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廣達AI的搜尋結果,共33筆
聯準會利率下行,科技股領漲,美、台股市持穩創高軌道,台積電創高加上ODM助威,不必預設指數高點,操作仍以強勢股為主。
電子五哥6月營收陸續發布,廣達(2382)、緯創(3231)、英業達(2356)繳出佳績,分別改寫歷史次高、歷史新高和歷年同期新高紀錄。其中,緯創已連續兩個月站上2千億元大關,並連兩個月超越廣達,AI伺服器動能強勁。3檔股價盤中聯袂揚升,反映財報佳績。
廣達(2382)今日(30日)除息,每股配13元股息,除息參考價為272.5元,早盤股價開在275元,緩步展開填息。雖一度翻黑,不過低檔有買盤承接,股價迅速翻揚上漲逾1%。廣達現金股利預計7月24日發放。
廣達(2382)積極布局智慧醫療領域,與國防部軍醫局與國防醫學院簽約合作,共同研發電子傷票系統。廣達在伺服器領域今年比重持續拉高,剛出爐的內資法人報告指出,雖然廣達消費產品比重預估會回落,因伺服器比重將拉升至七成,且廣達下檔也有殖利率保護,維持「買進」評等。
台股4月初鬧股災,大股東在慘跌之際逆勢買股。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廣達(2382)董事長夫人何莎4月大買廣達6,629張,斥資超過14億元;緯創(3231)董事長林憲銘也在4月出手買進530張,是他去年8月以來第三度出手。大股東買股向來被視為股價利多消息,廣達與緯創股價大受鼓舞今日(14日)聯袂帶量向上表態。
廣達26日舉辦37周年廠慶,董事長林百里表示,AI規模持續擴大,未來AI要滿足人類需求要很多服務面向,也需要很多不同的載具和設備;因此,廣達將從第一階段的「代工型研發」轉成「自主研發」的公司,邁向第二階段。
高盛證券看淡AI伺服器出貨量,全面調降AI組裝及零組件投資評等,並下修2025~2026年AI伺服器機櫃(Rack-level AI Server)出貨量,除下調廣達投資評等,由買進轉為中立外,鴻海、緯創、奇鋐、雙鴻、台達電、台光電、台燿、聯茂、金像電及嘉澤十檔目標價全面調降。
高盛證券指出,基於新舊產品轉換與供需狀態的不確定性,將機架級AI伺服器2025、2026年出貨量下修至1.9萬櫃與5.7萬櫃,影響所及,不僅降評廣達(2382)投資評等至「中立」,還一口氣下修台達電(2308)等十檔人氣指標股推測合理股價。
AI需求強勁帶動廣達去年營運衝高,為獎勵員工和留才需求,公司啟動結構性調薪,全體8職等以上員工調薪3,000元;廣達過去曾實施三次結構性調薪,分別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今年則是第四次。
廣達旺年會2日登場,董事長林百里致詞時表示,廣達自2016年開始發展AI,已經有八年的時間,八年寒窗磨一劍,2024年業績破紀錄,而2025年也會乘著AI大浪而上,由AI領航、跟著AI走,是高成長的一年。
為呼應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廣達與美國最大燃料電池製造商Bloom Energy擴大合作,Bloom Energy將提升旗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系統的供電容量,增加150%以上,以支援廣達AI伺服器生產,因應AI產業快速成長的需求。
台股15日上演軋空單、軋空手「雙軋」行情,法人指出,外資台指期空單水位仍高,頗有在16日結算前強力軋空跡象,加上「輝積」同步發功,多方買盤大軋空手,推升加權指數終場飆漲316點收23,292點,重回23,000整數大關之上,成交量放大至4,284億元,化解連日量縮疑慮,有利多頭續航。
在AI伺服器、筆電出貨增雙雙貢獻的挹注下,廣達(2382)9月營收衝高至1551.1億元,月增6.8%、年增57.9%,創歷史新高紀錄;累計前9個月營收9934.43億元,年增24.5%。第三季單季營收4244億元,亦創單季新高,季增達27%。
廣達(2382)6日股價隨著大盤反彈走揚,一早開盤後震盪走高,盤中一度漲逾4%,觸及260元,不過賣壓湧現下股價稍微回落,終場收在256.5元,漲幅3.85%,成交量逾2萬張。
台股重複上演大漲大跌戲碼,外資接連護航人氣AI供應鏈,摩根士丹利證券盛讚緯創是AI伺服器族群中抗震代表,並看好川湖、鴻海動能;廣達最近則獲得大和資本初評「買進」,加上高盛證券將金像電推測合理股價升至340元,外資正面觀點並未轉向。
受惠筆電出貨量優於預期,加上GPU供給舒緩帶動AI伺服器出貨量提升,廣達(2382)第二季營收為3,100億元,季增約20%、年增約27%。展望下半年營運,法人預期,隨著一般型伺服器需求逐漸回溫,加上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的H200伺服器陸續出貨,營收動能將延續至第三季,第三季表現有望優於第二季;同時,GB200伺服器機櫃預計會在第四季開始小量生產,明年放量,挹注廣達2025年營收大幅成長。
輝達市值首度登上全球之冠,在外資連兩日猛敲666億元之下,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廣達AI權值股F4齊飆,19日四檔市值合計大增1.27兆元,廣達並擠下富邦金,使得台股前四大權值股全由AI股包辦,並帶動台股市值前50大的元大台灣50 ETF規模飆上4,190億元新高,資金大舉湧入,加權指數終場大漲452點收在23,209點,與盤中最高點23,275點再寫下歷史新高。
持續拓展AI、智慧車用、智慧醫療及智慧製造等布局,廣達研發經費繼去年首度占公司營業收入2%,達233億元創下新高後,今年有望再寫高點,預計將超過250億元。
廣達(2382)第一季獲利超前,並釋出樂觀展望,驅使內外資紛紛看好其股價表現,上調目標價一度見到383元天價。此舉也激勵廣達17日股價走揚,終場收在286元,漲幅3.25%,續沿著5日線往上爬升的軌跡不變。
電子代工大廠廣達將在15日召開第一季法說會。隨著今年AI伺服器需求依舊暢旺,加上AI加速器滲透終端裝置,AI PC、AI手機紛紛亮相,成為科技產業熱門焦點;另外,電動車產業今年遭遇逆風,而車用產品也是廣達重要的營運動能之一。廣達於AI領域、車載產品的布局進度,將是本次法說會最受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