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年輕選票的搜尋結果,共325筆
農業部10月將台肥前董座李孫榮換成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吳音寧,引發在野批評酬庸後,台肥3日晚間再公告法人董事換人,原農業部代表人莊老達換成台肥總經理張滄郎,且台肥昨(4)日董事會決議,由張接任董事長。對此,資深媒體人董智森點出,吳音寧是引發2018年「韓流」的重要原因,民進黨現在已嗅到,只要在野陣營每天拿吳的高薪、能力出來打,明年選舉民進黨的年輕選票就要跑光了,因此為了選舉考量將她換掉。
依據13歲以上青少年都有領過文化幣的經驗,普發現金讓13歲以上青少年自行領取,在發放做法應該是可行的。只是文化幣是非現金的600點購物積點,而普發現金卻是1萬元白花花的現金,因此許多家長認為未成年的普發現金都應該由家長代領,以免孩子們亂花、濫用了。如今普發現金的錢還沒發下,社會間親子的緊張與衝突就已升溫。
日本歷來第一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21日與內閣閣員按傳統在首相官邸拍大合照,2位女性入閣,42歲未婚的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小野田紀美廣受矚目。美日混血的她一頭長髮,五官輪廓深邃,穿了高跟鞋個子比許多男人還高,她入閣當天穿著與財務大臣片山皋月7年前入閣時的禮服「撞衫」引發熱議。她為此揭露身為高個子女性的苦惱。
國民黨主席選舉後,將啟動新一波人事改組,可以預期藍營青壯世代將加速崛起。但真正值得關注的,並非國民黨中央幾個人的調動,而是在失去執政權10年後,藍營青壯世代幕僚與論述主力,如何思考國民黨、台灣及中國的未來?國民黨的勝選策略與國家方略為何?
國民黨主席選舉後,將啟動新一波人事改組,可以預期藍營青壯世代將加速崛起。但真正值得關注的,並非國民黨中央幾個人的調動,而是在失去執政權10年後,藍營青壯世代幕僚與論述主力,如何思考國民黨、台灣及中國的未來?國民黨的勝選策略與國家方略為何?
國民黨主席選舉於昨(18)日落幕,由鄭麗文以6萬5122票勝出。作家「漂浪島嶼」認為,鄭麗文深知年輕人喜好,也擅長網路宣傳,成為勝選原因,且其出身民進黨,更清楚民進黨選舉手法,所以未來在競逐年輕選票,將會對民進黨形成重大壓力。
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10月18日舉行,包括鄭麗文、羅智強、卓伯源、郝龍斌、蔡志弘,以及張亞中等6人參選。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鈕則勳則點出國民黨必須世代交替的4個原因,並點名鄭麗文與羅智強或許可以策略聯盟建構「鄭羅對決、世代交替」的氛圍,讓國民黨改頭換面。
新聞提要■美國知名保守派政治家柯克積極與人們對話,他勇於表達自身立場,成功為川普贏得許多年輕選票,而他的驟逝令許多人感到惋惜,悼念會湧入近10萬人潮,更凸顯柯克的影響力甚鉅。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27日舉行國民黨主席候選人辯論會,第二個環節為交叉詰問,5位候選人先後交鋒。其中候選人鄭麗文挑明「世代交替」議題。由於郝龍斌參選後都被質疑不夠年輕,郝也正面回應,「國民黨需要的不是世代交替,而是跨世代的合作,我是最有能力貫徹的黨主席。」
中美兩國元首19日進行「習川通話」後,TikTok在美國的命運逐漸明朗。美國白宮發言人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20日透露,中美達成TikTok協議中,美國業務董事會將設7席董事,美方掌握6席,字節跳動僅1席,美企將掌控核心演算法,所有美國用戶資料由甲骨文(Oracle)在美國境內伺服器管理,以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她強調協議已「百分之百確定」,預計近日內簽署。
(06:00新增)TikTok寬限期原訂9月17日屆滿,川普今天簽署行政命令,第4度將TikTok寬限期延長至12月16日。川普表示,已與陸方針對TikTok達成協議,19日將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確認一切事項」。川普還透露,「有一群非常大的公司想要買下它」。
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查理‧柯克在猶他州校園演講時遭到暗殺,卒年31歲。一條寶貴的年輕生命折翼在暴力之下,顯示政治的激化對立與濫行暴力,已經讓美國逐漸向暗黑沉淪。當意見不同者成為私刑的目標,社會將淪為冤冤相報的殺戮叢林。美國走向仇恨延燒的兩極對立,台灣又何嘗沒有看到類似的情景?
國民黨10月改選黨主席,15日起領表登記,目前以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及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媒體人趙少康最具實力。由可能人選來看,這次主席選舉屬世代之爭,眾選將雖各擅勝場,但若以爭取年輕選票、擔任「造王者」、鞏固藍白合及統領立院黨團與其分進合擊這四個條件來看,目前的人選或仍力有未逮。
美國總統川普在年輕族群的重要盟友柯克(Charlie Kirk)10日於猶他州校園演講現場遭人槍殺身亡,年僅31歲。他上周才首度赴亞洲巡迴演講,參加南韓、日本團體舉辦的保守派活動,還警告東京正面臨「全球主義者威脅」。他的亞洲宣講之旅甫結束,剛回到美國竟成槍下亡魂。
柯文哲8日在羈押1年後以7千萬元交保出獄。這不只是司法的轉折,更是政治的炸點。對台灣政局而言,柯的回歸不單是個人命運的翻轉,而是讓在野重新面對「合作或毀滅」的最後抉擇。
柯文哲8日在羈押1年後,以7千萬元交保出獄。這不只是司法的轉折,更是政治的炸點。對台灣政局而言,柯的回歸不單是個人命運的翻轉,而是讓在野重新面對「合作或毀滅」的最後抉擇。
國民黨主席將於10月改選,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堅持交棒,目前已有立委羅智強、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立委鄭麗文等9人表態有意角逐。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昨(4日)認為,國民黨主席改選雖參與者眾,但是要擔任下一屆主席,一定得符合4個前提條件,其中一個一定得是「造王者」,且降低作為主席自己的權力慾,以提名2028最強候選人為任務,所以下屆主席應該是「任務型導向」、「任務型黨主席」。
為爭取年輕選票,賴清德總統在2024年大選前將青安擴大為「新青安」,不過上路之後,除借人頭的弊端不斷,更導致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大增,被迫緊縮,造成史無前例的房貸荒,副作用連環爆,別說民眾無辜受累,政府機關更疲於奔命,最擔心的是寬限期結束後的泡沫吹破,恐耗盡龐大社會成本收拾爛攤子。
民進黨兩波大罷免慘遭完封、公投同意票近3倍輾壓,外界解讀恐衝擊2026縣市長選情。媒體人吳子嘉認為,2026年選舉,民進黨應該能保住台南市跟高雄市、嘉義縣等3到4個縣市;至於議員選舉,應該會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