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戰略對抗的搜尋結果,共53筆
台灣的核心利益在於「生存」與「發展」,護主權、愛人民就須竭盡全力確保。中國大陸與美國對台灣生存發展影響最大,台灣與大陸的利益交集多,「反中」就難有支撐,台灣與美國的利益重疊多,「疑美」就沒必要。
台灣的核心利益在於「生存」與「發展」,護主權、愛人民就必須要竭盡全力確保。中國大陸與美國對台灣生存發展影響最大,台灣與大陸的利益交集多,「反中」就難有支撐,台灣與美國的利益重疊多,「疑美」就沒有必要。
中共於7月30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中除分析當前中國經濟情勢與部署工作外,決定將於10月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屆時中共將研究制定「十五五」(2026-2030)規畫,呈現未來5年中共在國家發展的思路與方向、尤其是政府經濟治理領域的規畫設計與發展路徑。
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23日推出具戰略深度的科技政策《贏得AI競賽:美國AI行動計畫》。川普強調人工智慧不只是產業工具,更是國家安全與全球霸權的關鍵戰場。行動計畫以「建設、建設、再建設」為口號,主張從半導體製造、電力基礎建設,到模型透明度與軍事應用,全方位推進AI發展,鞏固美國在AI領域主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拒絕與氣候政策妥協,視能源自主為國安底線,並將推動AI聯盟作為抗衡中國科技崛起的核心外交策略。
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23日推出具戰略深度的科技政策《贏得AI競賽:美國AI行動計畫》。川普強調人工智慧不只是產業工具,更是國家安全與全球霸權的關鍵戰場。行動計畫以「建設、建設、再建設」為口號,主張從半導體製造、電力基礎建設,到模型透明度與軍事應用,全方位推進AI發展,鞏固美國在AI領域主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拒絕與氣候政策妥協,視能源自主為國安底線,並將推動AI聯盟作為抗衡中國科技崛起的核心外交策略。
美國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
進入7月,台灣酷暑難耐,然而真正讓人難以喘息的,不只是悶熱的氣溫,而是即將同時到來的3項足以牽動台灣未來走向的大測考:結合社會韌性演練的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習;美方宣布對台灣課徵的「對等關稅」;以及將於7月26日舉行只針對在野黨立委史無前例的「大罷免」投票。
進入7月,台灣酷暑難耐,然而真正讓人難以喘息的,不只是悶熱的氣溫,而是即將同時到來的3項足以牽動台灣未來走向的大測考:結合社會韌性演練的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習;美方宣布對台灣課徵的「對等關稅」;以及將於7月26日舉行只針對在野黨立委史無前例的「大罷免」投票。
台灣對大陸投資之對外投資總額比例逐步下降,近40年最高峰為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的84%,而次高出現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但自2012年後對大陸投資占比持續下降,截至2024年甚至跌破30%,而外界多會將其歸咎於國內政治因素,但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吳介民指出,對中投資轉變並非受國內政治影響而是國際趨勢,遂台灣應跳過兩岸框架,從全球視角佈局。
歷經數月緊張對峙後,美國與中國11日達成關鍵協議,雙方將於未來90日內大幅下調4月以來加徵的關稅,為貿易戰按下暫停鍵。《華爾街日報》與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解讀,此舉不僅緩解雙邊摩擦,更為全球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反映雙方在戰略對抗與經濟現實間尋求平衡的艱難抉擇。
美中關稅暫停火,惟大陸出口美國仍有高達30%關稅,科技業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任何關稅超過50%一定形同停滯,對美中二國來說,是誰也少不了誰,談成協議是時間問題,但對未來關稅戰的發展偏向樂觀看法。
「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又云:「以正合,以奇勝」。美國總統川普自4月2日正式以高關稅向全球宣戰以來,掌握主動且難以捉摸,引人思考他的「堅毅桌」上,是否放著一本《孫子兵法》。
「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又云:「以正合,以奇勝」。美國總統川普自4月2日正式以高關稅向全球宣戰以來,掌握主動且難以捉摸,引人思考他的「堅毅桌」上,是否放著一本《孫子兵法》。
最近中共海軍一次遠洋行動吸引了全球目,由055型遵義艦帶領的艦艇編隊在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公海上進行實彈演習。這是中共海軍建軍以來最遠的一次遠洋戰鬥演練。此與不只震驚了紐澳等國,也讓與它們有防務合作條約的西方國家大出意料之外。中共此舉說明未來仍將持續敲打澳大利亞與美國的關係,並宣示其武力威懾範圍將不只限於台灣海峽、東海與南海。
俄烏戰爭進入談判階段,美國總統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委派的代表主談,政治受難國烏克蘭和援助國歐洲國家被排除在談判桌外,他們只能在場外吶喊「不接受沒有烏克蘭參與的協議」。川普對此置若罔聞,還要求烏克蘭以5000億美元的稀土抵償美國援助,甚至將戰爭的發生歸因於烏克蘭。
蓄積4年能量,捲土重來大獲全勝的川普,20日宣示就職並開啟第2任期。即便世界各國都有與他上一任政府交手的經驗,無論是美國的對手或盟友,仍戒慎屏息地算計著未來4年要如何與他打交道。
蓄積4年能量,捲土重來大獲全勝的川普,20日宣示就職並開啟第2任期。即便世界各國都有與他上一任政府交手的經驗,無論是美國的對手或盟友,仍然戒慎屏息地算計著未來4年要如何與他打交道。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就職前,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學者18日點出,雖美中仍維持戰略對抗,但確實因此降溫了不少,就看賴清德政府接不接招。另外,台灣議題可能也被搬上美中間的交易檯面,美方若透過親信跟北京達成交易後,迅速創造既成事實,對我方恐影響甚大。
「不就是再多花點錢買武器嗎?」此等想法不但膚淺而且危險。我在美國總統大選後立即赴美觀察選後情勢變化。華府半夜3點被台北的媒體朋友叫醒,驚聞《金融時報》報導賴政府已在商議,擬向美國提出價值150億美元的大型海空載台軍購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