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成衣代工的搜尋結果,共102筆
成衣廠業績淡季不淡,戶外機能服飾與羽絨衣代工廠廣越(4438)10月營收19.9億元、年增62.4%,創同期新高,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168.2億元、年增17.5%,創同期次高。成衣代工廠振大環球(4441)前十月營收63.25億元,更已超越去年全年。
經歷過金融危機、經濟衰退、新冠疫情,到現在的對等關稅、中國大陸競價傾銷,南紡董事長侯博明認為,台灣的紡纖產業變得愈來愈脆弱,但紡織產業「中下游鏈不可中斷」,應以分工與合作、升級轉型、垂直整合正對全球競爭。
傳統淡季影響,成衣代工廠聚陽(1477)自結10月合併營收21.29億元,月減9.9%、年減19.61%,為近30個月新低。聚陽指出,10月一向為季節交替與款式轉換期,不過聚陽預期,隨著11月開始陸續出貨2026年早春新款,營收將逐月回升,整體第四季營收仍有機會與去年相當。
成衣代工廠振大環球(4441)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EPS達6.07元,改寫近二年單季獲利新高紀錄,並超越上半年獲利總和。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6.94億元,EPS達11.38元,連五年賺一股本。
副總統蕭美琴今(14)日上午出席「2025年台北紡織展TITAS開幕典禮」時表示,紡織業是台灣在國際間最早打出名號的產業之一,從代工走向研發創新,展現堅強的技術實力與永續決心。她強調,「MIT」不僅象徵高品質,更是創新的代名詞,期盼讓全世界看到臺灣的創新與實力。
2023年,炘越共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靖惠她成立「炘越共創」,以高端訂製服作為入口,鎖定35歲以上的女性企業家與專業經理人。她看見這群人時間有限,卻需要展現專業與氣場,Zara太隨意,LV過於昂貴…中間市場存在缺口。於是她將AI設計與量身定制結合,打造專屬戰袍。「炘越不只是一家服裝公司,更是一個把優秀女性連結起來的共創平台。」她說平台藉由服裝延伸至讀書會、品酒會、藝術聯名,逐漸形成獨特的社群力量。
二十年的職涯,陳靖惠足跡遍布產、學、研三界,研究領域橫跨陸、海、空,專攻太空科技、電動車與防衛系統。理工背景出身的她,也出版了多本AI與數據相關著作。然而,在這些硬實力之外,她始終懷抱著一份興趣,她發現自己對於美感有著高於他人的執著與品味,起因於在公開演講與出席場合中,她的穿搭總被注目,甚至有陌生乘客在高鐵上詢問她的衣服與配件。逐漸地,她意識到「時尚」可以成為一個值得實踐的舞台。
近日有網友在日本二手市集逛街時,驚見台灣連鎖足體養生館制服陳列販售,直呼「好親切!」也勾起不少人回憶:多年前曾在網路上看見非洲人穿著自己國中制服。這些趣事讓人不禁思考:丟進回收箱的舊衣,都有被好好利用嗎?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2023年楷模獎得獎計畫《衣物旅程案內所:探索西門町潮流的永續地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重新省思衣物回收的觀念。
成衣代工廠聚陽(1477)6月合併營收28.36億元、年增3.2%,寫同期新高,受到新台幣升值、匯率波動影響,吃掉6月營收約9%,成長幅度僅個位數;由於出貨量及平均價格均優於去年同期,聚陽上半年合併營收176.13億元、年增8.04%,仍為同期新高。
台幣強升影響出口導向的產業,國內紡纖產業下游成衣代工廠,幾乎全以外銷為主,儒鴻(1476)、聚陽(1477)、廣越(4438)、光隆(8916)表示,營收跟成本多以美元計價,目前都採自然避險,對毛利率影響不大,但匯兌損益及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評價,對獲利表現勢必造成衝擊。
夏季電價開跑,原已飽受匯率波動、對等關稅影響的國內紡纖業上中游廠受衝擊,遠東新、新纖、力麗、宏益、集盛等廠商,在夏季電費增加,生產成本提升下,市場預期,勢將影響這些廠商第三季營運績效,獲利能力有可能緩降。
夏季電價開跑,原本就已飽受匯率波動、對等關稅影響的國內紡纖業上中游廠遠東新(1402)、新纖(1409)、力麗(1444)、宏益(1452)、集盛(1455)等,受夏季電費增加下,生產成本提升下;市場預期,這些廠商第三季的營運績效勢必受到影響,獲利能力有可能降緩。
台灣證券交易所審議委員會通過振大環球(4441)上市審議,該公司申請上市資本額6.04億元,輔導上市承銷商為褔邦證券,2022年到2024年稅前淨利分別為14.37億元、9.88億元及11.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8.75元、12.33元、15.41元;今年第一季稅前淨利3.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4.71元。
成衣代工營收占比高達6成的光隆(8916)24日法說,董事長詹賀博指出,因美國對等關稅暫緩實施,客戶提前拉貨潮湧現,第二季成衣出貨年增,但受新台幣升值造成匯損抵銷。光隆預估全年新台幣計價營收持平去年,且因應地緣政治風險,繼印尼之後,光隆7月將前進孟加拉設辦事處,先委外生產二季後,在孟加拉設廠,明年並將赴靠美國近一點的中美洲國家設廠。
臺灣證券交易所訂於6月24日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會議,將審議振大環球(4441)申請股票上市案。
興櫃市場5月營收公布,營收前十大公司排名因關稅、匯率等影響而有所變動,部分個股營收呈現降溫趨勢,前十大仍有三家逆勢繳出「年月雙增」成績,分別為AI供應鏈的鴻勁(7769)與和淞(6826),邁入復甦周期的成衣業振大環球(4441)。
小編今天(10)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新台幣升值吃掉營收,以外銷為主的國內紡纖上中下游供應鏈5月營收幾乎呈年減,中游的化纖、加工絲廠在面臨匯率、大陸紡品搶單的雙重壓力下,5月營收年減幅更達二位數;成衣代工廠則在手中訂單能見度強下,受匯率影響的程度較小,廣越(4438)5月合併營收18.16億、年增35.27%,更刷新單月歷史新高。
新台幣升值吃掉營收,以外銷為主的國內紡纖上中下游供應鏈5月營收幾乎呈年減,中游的化纖、加工絲廠在面臨匯率、大陸紡品搶單的雙重壓力下,5月營收年減幅更達二位數;成衣代工廠則在手中訂單能見度強下,受匯率影響的程度較小,廣越(4438)5月合併營收18.16億、年增35.27%,更刷新單月歷史新高。
台幣升值吃掉營收,以外銷為主的國內紡纖產業,已公布5月營收的企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幾乎都呈年衰退。而中游廠化纖、加工絲在面臨匯率、大陸紡品搶單的雙重壓力下,5月營收年減幅度都達2位數。而成衣代工廠則在手中訂單能見度強下,受匯率影響的程度較小。
先前的對等關稅、近期的匯率波動、已衝擊國內紡纖廠第二季的營運動能;簾布廠福懋(1434)5月合併營收23.65億元,年減9.09%、尼龍及加工絲廠集盛(1455)5月營收5.71億元,年衰退41.34%、聚酯加工絲廠聯發紡(1459)5月營收8517萬元,年減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