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戰略支援部隊的搜尋結果,共32筆
解放軍近年來機艦擾台常態化,全球關注台海風險,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8日邀請軍事專家解析共軍對台軍事準備與變化。學者指出,共軍對台正從過去「灰色地帶」行動逐漸轉向「實戰準備」,機艦繞台看似減少,但風險增加;專家也認為,中共對台用兵的高風險期,可能落於2035年,而非最近常被各國提及的2027年。
中共在9月3日於北京舉行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名的閱兵儀式,由習近平親自校閱,總計出動兵力上萬人、各式飛機119架、地面裝備數百輛,分組成45個方(梯)隊,其中包括不少首次公開亮相、甚至之前未曾聽聞的裝備,引發高度關注。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3日表示,中共這次93閱兵雖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但整個過程除習近平致詞內容,與抗戰勝利的連結很有限,更像是習近平推動軍事改革10周年的成果展;因為習就是在10年前、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儀式上,宣布將裁軍30萬人、優化軍隊結構,被外界視為軍事改革的起點。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中共這次九三閱兵雖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但整個過程除習近平致詞內容,與抗戰勝利的連結很有限,更像是習近平推動軍事改革10周年的成果展;因為習近平就是在10年前、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閱兵儀式上,宣佈將裁軍三十萬人、優化軍隊結構,被外界視為軍事改革的起點。
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將會在9月3日舉行,這次閱兵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第17次閱兵,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以來的第3次天安門閱兵。港媒《香港01》回顧中共76年來數次閱兵,深入分析梳理中國政治制度演變、軍事現代化進程,以及國家戰略思維的重大轉變,從閱兵首長制度變遷、武器裝備發展軌跡,以及今年閱兵的戰略意義三個維度進行深入剖析。
中共八一建軍節前夕,大陸國防部長董軍7月31日表示,將堅定不移推進政治建軍、加強備戰;強調為完全統一,「解放軍時刻準備著」。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習近平也簽發軍令,發布多款新兵種軍旗,提振解放軍士氣。
中共何時對台動武廣受議論,這議題主要是來自2021年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退役前在美國國會作證,預測中共可能在2027年之前(未來6年內)犯台,而有「戴維森窗口」一說。
中共何時對台動武廣受議論,這議題主要是來自2021年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退役前在美國國會作證,預測中共可能在2027年之前(未來6年內)犯台,而有「戴維森窗口」一說。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3日晉升陳輝為上將;這也是陳輝首次以陸軍政治委員身分亮相。不過,《星島日報》指,包括陸軍司令員李橋銘、前陸軍政委秦樹桐等4名共軍將領,都缺席該場晉銜儀式。由於共軍人事正值多事之秋,4位高階將領集體缺席,也增添外界想像新一波反腐風暴是否正在醞釀中。
比過往延宕多時的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15日至18日在北京登場,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公報將於18日公布,而在開會首日,中共黨媒《求是》雜誌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過去的談話,強調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學者則呼籲,深化改革應賦權於地方政府和企業。
歐洲議會近期舉辦選舉,結果顯示歐洲有右傾現象,外界擔心對日後歐洲各國政局影響,學者指出,歐盟對台政策的影響方面,由於台灣戰略重要性,可能會在極右勢力影響下得到更多關注,然而具體政策變化將取決於議會內部的廣泛共識。而對中方面,預期現任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連任,對中可能也會採取更強硬立場。
日前傳出中國的銀行貸款給秘魯錢凱市(Chancay)興建一座港口,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再度於美國後院插旗成功。不過由於阿根廷政局巨變,自由派學者米利當選後,中國原來在阿根廷的內烏肯(Neuquén)深空測控站的太空監測設施可能會被迫撤離。一旦中國的深空測控站離開阿根廷,其戰略上的損失恐非在美國後院港口插旗所能彌補的。
2024年4月19日,解放軍成立信息支援部隊,同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15年以來最大規模重組與變革。解放軍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成立大會上強調,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信息體系建設運用關鍵支撐,在推動軍隊高質量發展及打贏現代戰爭中,地位重要並責任重大,並且中央軍委直接領導指揮信息支援部隊。
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個團體在組織結構上的「分」與「合」,是常有的現象。組織的分合,可能為了提升組織的效能,也可能為消除或降低組織現存的非正常現象。中共中央軍委的戰略支援部隊,日前由一個「軍種級」的組織,解構成三個「兵種級」組織。先透過組織的「解構」,然後進行組織的「重組」,其組織的「一分為三」,應是為消除組織非正常的現象。
共軍日前成立信息支援部隊,同時將戰略支援部隊撤銷,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此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信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在推動軍隊高質量發展和打贏現代戰爭中的地位重要、責任重大。對此,退役陸軍少將栗正傑形容,由於可以偵查敵軍、接收通訊,且還能統合指揮大量武器,信息支援部隊簡直就是共軍的六脈神劍,「這才是軍隊需要的!」
中共解放軍19日成立信息支援部隊,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大陸軍事研究專家曹衛東解讀,這是著眼於未來實際的軍事行動需要,比如天上有衛星,地下有網路,還有電子對抗,還有新增加的要素,要進行合理的調配編程,會更有利於完成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行動與任務。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19日表示,組織調整是為了構建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目前解放軍呈現四大軍種、四大獨立兵種的新格局。
中共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19日舉行成立大會,同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大陸軍事研究專家曹衛東20日表示,這個改變是著眼於未來實際的軍事行動需要,比如天上有衛星,地下有網路,還有電子對抗,另外還有新增加的要素或內容,要進行合理的調配編程,這樣就更有利於完成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行動與任務。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共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大會19日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信息支援部隊司令員畢毅、政治委員李偉授予軍旗並致訓詞,同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習近平強調,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信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要堅持信息主導,暢通信息鏈路,融合信息資源,加強信息防護,深度融入全軍聯合作戰體系,精準高效實施信息支援,服務保障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
據大陸「國防部發布」消息,中國大陸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4月19日晚上主持專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決定新組建「信息支援部隊」後,「軍事航天部隊」擔負什麼任務,中國的太空政策是否發生變化?吳謙回應指出,軍事航天部隊對提高安全進出和開放利用太空能力、增強太空危機管控和綜合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義。中方太空政策清晰明確,一向堅持和平利用太空。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共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大會19日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信息支援部隊司令員畢毅、政治委員李偉授予軍旗並致訓詞,同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習近平強調,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信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在推動共軍高質量發展和打贏現代戰爭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