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心絞痛的搜尋結果,共84筆
除了飲食習慣、血壓和膽固醇影響,壓力也是心臟病的元凶,嚴重時甚至可能誘發心肌梗塞。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團隊指出,當緊張、焦慮或生氣時恐引發俗稱「血管抽筋」的冠狀動脈痙攣,嚴重時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建議易緊張的民眾,從學會慢呼吸、固定練習、穩定作息、搭配治療等方式保護心臟,別讓焦慮變成心臟的隱形殺手。
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名,去年奪走超過2.3萬條生命。醫師指出,近年40至60歲中年男性心肌梗塞發生率上升,且不少無三高或慢性病史,卻心梗猝死的案例,其中「抽菸」是唯一共同危險因子。吸菸者心臟病風險比一般人高4倍,呼籲民眾戒菸、規律運動、控制三高,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心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名,去年奪走超過2.3萬條生命。醫師指出,近年心肌梗塞出現年輕化現象,尤其40至60歲中年男性發生率上升,且不少無三高或慢性病史,卻心梗猝死的案例,其中「抽菸」是最大危險因子,吸菸者心臟病風險高4倍,呼籲民眾戒菸、規律運動、控制三高,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心血管疾病位居我國10大死因第2名,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血管疾病主因。醫師指出,動脈硬化與高膽固醇息息相關,高達8成膽固醇為人體自行製造,因此除了調整飲食,呼籲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治療,透過適當藥物、針劑治療,降低膽固醇,有效控制血脂。
生氣不只影響情緒,還可能直接「傷心」。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表示,人在暴怒後的短時間內,急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比平時高出8倍以上,情緒管理能減少急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建議透過規律運動、深呼吸、冥想、傾訴等方式學習紓壓,守護心臟的健康。
半夜常突然驚醒,心跳加快、滿身大汗?可能是身體正在求救。醫師黃軒指出,夜間驚醒不是小事,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心臟、消化道或情緒疾病的早期預警,不可忽視,可先透過自我檢測,看是否有就醫的必要,一周若發生3次以上,也得留意。
心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傳統治療多依賴藥物、心臟支架或手術。近年來,非侵入性、安全性高的增強型體外反搏(EECP)療法,已被多家醫院與診所廣泛採用。臨床案例顯示,一名75歲出家師父因心肺功能不佳,行走時需他人攙扶,經完整EECP療程後,已能自行行走,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踏入心臟內科近40年,振興醫院副院長殷偉賢一路走來,銘記恩師提醒「心臟科醫師永不死」,始終堅守「做到不行為止」的信念。他參與了心臟醫療最劇烈的變革年代,形容自己「躬逢其盛」,更在臨床中體會到,醫療價值不只是延長生命,更在於讓病人活得有品質。
一位55歲退休警察日前赴高雄超商探望友人,沒想到打完哈欠後,卻身體往前倒地猝死。醫師黃軒指出,打哈欠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但也可能是疾病悄悄出現的訊號,如果發現最近哈欠連連,還有頭暈、胸悶、心悸、四肢無力等情況,就要小心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臟與代謝疾病、藥物副作用或精神疾病的警訊。
香港資深媒體人查小欣,不僅是一名資深電台DJ,深挖藝人隱私作報導掀起不少爭議,日前突然在社群公開手臂插滿針管的照片,更透露醫生指出她的「病況危急」,掀起大批網友熱議。
44歲金曲歌王林俊傑(JJ Lin)近期展開《JJ20 FINAL LAP》世界巡迴演唱會,13日晚間於北京鳥巢壓軸演出,卻驚吐自己心臟出現問題,沉重表示「我還能唱多久?」讓粉絲震驚,對此,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年過40歲的男性是心臟病好發族群,主要包括冠狀動脈狹窄、心律不整與心臟瓣膜疾病,若控制不好,確實有可能影響肺活量。
33歲的吳小姐平時喜歡與家人四處健行,過去未特別留意長期有手指、腳趾與嘴唇偏黑的情況,大約4年前漸漸覺得體力變差、走不到半層樓就氣喘吁吁,外出常常跟不上家人腳步,甚至咳出50元硬幣大小的血痰,就醫後發現罹患原發性肺動脈高血壓,採用皮下注射前列環素類似物治療1年多,如今她的心肺功能明顯改善,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在台灣醫療界,非侵入性「藥物+物理」雙軌治療模式已逐步導入心血管疾病整合治療中,特別對於無法再接受侵入性手術者,或長期控制不佳患者,提供一條低風險、高生活品質的治療途徑。
長期的動脈粥狀硬化,可能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等致命疾病。營養師老辜表示,一項研究發現,長者每天只要增加10克的青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就能減少13%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多吃5克的蔥科蔬菜如大蒜,更能降低18%風險,他建議若想護心,不妨常來盤青花椰菜炒蒜頭。
日本宮內廳在今天(5日)宣布,上皇明仁將自6日起在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住院,接受精密檢查。現年91歲的上皇4月中旬,於宮內廳醫院接受例行健康檢查時,發現疑有「心肌缺血」狀況,即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血流不良。明天將住院進一步檢查,是他自天皇退位後首次住院。
50多歲朱先生長年吸菸且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今年年初因胸悶、胸痛及呼吸困難,急性心肌梗塞至急診就醫,症狀持續加劇,最後甚至休克陷入昏迷,醫療團隊緊急安裝葉克膜(PCPS)及主動脈內氣球幫浦(IABP)來搶救,後續雖暫時穩定出院,卻在2周內2度因急性心衰竭、低血壓、肺水腫再次送醫,住進加護病房,生命一度垂危。
高雄1名48歲高姓男子,去年清明節期間前往掃墓,卻在過程中突然暈倒,幸由家人實施CPR急救並送醫成功保命,經送醫診斷為心臟衰竭,經藥物搭配新型「心臟幫浦」體外反搏EECP治療,成功恢復日常作息,醫院說明EECP為非侵入性治療,可加速部分心臟疾病康復,副作用低適應範圍廣,甚至勃起功能障礙也能藉助EECP改善。
32歲年輕男性北上參加馬拉松比賽時突然暈倒兩次,被送往醫護站休息後,仍然感到胸悶和呼吸喘,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經心電圖檢查後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心臟內科醫師薛朝文立即執行心導管手術,在搶通血管後放置1枚支架,手術約1個小時,目前患者已經恢復正常出院。
南韓三星電子副會長、共同執行長韓宗熙(Han Jong-hee,音譯)25日因突發心臟病驟逝,享壽63歲。關於心臟病,國健署曾提醒,「輕微胸悶」是最危險的警訊,很多患者往往在發作前1個月內,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胸部悶痛狀況,卻未加以重視導致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