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影視音的搜尋結果,共163

  • 南投協拍吸金!2年促成28部影視作品 文化部長親訪取經

    南投協拍吸金!2年促成28部影視作品 文化部長親訪取經

    南投縣政府第3度參加2025 TCCF文化內容創意大會,2年來吸引國內外70餘個劇組洽詢,其中28個劇組完成拍攝上映,如近期電影《突破:3000米的泳氣》,還有年底將上映電影《那張照片裡的我們》,豐富實績讓文化部長李遠專程到展位了解協拍流程。

  • 《文創股》華研前三季業外收益增3成 每股盈餘8.61元

    華研(8446)第三季合併營收2.48億元、營業利益1.13億元、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1.22億元,分別年減33%、32.1%、36.6%,每股盈餘2.31元;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7.68億元,年減25.3%,營業利益3.35億元,年減26.7%,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4.56億元,年減10.5%,每股盈餘8.61元。

  • 嘉義菸葉廠 轉型區域設計中心

    嘉義菸葉廠 轉型區域設計中心

     舊嘉義菸葉廠舉辦「再見嘉芬-舊嘉義菸葉廠特展」,前菸葉廠員工24日特別回娘家與市長黃敏惠一起觀看紀錄片,回顧昔日菸產業的風光,黃敏惠表示,嘉菸將轉型為「嘉義市區域設計中心」展現城市的創意量能。

  • 再見嘉芬!嘉義舊菸葉廠風光回顧 將轉型「城市設計中心」

    再見嘉芬!嘉義舊菸葉廠風光回顧 將轉型「城市設計中心」

     嘉義市舊嘉義菸葉廠舉辦「再見嘉芬-舊嘉義菸葉廠特展」,24日市長黃敏惠與前菸葉廠員工一起觀看紀錄片,回顧昔日菸產業帶動國內經濟發展的風光,黃敏惠表示,嘉菸將轉型為「嘉義市區域設計中心」展現城市的創意新量能。

  • 輝達態度鬆動 傳探勘北市祕密備案

    輝達態度鬆動 傳探勘北市祕密備案

     中央和地方總動員留住輝達。北士科T17、T18雖協調中但仍陷僵局,據悉,輝達態度鬆動,傳近日已探勘北市其他備案祕密基地,既非T12基地、也非松南營區,新備案基地為「市有地」,佔地逾4公頃,一旦輝達敲定才會浮上檯面。

  • 獨家》北市府否認輝達棄T17、18改設T12  傳有祕密基地備案進行場勘

    獨家》北市府否認輝達棄T17、18改設T12 傳有祕密基地備案進行場勘

    據傳,輝達已同意「台灣企業總部棄T17、18,改設於T12」,對此,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今(19)日已加以否認,表示「沒有這回事」。據悉,由於T17、18三方仍陷僵局,輝達的確態度鬆動,不侷限企業總部非北士科T17、18不可,且已啟動祕密基地備案的場勘,一旦到24日新壽仍不提合意解約條件,台北市府恐就會啟動備案程序。

  • 北投影視音園區重啟 招商現曙光

    北投影視音園區重啟 招商現曙光

     台北市北投影視音園區自1995年閒置至今,期間數度對外招商未果。北市文化局表示,園區在調高可商業營運用途面積比例,並依《促參法》改採「民間規畫申請」模式後,已有1家廠商提出規畫申請,經北市府審議通過後就會再公開招標。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陳賢蔚則說,樂見市府透過修正產業比例,提供更大誘因吸引業者投入經營。

  • 北投舊製片廠有望重生 影視音園區招商進展曝光

    北投舊製片廠有望重生 影視音園區招商進展曝光

    前身為製片廠的北投「影視音園區」閒置多年,北市文化局施政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3月已有1家申請人投標,預計2025年招商,2026年簽約。文化局表示,雖然申請投標,但依《促參法》仍需相關公告評選,有意投標才算完成,目前預估時程會按照施政報告上的時間完成簽約。北市議員陳賢蔚也說,樂見市府透過修正產業比例,提供更大誘因吸引業者投入經營,不僅保留、推廣產業歷史,更提供現在自媒體從業人員使用,達到物盡其用的可能。

  • 鄉林靜岡 搶進北環科技生活圈

    鄉林靜岡 搶進北環科技生活圈

     鄉林建設(5531)3日在北投「鄉林靜岡」接待中心舉辦開案記者會,以「發現大屯山下的北投之美」為主題,來展現北投獨特的文化能量。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說,鄉林到台北10幾年來都在北投、士林、中山3大行政區經營,北士科與關渡科技園區帶來就業紅利,加上豐沛的醫療資源軸線與綠意環境,已形成「北環科技大生活圈」,他相信輝達台灣總部進駐後,未來10年將會是科技人才匯聚及推案重鎮。

  • 舊嘉義菸葉廠特展即起登場 重溫1941年嘉菸舊時光

    舊嘉義菸葉廠特展即起登場 重溫1941年嘉菸舊時光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舉辦「再見嘉芬—舊嘉義菸葉廠特展」即日至11月2日,在舊嘉義菸葉廠影視音基地展出,以「回到嘉菸,打開西區的時光膠囊」為主題,重溫1941年啟用菸廠時昔日產業、勞動與生活的樣貌,見證嘉義菸業的歷史。

  • 2025浪人祭超狂!温昇豪、美鳳老師將現身

    2025浪人祭超狂!温昇豪、美鳳老師將現身

    「2025浪人祭Vagabond Festival」正式揭曉最終特別企劃陣容!從「浪人塾」的跨界講座,到移動式舞台「浪漫巴士」、以及DJ演出「太空漫遊大舞廳」,浪人祭今年將帶來從白天到夜晚、從音樂到思辨的多層次體驗,要讓樂迷一路驚喜不斷。

  • 視障泳士勇闖日月潭 改編電影《突破》感動特映

    視障泳士勇闖日月潭 改編電影《突破》感動特映

    由視障泳士挑戰日月潭萬人泳渡、勇敢突破自我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突破:三千米的泳氣》,在南投縣政府全力協助下,14日搶先於南投戲院舉辦特映會。縣長許淑華與男女主角范逸臣、李紫嫣,以及米可白、李㼈和導演安景鴻等劇組成員齊聚,映前與觀眾近距離互動,讓滿場影迷在欣賞電影震撼與感動前,先圓了「追星夢」。

  • 高中生偷看韓劇遭處決 UN報告:北韓加強文化管制 最重判死刑

    高中生偷看韓劇遭處決 UN報告:北韓加強文化管制 最重判死刑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近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北韓持續加強對個人自由的打壓,其中散播外國影視內容,尤其是南韓戲劇與音樂,可能導致最嚴厲的懲罰「死刑」。報告指出,這些措施使北韓成為全球最具壓制性的國家之一。

  • 《NANA》經典舞台將再現!搖滾女神土屋安娜暌違6年再臨台北

    《NANA》經典舞台將再現!搖滾女神土屋安娜暌違6年再臨台北

    日本搖滾女神土屋安娜(土屋アンナ、Anna Tsuchiya)活躍於模特兒、演員與歌手等多重領域,以鮮明的風格和充滿爆發力的舞台魅力擁有廣大粉絲,正式宣布暌違6年來台演出,將於10月6日攜手新樂團BLVCKPHOENIX帶來一場華麗的搖滾盛宴。最令人驚喜的是,她在現場也有機會再現漫畫《NANA》當中的重要演出場景。

  • 2025 StartSphere Taipei登場 亞太新創匯集揭AI影視未來

    2025 StartSphere Taipei登場 亞太新創匯集揭AI影視未來

    為響應「2025潮台北」,北市產發局舉辦「2025 StartSphere Taipei台北創新創業總匯」,今天下午在南港瓶蓋工廠登場,並舉辦《Vision Dialogue影視產業的數位遠景》論壇,與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等7國、超過20家的產業講者、投資者與科技新創團隊,打造影視、音樂、互動科技、遊戲等交流平台。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台北是充滿文化和創造力的城市,也成為科技、國際合作匯聚的平台,為創新合作帶來新的機會,也提供全球創始人文化基礎和全球視野的理想舞台,讓他們得以成長繁榮。

  • 台北音樂博覽會登場!超過60個音樂產業品牌參加

    台北音樂博覽會登場!超過60個音樂產業品牌參加

    為力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北市府籌備「潮台北TRENDY TAIPEI」計畫,以打造台北城市品牌出發,由流行音樂產業為主軸,發展系列演唱會、產業論壇等活動,推動城市觀光及行銷。台北流行音樂中心2025年持續響應辦理台北音樂博覽會 TAIPEI MUSIC EXPO(TMEX),於29日至31日連續3天在北流文化館登場,匯聚超過60個橫跨音樂產業上、中、下游的品牌,呈現產業鏈的多元風貌。

  • 歐陽娜娜「耳上極短髮」風格大突變 粉絲崩潰:是假髮嗎

    歐陽娜娜「耳上極短髮」風格大突變 粉絲崩潰:是假髮嗎

    25歲女星歐陽娜娜,是資深藝人歐陽龍與傅娟的二女兒,近年將演藝重心放在大陸,以清新自然的形象深植人心,吸引大批粉絲支持,持續在影視、音樂與時尚圈多方發展,忙碌之餘也常透過社群平台分享近況。歐陽娜娜近日在微博釋出多張照片,「耳上極短髮」,立刻掀起網友熱議。

  • 世新推跨域學習 打造人才搖籃

    世新推跨域學習 打造人才搖籃

     作為台灣傳播教育的翹楚,世新大學在《遠見》2025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大學互評社會聲望組」再度勇奪大眾傳播領域私校第一,延續104人力銀行2025《大學品牌力》調查中榮獲大眾傳播學群全國第一的佳績。這些成績不僅反映世新大學多年來的辦學成果,更突顯其在少子化衝擊下依然穩健前行的韌性與創新力。

  • 百億黑潮染綠 白委籲檢討機制

    百億黑潮染綠 白委籲檢討機制

     文化部2024年起推動大型文化振興政策「黑潮計畫」,4年預算100億元,卻屢被質疑獨厚特定對象,如台劇《零日攻擊》由資本額僅85萬元的「零日文創」,獲得文化部逾7千萬元補助,而饒舌歌手大支的公司4年內也分別獲得2000多萬元政府補助。民眾黨立委林國成批評,民進黨政府用政府預算補助綠友友,文化部應重新檢討補助標準,不要看顏色給錢。

  • 補助淪政治工具 說好的聚寶盆呢

    補助淪政治工具 說好的聚寶盆呢

     政府補助文化產業本是美意一樁,但在民進黨政府濫用及文化圈自己不爭氣之下,竟背上「奉旨給飯」、「合法要飯」的汙名;尤其文化部補助饒舌歌手在大罷免投票前出新歌挺罷免,讓文化產品淪為政治工具來打擊異己。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