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性失業的搜尋結果,共40筆
澳洲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創下一年來最大年漲幅,延續7月份炙熱的通膨情勢。
在眾多經濟指標中,勞動參與率雖不若GDP、通膨或股市指數受矚目,卻深刻影響一國勞動供給與長期成長潛能。2024年,台灣成年人口勞動參與率僅59.3%,不僅低於OECD平均的70.3%,亦落後於日本的63.4%與韓國的63.7%,更難與美國及北歐主要國家65%至70%的水準相比。相較各國勞參率的差距,凸顯台灣潛在產能正受結構性因素制約。
就業轉變的節奏比以往更快,但也具備相似特徵。十九世紀初期曾發生過一個廣為人知的事件:英國的盧德分子(luddites,紡織工人)奮起反抗廠方引入新式織布機,因為這些機器可以由低技術工人操作,威脅到他們的生計。他們破壞這些機器,最終遭到軍隊嚴厲鎮壓。另一個例子是美國農業就業的變遷: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農事從業人員從總勞動力的41%下降到2%。即使農業工作大量消失,美國的失業率仍維持在5%,這也證實了「消失的就業機會會有新工作加以取代」的觀點。
大陸政府近來為了提振內需,祭出「兩新」政策,鼓勵民眾消費。外媒報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23日在一場活動上主張,大陸未來十年須加大公共福利支出,用以推動消費,讓消費占經濟比重提升至約一半。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國時間6日美股盤後發表重大談話,宣布將對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晶片「課徵100%關稅」,但不包含有在美國設廠的企業。對此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直言,川普此話徹底擊潰賴政府高唱多時的「民主供應鏈」神話。半導體供應鏈被迫要離開台灣,美國從頭到尾都把台灣視為可以利用的戰略工具,甚至是被犧牲的經濟墊腳石。
媒體報導,中國大陸自去年(2024)12月1日開始對所有與其建交且最不發達的國家實施零關稅待遇後,復於今年(2025)年7月14日進一步宣布,將上述零關稅的範圍擴大至在非洲與中國建交的53個國家。
對新台幣匯率升值超過5%,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16日指出,雖然匯率升值可降低進口物價、穩定通膨,但對出口商造成獲利壓縮與價格競爭力降低,並對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台灣產業,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希望政府要穩定匯率,協助企業降低損失。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於今(12)日舉行第2天考試,最後1科考科為公民與社會,今年包括街頭藝人、外送員勞動權益等都入題。高中公民與社會老師認為,今年出題充分結合時事,考題具有鑑別度,對於閱讀理解及摘述能力較不擅長的學生,答題頗具挑戰性,不易得分。
1940年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研究英國長期統計資料時,發現了失業率與缺工率的關係,此即貝弗里奇曲線(Beveridge Curve),著名的菲利普曲線、歐肯法則也同樣是觀察長期的資料才得到的法則,可見數據的穩定與持續非常重要。
美國就業強勁緩解擔憂,市場對於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先降溫,美股及美債殖利率同步走揚,美元指數續獲支撐,儘管台股9日隨之上漲,但非美幣別回落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同步回貶,終場新台幣今收29.948元、貶1.7分,收下連二黑,下周迎來「超級央行周」,本周市場先驅於觀望,總成交量僅12.615億美元。
台灣網球好手吳東霖今(12日)在個人社群發出長文,直指網球協會存在諸多問題,包括2023年精英選手補助款至今尚未發放、「黃金計畫」名單排除具奧運競爭力選手、台維斯盃轉播缺席等,引發外界關注,立法委員王定宇對此也表達關心。
針對美國擬對台灣徵32%對等關稅,雲林縣長張麗善7日晚間在新加坡透過視訊參加中台灣治理平台共同發表「7大聯合聲明」,呼籲中央政府協助企業、勞工紓困。她特別強調應保障農業等弱勢產業,8縣市攜手制定照顧勞工方案,建立社會安全網,避免勞工受無薪假、失業衝擊,擴大為社會問題。
從台商的身分轉變為基隆地方創生業者,山水草間的柯智偉面對不僅是自身角色的轉變,長年在商界打滾的他,更深知合作的重要性。在地方創生這條路上,除了自身打拚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到對的伙伴。而他,找到了暖暖區在地的碇內社區發展協會。
主計總處26日公布元月失業調查指出,受惠於春節臨時工作機會增加,元月失業率降至3.30%,連續五個月降低,創近25年同月最低,惟年後受轉職潮影響,研判2月失業率將升高。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受惠於景氣復甦,去(113)年12月失業率降至3.32%,為近24年同月最低,全年平均失業率3.38%也創24年最低,勞動市場依舊穩定。展望元月,受惠於年節因素,失業率可望續降,惟受年後轉職潮影響,估計2月失業率將上揚。
美國第四季財報季正式登場,由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富國銀行和高盛打頭陣。拜投資銀行和交易業務強勁所賜,銀行巨頭繳出亮眼的成績單,激勵股價勁揚。
美國第四季財報季正式登場,由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富國銀行和高盛打頭陣。拜投資銀行和交易業務強勁所賜,銀行巨頭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失業,從字面上看就是沒工作。然而,如果沒工作都算失業,國內就有800多萬人失業,這不太可能,一定還得加上其他條件。
政府所發布的統計,讓我們得以了解情勢變化,重要不言可喻,然而這些統計經常編著編著,就消失了,以近一個月來說,綠色GDP不見了,隱藏性失業、廣義失業率也正準備停編,這些都是重要統計,一紙公告說停就停,政府統計紀律也太過兒戲了。
耶誕節次日,主計總處發布一則公告,自明年起每月公布的失業調查,會增加勞動力低度運用指標,以讓我們可以進行國際比較,但公告接著寫:「目前公布的廣義失業率、想工作而未找工作、因經濟因素致周工時未滿35小時者,這三項指標將停止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