造成嚴重衝擊;尤其若發生在夜間,更將加劇恐慌與傷亡風險。如何建立即時警報預警機制,保障重建人員與機具安全,成為當務之急。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橋、下游長達2860米的堤防遭沖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表示,15日前會完成橋梁便道供簡單通行,堤防部分先以建構臨時土堤因應,目前評估每天修復堤段工作量能約500至600米,預計今天可推到佛祖街下方,達成率可達7成,力拚4日完成全段。
國道3號彰化和美路段昨晚7時半發生休旅車追撞施工緩撞車事故,幸未造成人員傷亡,撞擊畫面今天曝光,當時工程單位在內側車道施工,緩撞車駕駛察覺後方休旅車高速逼近,立即加速前衝並按喇叭示警,但仍遭休旅車追撞,警方初步追查,22歲陳姓駕駛疑似開啟輔助駕駛功能分心才釀禍,相關肇事原因仍待釐清。
花蓮馬太鞍溪的堰塞湖潰決,原本是一場可以「預防」的災難,卻被政府硬是搞成一場「即興演出」。畫面很熟悉:中央與地方互踢皮球,部會各吹各的號,志工在現場手忙腳亂,災民不知何時能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