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市立美術館的搜尋結果,共327筆
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代表藝術家李亦凡,今(4)日由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正式公布策展團隊與展覽主題。此次邀請美國丹佛藝術博物館現代與當代拉丁美洲藝術部門主任哈法艾爾・馮希卡(Raphael Fonseca)擔任策展人。來自巴西的馮希卡活躍於國際藝壇,將與李亦凡展開跨地域、跨文化對話,探討資訊爆炸時代下人與科技的連結與辯證。
邁入第10屆的《2025台北白晝之夜》於11月1日下午2時一路舉辦至2日凌晨2時,於圓山地區及周邊舉行,今年以「Hi Story」 為主題,以視覺裝置、劇場行動與現場表演交織成12小時不間斷的感官旅程,邀請50萬人回首過去10年,以參與藝術體驗向城市歷史招手致意,並以圓山場域作為新起點,象徵台北文化記憶的再生。
桃園青埔特區商業開發如火如荼,五年內將迎來三大百貨商場,包括已進入落架階段的高鐵後站置地廣場B、9月底開工的高鐵站前廣場第一期與年初動土、設有誠品獨棟大店的臻鼎集團企業總部。信義房屋在地專家表示,商業開發代表在地消費力與高鐵串聯力受關注,這三大開發案不僅是百貨,更囊括酒店與辦公等項目,不只挹注經濟消費、為地區帶來諸多就業機會,也將為青埔房市創造雙北、新竹通勤族以外的在地就業族群。
嘉義市立美術館與財團法人蒲添生雕塑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於北香湖公園設置10件蒲添生運動系列雕塑,讓嘉市再添一處藝文新地標,1日市長黃敏惠揭幕,提到今年諸羅建城321年,這座公共藝術成為城市美學的日常,意義深遠。
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將於11月1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幕。展覽由柏林漢堡車站國家當代藝術美術館雙館長的山姆.巴塔維爾與提爾.法爾拉特共同策展,彙集來自全球37個城市、72位藝術家的作品約150件,包含34件全新委託創作與現地製作,涵蓋繪畫、雕塑、錄像、攝影和表演等。
台灣人越來越愛逛博物館!
藝術家曲德義昨(27)日辭世,享壽73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曲德義長年持續深耕前衛藝術的創作與傳承,不論於作品創作、美術教育或藝術策展方面皆有獨到見解及突出表現,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予以表彰。
知名生活空間規劃與家具商易雅居YiC.舉辦《藏家之眼,私人美學的公共對話》聯展,邀請12位台灣藝術收藏家精選1件私人珍藏,與一般掛在白牆上展出不同,展覽錯落在義式家具之間,呼應易雅居「Living with Art」的核心理念。
不少人會在假期選擇來場小旅行,位在中南部的嘉義近來是相當熱門的選項,不僅有火雞肉飯、美乃滋涼麵等美味的在地小吃,還有如阿里山、故宮等知名景點,在嘉義熱門觀光點中,文化路夜市在今年1-8月份,以累計942萬人次拿下冠軍,遠高出第二名的檜意森活村563萬人次,斷層第一。透過Google評論上留言可發現,動線規畫良好、攤販重複少、攤商態度良好是文化路夜市獲得好評的原因。
台中市文化局19日舉辦「閱讀總圖,市民上架」活動,邀請逾500位市民與市長盧秀燕共同上架書籍,象徵市民攜手迎接台中市立總圖書館誕生。盧秀燕再次宣示,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的「綠美圖」將於12月13日正式開幕,是全台首座結合圖書館與美術館的世界級文化地標。
您曾聽過臺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巨擘高而潘先生為護理教育,設計1960年代初現代運動思潮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作品嗎?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同為潘的作品,在108年獲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保護的不只是建築本體,還有臺灣悠久的照護歷史。
高雄美術館特區與緊鄰的農16特區,並稱高雄豪宅重鎮,由於擁有43公頃的美術館園區、輕軌捷運,成為移居選擇,因面積廣大,又被房地產市場細分為「北美術館」和「南美術館」生活圈,其中,「南美術館」生活圈中古屋的市場,在央行連續祭出打房措施之後,區內房價已有鬆動5%到10%的空間,主力成交產品,則以總價2,000萬元包括平面車位的大樓住宅,最受青睞。
台中市龍井區傳統藝術親子共賞活動18日於龍津高中登場,龍井區公所8日表示,今年邀請到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明華園戲劇總團傾力演出,由知名小生孫翠鳳領銜主演經典大戲「乘願再來」,劇情結合傳統歌仔戲與現代舞台元素,講述忠孝大義與家國情懷,為鄉親獻上一場視覺與聽覺兼具的藝術盛宴。
記憶裡,母親的背影總伴隨著畫筆與縫紉機的輕響。她是那個在畫布上揮灑色彩的藝術家,也是在家裡操持家務的母親。她的生命是一幅斑斕的織錦,由大稻埕的繁華、佛門的清寂、藝術的熱情與家庭的擔當層層交織。母親辭世倏忽已逾五載。夢魂縈繞,與她在夢中相見之次已難以計數。值此九月二十九日,將迎來她110歲的冥壽之際,特以此文追憶那位身兼多重身分,嚴謹而堅韌的母親林阿琴(1915-2020),亦寄託我對她一生風骨與光影的深切懷想。
桃園市政府姊妹市捷克布爾諾「門德爾大學」代表團26日前往青年事務局「安東青創基地」交流,門德爾大學Ivo Zdráhal教授率領6位學生隨行,聚焦智慧城市、循環經濟、垂直農場等議題,以及實踐國際化教育計畫理念。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局長侯侯佳齡表示,透過實地體驗桃園新創能量與城市創新案例,深入了解桃園在新興科技與城市創新的前瞻實力,為兩座城市在學研與產業合作打開新篇章。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文化藝術的參與和養成,有賴現場的感知和互動交流來實踐。桃園市立美術館(簡稱桃美館)作為桃園重要藝術展覽推廣平台,為擴大桃園市市民及鄰近的里民親近藝術活動,增加走進美術館的可能,逐步落實文化平權的目標,自10/01起,將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三訂為桃園市「市民日」(10/01),第一個星期五訂為「里民日」(10/03),本活動將先試行至今年底。
歷經12年籌備與興建,備受矚目的「台中綠美圖」,將於12月13日開館。台中市長盧秀燕23日與建築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及劉培森,帶領來賓搶先開箱4大亮點空間。盧秀燕盛讚綠美圖是一棟「偉大、唯美而且令人讚嘆的建築」,不僅將成為台灣的地標,更會是世界的文化地標。
歷經12年籌備與興建,備受矚目的「台中綠美圖」,將於12月13日盛大開館!台中市長盧秀燕23日與建築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以及劉培森,帶領來賓搶先開箱4大亮點空間。盧秀燕盛讚綠美圖是一棟「偉大、唯美而且令人讚嘆的建築」,不僅將成為台灣的地標,更會是世界的文化地標。
為推廣文化藝術參與及養成,桃園市立美術館作為桃園重要藝術展覽推廣平台,期盼擴大桃園市民與鄰近里民親近藝術活動,自今年10月1日起,將每月的第1個星期三訂為桃園市「市民日」、第1個星期五訂為「里民日」,只要出示相關證件,可免費參觀兒童美術館及橫山書法藝術館,活動試行至今年底。
北市美術館開館42年,第10任館長由前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接任,18日舉辦佈達典禮。駱麗真表示,北美館是台灣第1座公立美術館,也是現當代藝術的重要場域,國際級的雙年展即是由北美館發軔,至今影響力持續擴大,目前正值園區擴建計畫的推動階段,未來將結合自身經驗與館內團隊的專業,共同為北美館的下一個里程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