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廖俊的搜尋結果,共327

  • 台灣橋梁計畫 石墨烯之父揭幕

    台灣橋梁計畫 石墨烯之父揭幕

     台灣橋梁計畫預計今年及明年共邀請31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舉行系列演講與學術交流,昨天首場講座在台灣大學舉行,邀請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蓋姆演講,並與師生交流互動,開啟跨國科研交流序幕。

  • 人事異動站 10月24日至10月30日

     一、工商企業

  • 基隆八斗國小通學步道 明年4月完工

    基隆八斗國小通學步道 明年4月完工

     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國小附近街區老舊,缺乏友善人行空間,常出現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基隆市政府向內政部國土署爭取經費補助,國土署補助394.7萬元、市府自籌86.6萬元,預計自11月3日起啟動「八斗國小通學步道改善工程」,預估將於明年4月完工。

  • 學童與車爭道!基隆八斗國小通學步道力拚明年4月完工

    學童與車爭道!基隆八斗國小通學步道力拚明年4月完工

    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子一帶,鄰近和平島,是基隆市很早開發的街區,八斗國小更有近百年的校史,但因為街區老舊,缺乏友善的人行空間,常造成人車爭道。為此,基隆市政府爭取預算補助,將自11月3日起,啟動「八斗國小通學步道改善工程」,預估將於明年4月完工。

  • 台中百萬休旅車撞進大埔鐵板燒!駕駛頸部「利刃傷」當場死亡

    台中百萬休旅車撞進大埔鐵板燒!駕駛頸部「利刃傷」當場死亡

    台中市消防局今日上午10時許接獲報案,指稱南區高工路發生車禍救護事件。據了解,一名男性駕駛駕車衝入大埔鐵板燒店,頸部有一道又深又長的刀傷,當場明顯死亡,未送醫。轄區警方目前已介入調查。

  • 淡水「地政專車」10/23巡迴到八里

    淡水「地政專車」10/23巡迴到八里

    新北市淡水地政事務所「地政專車」將於2025年10月23日,巡迴至八里區八里市民活動中心(訊塘銀髮俱樂部)進行服務,現場提供地政法令諮詢、地籍謄本核發、跨縣市代收代寄案件、代收登記、測量案件及檔案應用、辦理簡易登記案件、辦理住址隱匿及地籍異動即時通、國土計畫新制介紹等服務。此外,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到新北市政府工務局、及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淡水稽徵所一同參與,提供建管或使用執照及稅務諮詢等相關業務服務,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 《產業》台灣精準醫療計畫雙研究成果 助全球2成人口健康照護基礎

    由中央研究院領銜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建構出全球規模最大的漢人精準醫療研究族群,並結合基因資料及臨床資料,發展出多種疾病的風險評估方法,為全球十多億漢人族群健康照護提供關鍵基礎。台灣團隊在《Nature》期刊同步發表兩篇重要論文,本次研究成果展現台灣在國際上的科研實力與貢獻,獲得國際高度重視。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表示,過去全球精準醫療的基礎資料多來自歐美族群。TPMI建立台灣的疾病研究大族群及數據,讓世界了解漢人族群的基因特色與疾病的關聯。

  • 中研院TPMI雙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讓世界了解漢人基因

    中研院TPMI雙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讓世界了解漢人基因

    由中央研究院領銜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建構出全球規模最大的漢人精準醫療研究族群,並結合基因資料及臨床資料,發展出多種疾病的風險評估方法,為全球十多億漢人族群健康照護提供了關鍵基礎,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過去全球精準醫療的基礎資料多來自歐美族群,TPMI建立台灣的疾病研究大族群及數據,讓世界了解漢人族群的基因特色與疾病的關聯。這不只是科研突破,更是公共健康的里程碑。

  • 明新科大歡慶59校慶  關鍵字「底氣」展現教育自信

    明新科大歡慶59校慶 關鍵字「底氣」展現教育自信

    明新科技大學59週年校慶舉辦慶祝大會,頒發「傑出校友獎」表揚5位在各領域表現卓越的校友。校長呂明峯也在典禮上接受本屆「TDK盃全國機器人大賽」中榮獲雙冠王及大滿貫的五組隊伍師生獻獎。同時公布年度關鍵字「底氣」,象徵學校59年來累積的實力與自信。

  • 金屬有機框架 MOF研究獲肯定

    金屬有機框架 MOF研究獲肯定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日本化學家北川進、澳洲化學家羅布森與美國科學家亞基,表彰他們在「金屬有機框架」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讓學者能打造出像微型建築一樣、內部能容納分子的結構。

  • 中研院院區開放暨兒童科普日 掀全民科學熱

    中研院院區開放暨兒童科普日 掀全民科學熱

    「院區開放」(Open House)活動始祖中央研究院,今年首度與「兒童科普日」合體登場,19日推出超過300場互動展示與科普體驗,吸引近萬民眾熱情參與。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兒童科普日及院區開放日是專為學生及一般民眾設計的派對,研究人員每年都努力讓學術展現新奇有趣的面貌,期盼能激發每位參與者對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 中研院開放日湧萬人!AI多重宇宙吸睛 南院11/8接力登場

    中研院開放日湧萬人!AI多重宇宙吸睛 南院11/8接力登場

    中央研究院今(19)日舉辦第28屆的「院區開放」活動,並首度與「兒童科普日」合併舉辦,推出超過300場互動展示與科普體驗,吸引近萬民眾熱情參與,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兒童科普日及院區開放日是專為學生及一般民眾設計的派對,研究人員每年都努力讓學術展現新奇有趣的面貌,期盼能激發每位參與者對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南院院區開放日則為11月8日,歡迎民眾參與。

  • Ai浪潮席捲 中研院長:應用落實攸關台灣前途

    Ai浪潮席捲 中研院長:應用落實攸關台灣前途

    中央研究院今(19)日舉辦「院區開放日、兒童科普日」,並且因應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各行各業,舉辦「AI的多重宇宙」主題演講,由中研院長廖俊智及3位研究員闡述AI對未來世界的幫助,廖俊智指出,要達成百工百業用AI需要各產業皆保留大量數據,並利用深度學習訓練其模型,倘若沒有走這一步,那台灣不會有前途,同時也呼籲年輕學子,未來無論從事任何行業,都需要具備基本AI應用。

  • 諾貝爾化學獎 日美英3學者共享

    諾貝爾化學獎 日美英3學者共享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202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日本化學家北川進、英國化學家羅布森(Richard Robson)與美國科學家亞基(Omar M. Yaghi),表彰他們在「金屬有機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OF)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讓學者能打造出像微型建築一樣、內部能容納分子的結構。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出爐!台灣學界大讚:實至名歸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出爐!台灣學界大讚:實至名歸

    2025諾貝爾化學獎今(8)日公布,由日本學者北川進、英國裔澳洲學者羅伯森(Richard Robson)、約旦裔美國學者亞基(Omar M. Yaghi)共享殊榮,三人的貢獻為能源、環境、材料科學帶來全新應用前景,台灣學者們一致認為獲獎屬「實至名歸」,並且此次獲獎者與台灣關係深厚,北川進曾多次來台學術交流,亞基也曾獲唐奬並與學生對談交流,對台灣學界有深遠影響。

  • 鄭文燦案 審判長要檢方提監聽資料

    鄭文燦案 審判長要檢方提監聽資料

     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涉貪案7日開庭,檢辯雙方再度針對當年監聽譯文有無證據能力爭執不下,新任審判長潘政宏表明「我說了才算」,要求檢方提供相關資料。下次開庭將勘驗2018年3月16日會議紀錄、白手套廖俊松調查局詢問及檢察官偵訊筆錄。

  • 諾獎得主 馬丁尼斯曾任中研院主講人

    諾獎得主 馬丁尼斯曾任中研院主講人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7日揭曉晚間揭曉,美國籍加州大學教授馬丁尼斯(John Martinis)、加州大學英國學者克拉克(John Clarke)、法國籍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德沃雷(Michel Devoret)3人共享殊榮,其中馬丁尼斯與台灣關係深厚,每周與中研院團隊進行2次線上會議,因此本次獲獎,中研院團隊也感到相當開心。

  • 諾貝爾物理獎3學者促量子力學發展 馬蒂尼斯與中研院關係深厚

    諾貝爾物理獎3學者促量子力學發展 馬蒂尼斯與中研院關係深厚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今(7)日揭曉晚間揭曉,由美國籍加州大學教授馬蒂尼斯(John Martinis)、加州大學英國學者克拉克(John Clarke)、法國籍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德沃雷特(Michel Devoret)共享殊榮,3人,其中馬蒂尼斯更與台灣關係深厚,每周與中研院團隊進行2次線上會議,因此本次獲獎,中研院團隊也感到相當開心。

  • 師生同獲諾貝爾物理獎  中研院長:引領台灣量子電腦計畫

    師生同獲諾貝爾物理獎 中研院長:引領台灣量子電腦計畫

    2025諾貝爾物理獎7日公布,三位得獎學者John Clarke, Michel H. Devoret, John M. Martinis。其中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和約翰·馬丁內斯John M. Martinis是師生關係,Michel Devoret則是在巴黎獲得博士學位後,以博士後身份加入約翰·克拉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團隊,一起專注於利用超導體應用的實驗。

  • 又吵鄭文燦監聽合不合法 審判長:我說了算

    又吵鄭文燦監聽合不合法 審判長:我說了算

    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涉貪500萬元案7日再開準備程序庭,檢辯雙方再度針對當年監聽譯文有無證據能力爭執,新任審判長潘政宏表明「我說了才算」,要求檢方提供相關資料。下次開庭則將勘驗2018年3月16日會議記錄、白手套廖俊松調詢、偵訊記錄。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