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弱陽性的搜尋結果,共09筆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衛福部統計,台灣乳癌病人確診年齡比歐美提早10至20年,好發於40至50歲的中壯年族群,醫師表示,這些同時肩負家庭經濟支柱與主要照護者角色的「三明治族群」,常背負著「不能倒下」的壓力,即使身體不適,仍心繫家庭,此時唯有醫療與親友陪伴雙管齊下,才能打造抗癌「雙塔」。
「生病後,更要愛自己,保持飲食均衡、照顧身心,用最好的心態走完一生。」50歲的乳癌患者惠惠(化名)4年前確診了第3期HER2乳癌,近2年接連面對罹患乳癌與腦轉移,她選擇用旅遊與愛來陪伴自己,踏上環遊世界的旅程;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行「乳癌治療全方面指南」學習營,惠惠現身分享自己抗癌歷程。
50歲的阿麗(化名)罹患荷爾蒙陽性乳癌,歷經抗荷爾蒙治療與化療,癌細胞仍轉移至肺部,腫瘤造成呼吸困難,甚至一度面臨呼吸衰竭。經病理檢測確認屬於HER2弱陽性後,醫療團隊建議使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讓她病情逐漸穩定,得以重新回到家庭與日常生活。
一名50多歲女性治療第2期乳癌後病情穩定逾6年,日前卻出現肝轉移,導致肝功能受損,經醫療團隊評估採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不僅症狀改善,肝功能也逐漸恢復,象徵乳癌治療已邁向持久控制的階段。
苗栗一名郭姓男子與女網友初次見面,竟趁對方洗澡後強行性侵得逞,事後還辯稱「只是不小心碰到」,甚至質疑女方栽贓。但法醫鑑定結果出爐,在被害人外陰部及頸部驗出郭男DNA,成為定罪關鍵。苗栗地院審結,依強制性交罪判郭男4年4月徒刑,全案可上訴。
「為自己打一仗,值得。」今年46歲的貝貝(化名)曾是活力十足的歐洲導遊,直到被診斷第三期HER2乳癌,打亂了她的日常。完成乳癌治療後,她又遭遇罕見的免疫副作用「副腫瘤症候群」,免疫系統攻擊小腦,造成她語言能力退化、走路困難,治療挑戰更甚一般病友。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大健康殺手,其中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過去治療選項有限,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已有全新突破。今年2月起健保正式給付新一代ADC藥物,結合標靶與化療優勢,讓治療更精準、病人生活負擔更少。
乳癌是女性頭號癌症威脅,發生率連續19年居首,第2期以前五年存活率超過95%,但第4期急遽降至39.4%。傳統的乳癌分類有三種,包括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與三陰性乳癌,隨著醫療進步,開啟乳癌新分型「HER2弱陽性」,更精準打擊癌細胞,提供治療新希望。
今年首波大陸冷氣團報到,儘管氣溫轉涼,但登革熱威脅不減!台南今天宣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大內區1名40多歲男性本月初赴印尼結婚,返台出現發燒、關節痛等症狀,醫院快篩檢驗陽性但PCR陰性,二次採檢於26日確診,成台南登革熱境外移入第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