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徵收對象的搜尋結果,共150

  • 川普:對中高關稅難長久 將相處良好

    川普:對中高關稅難長久 將相處良好

     中美貿易談判持續,雙方正為稀土出口問題僵持不下,美國總統川普17日接受FOX新聞訪問時表示,美國揚言要對中國課徵高關稅並無法持續長久,他還說美國將會與中國相處良好。此外,路透報導,中國14日起,對美籍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已引發國際航運與郵輪業連鎖反應。美國豪華郵輪Riviera號因拒交特別港務費,已取消15日赴上海航程。

  • 非美中船舶變搶手!貨櫃三雄 將迎轉單紅利

     中美貿易戰火延燒至海運領域,美對中國營運船舶或中國製造船舶開徵「港口服務費」,14日生效,中國也不甘示弱,同日起對美國擁有、運營、建造或懸掛美旗的船舶課徵「特別港務費」,推升美國線運價暴漲逾5成,「非美中」航商迎轉單紅利。

  • 碳費開徵 企業紛提減碳策略

    碳費開徵 企業紛提減碳策略

     碳費制度上路,符合碳費徵收對象的企業可透過「自主減量計畫」申請優惠碳費費率,水泥廠、紡纖廠等用電大戶紛提自主減碳計畫,其中水泥廠中的台泥、亞泥都是以最低費率提出。紡纖廠中的遠東新則是以每噸50元低費率申報,未來將配合政府相關規定,在申請最低稅率繳納;新纖、力麗則以每噸100元費率自主申報繳納。

  • 工總白皮書建議碳費緩徵 環境部堅持「如期上路」理由曝

    工總白皮書建議碳費緩徵 環境部堅持「如期上路」理由曝

    工總今日公布白皮書建議緩徵碳費2年,環境部回應,我國碳費制度以減量為目的,設計優惠費率、高碳洩漏風險係數折扣,經統計,已有9成以上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盼能適用優惠費率,顯示碳費驅動產業減碳,且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並非碳費收費對象。此外,現在也將關稅衝擊納入認列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的條件,正與經濟部研議,碳費仍將如期上路。

  • 美國關稅衝擊!工總喊緩徵碳費 環境部提2措施:如期上路

    美國關稅衝擊!工總喊緩徵碳費 環境部提2措施:如期上路

    美國關稅疊加衝擊產業,工總建議緩徵碳費。環境部回應,近期歐亞各國未調整淨零目標,且從自主減量計畫提交情形,可看出為產業帶來相當強的減碳動力,碳費制度確實有利於企業綠色轉型,將如期上路,但為了減緩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提出擴大高碳洩漏風險事業適用對象、補助獎勵低碳投資等2大措施因應。

  • 碳費高碳大戶優惠認定 毛利率納入

    碳費高碳大戶優惠認定 毛利率納入

     我國碳費一般費率每噸為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100元及50元,如果適用高碳洩漏產業更會打2折、最低每噸僅要10元,碳費審議會6日召開,會中討論高碳洩漏行業如何認定,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表示,高碳洩漏風險可分為層次1及層次2,前者會用行業別認定,後者則會納入反傾銷、毛利率等計算。

  • 關稅20%明上路 高碳洩漏產業認定標準曝 反傾銷、毛利率納考量

    關稅20%明上路 高碳洩漏產業認定標準曝 反傾銷、毛利率納考量

    我國碳費一般費率每噸為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100元及50元,如果適用高碳洩漏產業更會打2折、最低每噸僅要10元,碳費審議會6日召開,會中討論高碳洩露行業如何認定,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高碳洩漏風險可分為層次一及層次二,前者會用行業別認定,層次二則會納入反傾銷、毛利率等計算,難用關稅或匯率等單一事件衝擊納進來,但若影響到毛利等可望納入。

  • 響應2050淨零排放 一銀辦永續生態圈講座

    響應2050淨零排放 一銀辦永續生態圈講座

     第一銀行以「永續金融,第一品牌」為核心思維,為響應國際2050淨零排放趨勢並積極發揮金融影響力,於2023、2024年均舉辦永續發展專題講座,今年5月12日再邀請國內企業參與,由政治大學會計學系教授吳安妮擔任主講人,分享企業於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轉型時所面臨的困境、策略分析及解決方案,引導企業落實淨零轉型政策,掌握永續商機,吸引上百位來賓共襄盛舉。

  • 電動車2030年要繳了 汽燃費擬改名「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

    電動車2030年要繳了 汽燃費擬改名「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

    國內電動車輛越來越多,過去8年從近20萬輛成長到88萬餘輛,交通部曾說最快2030年對電動車比照油車開徵汽燃費,不過現行的規定文字為「汽車燃料使用費」,但電動車不使用燃料,立委建議改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交通部今表示支持,代表為未來收費鋪路。

  • 淨零碳排促產業轉型恐變相裁員 民團憂勞工成政策犧牲品

    淨零碳排促產業轉型恐變相裁員 民團憂勞工成政策犧牲品

    為跟上全球淨零碳排趨勢,我國也推動一系列產業轉型政策,並透過碳費制度促使產業減碳,而在計畫前期,業者只要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就可獲得碳費折扣,但民團擔憂,產業轉型過程中缺乏與勞團、工會對話,企業恐將減碳成本轉嫁至員工身上,出現大規模裁員的情況,而勞工卻因不清楚政策而難以自救。

  • 淨零推動面臨關稅3大衝擊  彭啟明曝因應對策

    淨零推動面臨關稅3大衝擊 彭啟明曝因應對策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一上任便再次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啟動關稅大戰,總統府今日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環境部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的影響衝擊說明,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台灣在關稅衝擊下有三大淨零因應對策,包括淨零目標不變,但產業若遇到衝擊,政策須審時度勢滾動調整;確保在全球關稅海嘯過後,能夠雙軸轉型成功;全方位綠領人才培訓,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投資。

  • 淨零趨勢浪潮 富邦投信首檔淨零投資商品問世

    淨零趨勢浪潮 富邦投信首檔淨零投資商品問世

    環境部發布碳費制度三項配套法案,我國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富邦投信3月初取得富邦台灣淨零轉型ESG 50 ETF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收益平準金)核准募集發行,標的指數為S&P TIP臺灣淨零轉型ESG 50指數;該檔基金不僅是富邦投信繼富邦公司治理(00692)之後的永續之作,也將是首檔將國際淨零轉型高標準指標「範疇三」,納入指數篩選邏輯的台股市值型ETF。

  • 會計師專欄-關稅戰》WTO爭端解決機制弱化 台灣須即時應變

     報復性關稅對台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且可能對營於運和整體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首先,這些關稅會導致台灣出口商成本增加,使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下降,這可能導致銷售和市場份額減少,因為受影響國家的消費者和企業可能會轉向價格較低的替代供應商。

  • 專家傳真-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 減量碳交易機制

    專家傳真-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 減量碳交易機制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於2025年1月表示,2024年是世界首次達到全年均溫較前工業時期超出1.5°C的里程碑,也是現代人類從未經歷過的氣溫水平。該機構指出,2024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每月均溫幾乎都打破歷史紀錄。此外,過去10年的每一年都名列史上最熱的前10名排行榜。

  • 古城永續‧淨零新篇章論壇 聚焦永續策略

    古城永續‧淨零新篇章論壇 聚焦永續策略

     隨著2050年淨零排放成為全球共識,台灣碳費制度也於今年正式上路,環保與永續發展已成企業競爭關鍵。昨(26)日「2025古城永續、淨零新篇章」論壇於台南禧榕軒大飯店舉行,產官學研專家針對AI淨零發展、碳管理、資源循環及公部門永續策略等進行深入探討,加速綠色轉型。

  • 彭啟明:台版CBAM 最快年底出爐

    彭啟明:台版CBAM 最快年底出爐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在2026年正式上路,環境部長彭啟明17日表示,預計歐盟今年7、8月會發布正式文本,隨後台灣最快今年底前也會推出「台版CBAM」,透過有相應的法案程序,鎖定進口鋼鐵、水泥業要求申報碳足跡並平衡收取費用,以保護國內業者。

  • 陸海關:將推促外貿特別措施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黨委書記孫梅君7日在全國海關工作會議上表示,2024年中國外貿首次突破人民幣43兆元大關,年增5%,連續第八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但她強調,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外部環境衝擊,因此今年將實施促外貿穩增長特別措施。

  • 6月底前申請才可適用 碳費自主減量優惠 留意時點

     碳費制度今年上路,徵收對象在2026年5月時,要依2025年全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並繳交碳費。環境部8日表示,首波被徵收碳費的事業,須在2025年6月30日前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申請,在明年申報繳納今年碳費時,才有機會適用優惠費率。

  • 碳費制度自主減量計畫起跑 6月底前申請才可適用優惠

    碳費制度今年上路,依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在2026年5月時,就要依2025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並繳交碳費。環境部8日表示,首波被徵收碳費的事業,必須要在2025年6月30日前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申請,在明年申報繳納今年的碳費時,才有機會來適用優惠費率。

  • 關稅戰火延燒歐洲?川普稱英國「越界」但問題可解決

    關稅戰火延燒歐洲?川普稱英國「越界」但問題可解決

    美國總統川普2日表示,儘管英國已經在貿易問題上「越界」,但他認為英國或許可以豁免關稅。他強調英美之間的貿易屬於「可以解決的問題」。一番言論讓外界聚焦兩國經貿關係,尤其在川普近期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加徵大規模關稅後,是否會進一步擴展至歐洲。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